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行贿罪的构成条件主要包括:犯罪主体为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体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行为的不可收买性;主观要件为故意且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客观要件为向国家工作人员给予财物以谋取不正当利益。根据相关解释,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应追究刑事责任,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的情况下,具有特定情形也应追究刑事责任。行贿人是否谋取正当利益不影响行贿罪的定罪,只反映其主观恶性。
一、构成行贿罪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一)主体要件
行贿罪的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客体要件
行贿罪客体: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
(三)主观要件
行贿罪主观要件:故意,并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行为人如果不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或者谋取的是正当利益,那么不构成犯罪。
(四)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这种行贿行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另一种是因国家工作人员索要而被动地给予财物。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
二、行贿罪的追诉标准怎么规定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6〕9号),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三人以上行贿的;
(二)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
(三)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四)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的;
(五)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的;
(六)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2〕22号),多次行贿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行贿数额处罚。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款,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行贿罪的危害性不取决于行贿人有无谋取不正当利益,只要行贿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就侵害了行贿罪的保护法益。行贿人所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不能作为定罪的一个条件,它只是反映行贿人的主观恶性,而不影响其行为的本质。
延伸阅读
结语:行贿罪的构成条件包括主体要件、客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行贿罪的犯罪主体为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行贿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行贿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并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行贿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可以是主动给予或被动被动地给予。根据法律规定,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多次行贿未经处理的也将受到处罚。行贿罪的危害性不取决于行贿人有无谋取不正当利益,只要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就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九十六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二章 反洗钱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为履行反洗钱资金监测职责,可以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获取所必需的信息,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应当提供。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定期通报反洗钱工作情况。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受贿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是什么?

受贿罪构成要件:1、犯罪对象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诚信和合法性;2、利用影响力、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3、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及其相关人员;4、主观方面需故意谋取不正当利益并侵犯职务行为的诚信。...查看全文

贿赂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是什么?

贿赂罪构成要件及向已退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构成的罪名。贿赂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贿赂罪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2条。向已退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是否构成受贿罪存在争议,但行贿罪的对象可以是已离退休的...查看全文

贿赂罪行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

行贿和受贿罪的处罚规定:行贿金额达到3万元或受贿金额达到1万元且多次索贿、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造成公共财产损失或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等,将被判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和罚款;行贿人如自首可减轻处罚;具有重大立功表现者...查看全文

盗窃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是什么?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其中秘密窃取是盗窃罪的重要特征,多次盗窃被认定为构成犯罪,扒窃行为也有相应处罚。...查看全文

赌场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是什么?

开设赌场罪的构成要点:侵犯正常社会管理秩序;聚众赌博、以赌博为业、开设经营赌场;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以营利为目的。根据《刑法》第303条,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以赌博为业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查看全文

抢劫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是什么?

抢劫罪的主体为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其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在客观方面,抢劫罪表现为行为人对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查看全文

行贿罪既遂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行贿罪的量刑规定及构成要件:行贿罪既遂的量刑规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情节严重者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行贿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行贿罪的立案标准为行贿数额在三万元...查看全文

行贿罪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行贿罪的立案标准和情节严重的认定:(1)行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构成行贿罪;(2)行贿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具备特定情形之一的也构成行贿罪。情节严重的认定:(1)行贿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2)行贿数额在50万...查看全文

罪行的定义和相关规定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文件罪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主体为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犯罪客体为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犯罪主观方面为故意,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文件且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是什么?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为目的,主体为一般公民或国家公务人员的行为。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客体要件为他人的身体自由权,客观要件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主体要件可以是国家的公务人员或一般公民,主观要件为故意,...查看全文

行贿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证据要求

行贿罪证据要素及受贿犯罪嫌疑人供述的重要性。行贿证据包括财物交易、受贿人身份、行贿金额等。受贿人供述需印证行贿人的犯罪事实,包括受贿人身份、受贿金额、财物处理等。处理受贿案件需遵守法律要求,积极配合程序,坦然面对。...查看全文

遗弃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

遗弃罪的主旨:遗弃罪指的是在家庭中,对年老、年幼、生病等无生活来源或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拒绝扶养的行为,犯罪主体有法律扶养义务。遗弃罪的客观表现是侵犯被害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此罪行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即明知自己应该履行赡养义务...查看全文

抢劫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

本文主要是解释了《刑法》中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和要点。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形可以判处不同的刑罚。暴力可以包括身体打击或强制,胁迫是指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其他方法是指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丧失反抗...查看全文

涉黑罪的定义和相关法律规定

涉黑一般是指和黑帮或黑社会有关联,因为黑帮和黑社会总是穿黑衣服,所以才叫涉黑。 涉黑案件共“三类”: 1、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2、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 3、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查看全文

遗弃罪的定义和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构成遗弃罪的条件包括:侵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对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主体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且具有抚养能力...查看全文

诬告陷害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是什么?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其受刑事追究。构成要件包括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正常活动,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查看全文

单位行贿罪既遂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单位行贿罪既遂会判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行贿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客体、主观和客观要件,必须有故意和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查看全文

行贿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单位行贿罪的主体是各种类型的单位,包括国有和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该罪的客体是单位的正常管理和职能活动,以及声誉。行贿的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目的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行贿可以是给予财物或违反规定给予回扣、手续费等。该...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定义和相关法律规定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 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查看全文

受贿罪既遂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受贿罪既遂的处罚标准不固定,根据受贿数额和情节轻重,可处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没收财产。对多次索贿、致使国家利益损失、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情节从重处罚。受贿案件审查起诉流程包括审查材料、复核事实证据、讯问当事人和证人,可要求补充...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