商家骗了消费者法律问题

律师回答

消费者被商家欺骗,可以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九条、《广告法》第三十八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中的法律规定进行维权,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被不良商家欺骗,严惩不良商家。

一、欺骗消费者法律条款有哪些?
      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应当受到处罚并承担责任的行为。详细规定如下:
      法律依据
      《产品质量法》
      第五十九条 在广告中对产品质量作出虚假宣传的,依照广告法追究法律责任。
      《广告法》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十九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消费者如何维权?
      消费者购物前维权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清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维权各项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购买前了解商品属性。对于商品的种类、规格。性能、原材料、结构、合格证,出厂日期、消费期限、使用说明、售后服务等有关商品自身的情况以及商标、厂家、生产地、经销者等关于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情况应尽可能地了解。
      3、保存购买凭证。购买后应尽可能要求销售者出具发票、收据或其他书面的证明材料,以便在受到侵害时,能够有效地进行索赔。建筑施工工程是一个涉及到许多人的项目,每一个步骤都是不容忽视的。经过相关部门审批通过的方案规划,合同合法正规,为每一位工作的员工都提供安全保障,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过程虽然麻烦、繁琐,但是都是为了未来做的保障,是值得的。
      无论是在实体店还是在网上买东西,每次购物都要向店家索要购买凭据,若是商品出现任何问题可以根据购买凭据向店家维权。遇到食品安全的问题不容姑息,购买商品出现问题,先与店家沟通、协商,若是对方态度诚恳还是可以考虑和平解决,若是对方态度强硬,建议维权。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商家问题导致消费者损失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商家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查看全文

商家问题导致消费者损失?

律师分析: 消费者可以看情况,向销售者或者生产者要求赔偿,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投诉,必要时可以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消费者投诉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投诉人(二)有具体的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三)属于工商...查看全文

商家欺骗消费者违反什么法律?

律师分析: 1、由工商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2、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查看全文

商家欺骗消费者违反什么法律

律师分析:1、由工商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2、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查看全文

商家欺骗消费者违反什么法律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欺诈消费者是属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属于商家欺诈消费者,经营者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查看全文

商家不解决问题消费者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商家不解决问题消费者怎么办根据指导意见的内容,经消费者组织协议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消协组织应告知双方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可受双方当事人的委托,向消协组织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经过...查看全文

揭示商家未告知消费者的问题

商家未尽告知义务,消费者只需证明未告知,商家应承担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商家对危险商品或服务进行真实说明和警示,并提供正确使用和防止危害的方法。...查看全文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 欺骗消费者赔偿标准为: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请求惩罚性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消费...查看全文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 欺骗消费者赔偿标准为: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请求惩罚性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消费...查看全文

民法典商家欺骗消费者

法律分析:1、商家欺骗消费者可以要求3倍赔偿。 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查看全文

拼多多商家欺骗消费者触犯了什么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的,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负有真实、全面告知的义务,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查看全文

因商家产品问题导致消费者损失

法律分析:1、如果是商家出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如过期、假冒伪劣商品等,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进行赔偿,要求商家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2、如...查看全文

因商家产品问题导致消费者损失

法律分析: 1、如果是商家出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如过期、假冒伪劣商品等,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进行赔偿,要求商家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2、如果是因个人皮...查看全文

因商家产品问题导致消费者损失

法律分析:1、如果是商家出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如过期、假冒伪劣商品等,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进行赔偿,要求商家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2、如...查看全文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珠宝退换问题未明确规定,需通过质检机构检验,若是产品问题可退换,人为问题则参照店内“三包法”。法律不区分“贵重物品”和“一般物品”,所有商品均适用该法。购买珠宝饰品,需保留交费小票和个人签字发票...查看全文

商家欺骗消费者价格

法律分析:1、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商家如何欺骗消费者?

《新消法》规定,如果经营者欺诈消费者,应进行3倍赔偿,不足五百元则为五百元,这是获赔的最低限度。消费者可与经营者自由约定更高的惩罚性赔偿条款,如商家拒赔,可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法定惩罚性赔偿仅是最低限度,不是最高限度。...查看全文

无良商家欺骗消费者

法律分析:在与商家发生纠纷后,消费者应注意收集与商家沟通协商过程中出现的书面材料等各类证据,以便协商不成时向工商部门投诉,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提起诉讼的法律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首先,消费者应当辩识何谓商家“欺诈行为”。根据国家工商行政...查看全文

关于消费者协会的法律问题

消费者协会是社会组织,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引导合理消费,不是仲裁机构。消费者纠纷可通过诉讼或仲裁解决,消费者可以向协会投诉,若不满结果可诉诸法院或仲裁机构。...查看全文

商家欺诈行为引出消费者权益问题

商家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要求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赔偿金额为购买价款或服务费用的3倍,不足500元则为500元。新法规定的3倍赔偿只是最低限度,消费者可与商家约定更高赔偿。...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