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高温补贴是怎么规定的?

律师回答
摘要: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225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8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45元。与去年一样,今年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间仍为6月到9月,共4个月。企业如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者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225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8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45元。与去年一样,今年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间仍为6月到9月,共4个月。企业如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者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全国各地的气温在最近一段时间还是呈现出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的,不过相信在前段时间大家也已经初步的体会到了夏天即将到来的气息了,最近这段时间有很多的普通劳动者已经跃跃欲试的开始关注于本省政府的高温补贴政策了。而下面专门整理的资料是介绍一下嘉兴高温补贴是怎么规定的? 一、嘉兴高温补贴是怎么规定的? 嘉兴市企业高温津贴发放标准为: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225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8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45元。与去年一样,今年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间仍为6月到9月,共4个月。企业如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者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二、企业没有发放高温补贴如何维权? 根据规定,如果企业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都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此外,单位还应该向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应发放高温津贴但用人单位没有发放的,劳动者可以向用工管辖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补发;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三、高温补助费的发放主体是谁?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称用人单位。23号文明确,虽然夏季高温津贴的发放主体是企业,但是“有雇工的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参照执行。” 个体工商户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如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中学、大学,民办医院、疗养院,民办艺术表演团体,民办福利院等。 如果处于嘉兴的有些劳动者是在了解过整理的这篇文章以后才第一次知道了高温补贴的概念,那希望大家能够学会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在维护好自己劳动关系的同时又要让企业发放高温补贴。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称用人单位。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嘉兴市高温费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嘉兴市高温津贴规定为每人每月225元、180元和145元,根据工作类型。高温津贴发放时间为6月到9月,共4个月。若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工作场所温度不能降到33℃以下,企业应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查看全文

嘉兴购车补贴规定2021?

律师解答: 2021年5月25日,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嘉兴市财政局、嘉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嘉兴市科学技术局联合发布《嘉兴市2021年度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奖补资金使用操作细则》: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标准:1)纯电动、插...查看全文

海南高温补贴是怎么规定的?

2017年海南省高温补贴在4月至10月发放,共7个月,以工作时间为标准每天发10元,共计2100元。 为了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查看全文

高温补贴规定?

律师解答: 两种情况可享受高温津贴。一是高温,即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二是高湿,因广西气候特点,高温季节常有高湿现象伴随,且持续...查看全文

高温补贴规定?

法律解析: 自2021年6月1日起,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如按照规定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每人每天13.8元。在每年6月至10月期间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安排劳动者工作以及国家机关、事业...查看全文

高温补贴规定?

律师解答: 高温补贴是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职工发放的特殊工资性补偿。2012年7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四部门下发《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查看全文

高温补贴规定?

法律解析: 高温补贴是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职工发放的特殊工资性补偿。2012年7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四部门下发《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查看全文

高温补贴规定?

律师解答: 自2021年6月1日起,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如按照规定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每人每天13.8元。在每年6月至10月期间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安排劳动者工作以及国家机关、事业...查看全文

高温补贴规定?

法律解析: 各地市的标准有所不同,深圳市是每人每月300元。在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全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安排劳动者工作,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安排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作的高温津贴...查看全文

高温补贴规定?

律师解答: 各地市的标准有所不同,深圳市是每人每月300元。在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全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安排劳动者工作,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安排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作的高温津贴...查看全文

高温补贴规定?

法律解析: 两种情况可享受高温津贴。一是高温,即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二是高湿,因广西气候特点,高温季节常有高湿现象伴随,且持续...查看全文

高温津贴和补贴的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提供劳动者符合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在高温天气下,用人单位应支付高温津贴,并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和药品,不能以发放钱物替代。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查看全文

2023广州高温补贴是怎么规定的

2023广州高温补贴规定是:1、从事露天岗位工作;2、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前者一般包括建筑工人、交警巡警、环卫工人、户外线路检测人员、仓库搬运...查看全文

高温费补贴规定?

律师解答: 从事室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小时(含加班加点,下同)增加0.5元,即由1.5元调整为2元;没有防暑降温设备或有防暑降温设备但达不到降低工作场所温度效果的室内劳动者每人每小时增加0.5元,即由1元调整为1.5元。 【...查看全文

2021高温补贴规定?

律师解答: 1、江苏:如果企业安排职工在6月、7月、8月、9月这四个月安排职工在33度以上高温天气(环境)工作的,要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具体的标准按照江苏省的规定,是每人每月200元 。 2、上海:企业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在...查看全文

2021高温补贴规定?

法律解析: 1、江苏:如果企业安排职工在6月、7月、8月、9月这四个月安排职工在33度以上高温天气(环境)工作的,要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具体的标准按照江苏省的规定,是每人每月200元 。 2、上海:企业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在...查看全文

海南高温补贴是怎样规定的?

2017年海南省高温补贴在4月至10月发放,共7个月,以工作时间为标准每天发10元,共计2100元。 为了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查看全文

劳动法的高温补贴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法的高温补贴是没有规定,高温补贴的规定是《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规定,符合规定条件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查看全文

劳动法的高温补贴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劳动法的高温补贴是没有规定,高温补贴的规定是《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规定,符合规定条件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国家的高温补贴规定?

律师解答: 高温津贴标准包括: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津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李彬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认证律师法律顾问、法律顾问

已服务18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