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与实际问题探讨

律师回答
摘要: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仍享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当事人可以协商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和时间,如果协商不成,则由人民法院判决。如果父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则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一方的探望权受到限制,其可以起诉。但是,不能以此理由不给付关于孩子的抚养费。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仍享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当事人可以协商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和时间,如果协商不成,则由人民法院判决。如果父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则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
一、离婚后不让见孩子可以拒付抚养费吗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也就是说,一方不配合女方履行探视权力,另一方可以选择起诉。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也就是说,对方不配合探视权力,其可以起诉。但是,不能以此理由不给付关于孩子的抚养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父母的探望权】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二、离婚后的子女探望是怎样的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延伸阅读
离婚后孩子探望权规定
离婚小孩探望权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结语: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仍享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当事人可以协商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和时间,如果协商不成,则由人民法院判决。如果父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则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此外,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和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的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父或母应当负担部分或全部抚养费,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探讨法律规定与现实问题

业主在物业内放置车辆属合法行为,但需遵守公共安全规定。物业无权干涉车辆放置在房间内部。然而,业主占用公共区域充电则涉及违法行为,如堵塞楼道、门厅、消防通道等。...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

试驾试乘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分配: 1.合法试驾人员承担责任,若车辆合规且驾照合法。 2.无行驶证或无驾照试驾人员由供车方承担责任。 3.试乘人受损,可要求试乘服务者赔偿,若试乘人有过失则减轻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

自动投案可减刑。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未被发觉或未受讯问时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自首可减轻或免除处罚,如实供述未掌握的罪行也可视为自首。即使不符合自首情节,如实供述罪行可从轻处罚,避免严重后果还可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法律问题与实践探讨"

对于判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但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除外。宣告缓刑需满足条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问题与实践

房屋租赁期限的约定和要求。定期和不定期租赁的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满后,出租人有权收回房屋,承租人有义务返还房屋。如需继续租用,承租人需提前3个月提出并得到出租人同意。出租人应按期限交付房屋并保证承租人合法使用。...查看全文

工伤死亡赔偿问题:探讨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

工伤死亡后,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抚恤金总额不得超过职工生前工资。...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的探讨"

伤害行为导致严重伤害,主观恶性大,社会危险性高,起刑点为3年,行为人不能申请取保候审。但若行为人患重疾、无自理能力、怀孕或哺乳婴儿等特殊情况,仍可申请取保候审。...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中的探讨

保险合同可因条件符合而撤销。行为人可基于重大误解、虚假表达、欺诈、胁迫或显失公平等民事法律行为,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若一方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在不真实意思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欺诈方有权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结果

法院强制执行的后果包括:拘留、罚款、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强制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及实际操作

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原则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夫妻双方可以协商不分割财产,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申请判决,以保护子女和女方的权益。夫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的权益也应得到法律保护。...查看全文

因抚养费问题诉诸法律: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离婚后,未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抚养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抚养,另一方应负担部分或全部抚养费,费用和期限由双方协商或法院判决。双方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提出合理要求超过原定数额的情况。...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实践

抚养权变更可通过协议或诉讼解决,双方一致可签协议,否则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定情况下,若抚养方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行为,另一方可申请变更抚养权并得到支持。否则,需证明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否则不会判决变更抚养权。...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现实探讨

夫妻共同财产享有平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对于重要处理决定,双方应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处分。若一方明知对方处理共同财产却不作否认表示,则视为同意,不能事后否认处理的法律效力。...查看全文

瘦肉精的定罪与处罚问题: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了非法经营行为的处罚标准,包括未经许可经营限制品、买卖证照及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保险业务。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五年以上的刑罚,并处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财产没收。...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累犯、犯罪团伙首要分子、可能处以3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但抢劫罪量刑可以根据特殊情节从轻、减轻处罚,如果抢劫涉及家庭成员或近亲属的财务困境、生活所迫、学习或治病急需等情况,最终刑罚可能低于三年有期徒刑,从而可能具...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指向同一犯罪事实、互相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与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犯罪人的犯罪行为都是共同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查看全文

企业工伤责任归属问题: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派遣员工工伤责任应由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共同承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履行对员工的义务。工伤认定范围包括工作时间内、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职业病等情形。劳务派遣关系在人力资源市场中非常常见,对派遣员工的工伤事故处理受...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现实执行

电动车上牌手续:个人需提供身份证明、发票;单位需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代理人身份证。新规定:电动自行车需符合3C认证,带身份证、发票、合格证上牌;电动轻便摩托车需蓝牌;电动摩托车需黄牌。...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现实案例探讨

父母可根据特定条件要求减少支付抚养费,如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犯罪被收监改造,或抚养子女的一方再婚后继父或继母愿意负担费用。但减免有条件,一旦情况好转,应恢复支付。如果继父或继母不愿或无力支付,生父或生母仍需按原定数额支付。...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现实影响

离婚财产分割方式包括协商、法院判决、均等分配、照顾子女、照顾无过错方、赔偿。对于因出轨导致的离婚,法院可要求无过错方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从夫妻财产中支付,不足时从个人财产中补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