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未经质证程序违法情形

律师回答

但是,根据全国人大公布的未来“民法典”的立法结构,且已将自然人、法人组织和非法人组织作为三大民事主体一并纳入民法总则的调整范畴,而且现行合同法将要被纳入未来民法典“合同编”之中。显然,在民法典的统一立法结构中,脱胎于原“经济合同法”的现行合同法的调整范畴必然要扩大,其调整范围必须扩展到对经济合同、身份关系合同以及调整民事法律行为的一切合同均应纳入其中。
      (八)未经质证及当事人拒绝质证的法律后果
      根据民诉法制度,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但当事人明确放弃质证权或具有依法按照放弃质证权处理的情形除外。事实上,司法实践中的情形更为复杂。
      第一,因原审法院的程序失误,导致某项证据材料“未经质证”的,则将按照两类情形予以处理。
      其一是如果该证据材料涉及案件基本事实,或者属于案件主要证据,或是属于关涉案件程序性走向的重要证据的,则按照民诉法第二百条第(四)项的规定,构成当事人申请再审和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的法定事由之一,即属“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情形。其二是未经质证的证据不关涉案件基本事实的,则二审法院和再审法院可以通过“补充质证”程序予以补正。
      第二,当事人一定要慎用“不予质证”的权利。
      按照民事证据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授权”,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也即,在原民事证据规定体系下,一方当事人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法庭直接拒绝接纳该证据,当然即排除了该证据进入举证、质证程序的可能;二是对方当事人给予迟延举证豁免权,同意对该证据进行质证,则转入对该证据的出示、质证和审查程序。显然,此时的对方当事人享有向法庭直接提出“不予质证”的证据抗辩权。
      但是,在新民诉法解释体系下,最高法院显然修正了原民事证据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证据审查原则,在民诉法解释第三百八十九条中规定,当事人对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在原审中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或者质证中未对证据发表质证意见的,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四项规定的未经质证的情形。
      笔者认为,对此类证据抗辩权的司法审查中应注意:首先,对民事证据规定中关于逾期举证后法院“不组织质证”的制度不应再予适用。相反,法庭依然应当对逾期证据给相对方以质证权,该类证据能否被“复权”取决于对方当事人是否行使抗辩权或是否拒绝质证。法庭均应当尊重该方当事人的此项程序权利,而不是由法庭直接作出“不组织质证”的决定。其次,法庭对判定逾期举证是否属于“客观原因”的认定享有高度的自由裁量权,但同时应当保护相对方的异议权和抗辩权,即法庭在认定逾期举证的性质前,应当征求或听取相对方的相关意见。
      最为关键的是,无论是法庭或是逾期举证的对方当事人,必须正确界别逾期证据材料的性质,如果其属于案件法律事实认定的“主要证据”的,即该类证据关涉案件基本事实的,则必须慎用“不予质证”的权利。因为现行民诉法已经废止了“证据关门”主义原则,而是采取了“以处罚换证据资格”这一更加注重实体公正的证据采信制度。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二审新证据不予质证的情形

一般情况下,二审时对一审已经质证过的证据不需要质证。      一、一审法院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有无证明力、证明力大小等...查看全文

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

依法行政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既要符合行政实体法规范,又要符合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行为违反实体法的构成实体违法,同理,违反程序法的便构成程序违法。我们既要防止和避免实体违法,同样应当避免程序违法。 &nbs...查看全文

审判程序违法的情形

自愿写的净身出户的协议或者相关条款是有效的。虽然法律规定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都有分割的权利,但是如果一方自愿放弃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愿意净身出户法律也不会干预。     ...查看全文

鉴定程序违法的情形

法律分析: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或者说,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查看全文

鉴定程序违法的情形?

律师分析: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或者说,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查看全文

质证是遗漏证据未质证

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四十七条第一款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即“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查看全文

办案违反法律程序的情形

法律分析:一、办案违反法律程序的情形(一)当回避的办案人员没有回避。即承办人与其承办的案件的处理结果之间有利害关系,或与案件的当事人之间具有影响公正处理的关系,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二)先裁决,后取证。以事...查看全文

违反法定审判程序的情形

审判程序违法的情形包括贪污受贿、徇私舞弊、制造虚假案件、伪造证据、故意提供虚假材料、违背评议结果、违反减刑假释规定等,以及其他违法审判行为和重大过失导致错误裁判及后果。...查看全文

程序违法取得的证据有效吗

法律分析:违法取得的证据无效,非法取证不能作为证据。 非法证据指因不符合法定形式或取得的程序违法而不具有可采性的证据材料。主要是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7种证据以外的证据形式; 2、法定人员以外的人非法...查看全文

未质证的证据作为主要证据

法律分析:狭义的质证,主要指在庭审过程中由诉讼当事人就法庭上所出示的证据进行的对质、核实等活动。从广义上说,质证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法律允许的质证主体对包括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在内的各种证据采取询问、辩认、质疑、说明、解释、咨...查看全文

未质证的证据作为主要证据

法律分析: 狭义的质证,主要指在庭审过程中由诉讼当事人就法庭上所出示的证据进行的对质、核实等活动。从广义上说,质证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法律允许的质证主体对包括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在内的各种证据采取询问、辩认、质疑、说明、解释、咨询、辩...查看全文

未质证的证据作为主要证据

法律分析:狭义的质证,主要指在庭审过程中由诉讼当事人就法庭上所出示的证据进行的对质、核实等活动。从广义上说,质证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法律允许的质证主体对包括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在内的各种证据采取询问、辩认、质疑、说明、解释、咨...查看全文

鉴定程序违法是指哪些情形?

律师分析: 鉴定程序违法是指: (一)鉴定人或鉴定机构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鉴定人或鉴定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登记的; (三)鉴定人或鉴定机构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绝出庭作证...查看全文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不同程序阶段的适用方式不同。在侦查阶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并赋予了辩护人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和地位。此外,讯问过程中需要进行录音录像。在检察机关公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适用。最后,在庭审程序中...查看全文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1、程序启动。在法庭调查过程中,被告人有权提出其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意见,并提供相关线索或者证据。2、法庭初步审查。程序启动后,法庭应当进行审查。合议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没有疑问的,可以直接对起诉指控的犯...查看全文

法院调查证据程序

法院调查证据程序如下:_x000D_ 1、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交书面申请;_x000D_ 2、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是原件,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需在调查笔录中说明;_x000D_ 3、证据收...查看全文

法院调查证据程序

法院调查证据程序如下:_x000D_ 1、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交书面申请;_x000D_ 2、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是原件,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需在调查笔录中说明;_x000D_ 3、证据收...查看全文

鉴定程序违法几种情形,鉴定程序违法该如何处罚

一、鉴定程序违法几种情形 1、鉴定人或鉴定机构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2、鉴定人或鉴定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登记的; 3、鉴定人或鉴定机构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绝出庭作证的; 4、法...查看全文

鉴定程序违法几种情形,鉴定程序违法该应该处罚

一、鉴定程序违法几种情形 1、鉴定人或鉴定机构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2、鉴定人或鉴定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登记的; 3、鉴定人或鉴定机构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绝出庭作证的; 4、法...查看全文

法庭质证流程与程序细节

法庭调查顺序和质证的意义。法庭调查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包括当事人陈述、第三人陈述、质证等环节。质证是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关键步骤,也是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证据应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高博

北京市-北京市-大兴区

专职律师公司事务、公司事务

已服务93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