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有权占有的法律适用有哪些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对有权占有的法律适用有明确规定,根据合同关系或法律规定处理不动产或动产的使用、收益和违约责任。有权占有与占有辅助有区别,前者是占有人对物的实际控制,后者是基于内部从属关系指示他人占有。占有还可分为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前者是所有权人直接管领物,后者是通过法律关系将物交由他人占有。
一、民法典的有权占有的法律适用有哪些规定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有合同关系,有关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使用、收益、违约责任等,按照合同约定;没有合同关系,依照有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
第四百五十八条【有权占有的法律适用】基于合同关系等产生的占有,有关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使用、收益、违约责任等,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
二、有权占有与占有辅助的区别是什么
占有指对物的实际控制。所有权人本人对物管领时,为自己占有。所有权人基于内部从属关系,指示他人占有,受指示人是占有辅助人,该占有为辅助占有。例如,车主雇用司机开车,车主是汽车占有人,司机是占有辅助人。又如,公司职员对公司物品的占有,为辅助占有。
(1)自己占有。指占有人自己对物进行事实上的管领和控制。辅助占有之外的占有均为自己占有。
(2)辅助占有。辅助占有,指基于雇佣、学徒等类似关系,受雇主的“指示”而事实上控制某物。辅助占有不是占有,以雇主为占有人。例如,甲雇佣乙操作某台机器,乙为占有辅助人,甲为占有人。
占有还有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之分。所有权人直接对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所有权人是直接占有。所有权人不直接占有其物,基于一定法律关系将物交由他人占有,该他人为直接占有,所有权人为间接占有。例如,所有权人将房屋出租,承租人为直接占有人,出租人为间接占有人。承租人又将房屋转租,次承租人为直接占有人,承租人为间接占有人,出租人为再间接占有人。
延伸阅读
结语:民法典对有权占有的法律适用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合同关系,不动产或动产的使用、收益、违约责任等事项应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若无合同关系,则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此外,有权占有与占有辅助有明显区别。占有是对物的实际控制,所有权人直接占有物品,而占有辅助是基于内部从属关系,由指示人进行占有。占有还可分为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根据所有权人是否直接对物进行管领来划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章 占有 第四百六十条 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占有人占有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及其孳息;但是,应当支付善意占有人因维护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支出的必要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百二十二条 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按照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以及保护无过错当事人的原则确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或者确定物的归属造成另一方当事人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或者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共有 第三百零二条 共有人对共有物的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负担,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额负担,共同共有人共同负担。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的法律适用有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民事纠纷的法律适用原则,依法处理纠纷,无法适用法律时可以考虑习惯,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仲裁和诉讼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而协商和调解的协议可以反悔。具体...查看全文

民法典的占有改定有哪些

一、民法典的占有改定有哪些      动产物权转让时,当事人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的占有保护请求权有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占有保护请求权的内容,包括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和请求排除妨害或消除危险;同时,对侵占或妨害造成的损害,占有人也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侵占罪的行为表现包括通过正当手段持有他人财物并拒不交还。...查看全文

《民法典》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一)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就是指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范围,即是指民法生效时间和失效时间,以及民事法律规范对其生效前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有无溯及力(二)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就是指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居住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对居住权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居住权的设立和合同要求、居住权的期限和登记、居住权的不可转让和继承、居住权的消灭和注销等。居住权可以保障终生居住,但需注意居住权期满或居住权人死亡时消灭,且设立居住权的房屋原则上不得出租。居住...查看全文

人民法院适用拘传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律师分析: 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拘传必须经院长批准。 拘传应当发拘传票。 罚款、拘留应当用决定书。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法...查看全文

民法典离婚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离婚可以由夫妻双方协商决定,需要签订离婚协议书,并经过离婚冷静期,登记离婚;也可以由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的无权处分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一)无权处分合同无效时处分行为的法律后果在处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善意的第三人或不知无处分权的处分人基于意思表示不真实行使撤销权的情形之下使合同无效。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之下,交易安全的保护己经没有了多大意义,这时的法律调整应该着重...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离婚的常用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关于离婚的常用法律规定是:_x000D_ 1、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经一个月冷静期,无人反悔的,发给离婚证;_x000D_ 2、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离婚的常用法律规定有哪些?

律师分析: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订立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查看全文

民法典债权转让的法规规定有哪些?

律师解答: 我国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1、债权的转让不需要经过债务人的同意,因为并没有事先经过同意的必要;2、在债权转让过后,需要及时通知债务人,在没有通知之前,债务人向原债权人履行债务仍为有效清偿;3、债务人可以对受让人行使抗辩...查看全文

民法典债权转让的法规规定有哪些?

法律解析: 我国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1、债权的转让不需要经过债务人的同意,因为并没有事先经过同意的必要;2、在债权转让过后,需要及时通知债务人,在没有通知之前,债务人向原债权人履行债务仍为有效清偿;3、债务人可以对受让人行使抗辩...查看全文

民法典的新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房屋居住权是具有专属性的,只能由房屋居住权人行使,所以房屋居住权不能过户。居住权是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制度,为特定的自然人的生活用房的需要而设定的权利。居住权一般具有无偿性、长期性和终身性。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也不能上...查看全文

转继承适用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转继承适用的法律规定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第三十八条。且前述法律规定,转继承是指继承开始后,遗产继承前,受遗赠人表示接受遗赠,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遗赠的权利...查看全文

民法典婚龄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律师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变通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查看全文

民法典债权有效有哪些规定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债权有效的规定有产生债权的原因应当是合法的,债权是指因合同,侵权行为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义务人履行一定义务的权利。因此债权有效需要产生债权的合同,侵权行为是有效的。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规定的民事权利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了自然人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自然人享有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生命权、姓名权、肖像权等权利,而法人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此外,个人信息也受到法律保护。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利益的可能性...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的财产权有哪些权利

一、财产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1、财产权利包括物权和债权两大类: (1)、物权性财产权利包括:抵押权、质权(质押权)、留置权、地役权、矿业权、渔业权等; (2)、债权性财产权利包括:损害赔偿权、合同债权、不当得利债权、无因管理债权等。...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侵权的赔偿有哪些

侵权赔偿包括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失赔偿。人身损害赔偿涵盖医疗费、护理费等治疗和康复费用,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赔偿金,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严重精神损害,财产损失按市场价格计算。侵权行为包括侵害财产权...查看全文

《民法典》对隐私权的规定有哪些

1、《民法典》对隐私权的规定有这些: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