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商品房欺诈行为?

律师回答
摘要:商品房欺诈行为包括冒充合格房屋销售、故意隐瞒真实面积、虚假宣传等,购房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开发商双倍赔付,民法典也规定对消费者提供欺诈行为的经营者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惩罚性赔偿适用于恶意违约和欺诈情况,买受人可返还款项并要求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1、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
2、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
3、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
4、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的;
5、虚标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进行销售的;
6、故意隐瞒开发商真实身份,或冒充其他开发商名义销售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对商品房做不可实现的虚假宣传的。
如果开发商在销售商品房的过程中出现以上几种情况的,并且开发商是故意或明知的,购房者可以以开发商作出欺诈行为为由而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要求其双倍赔付。
怎么处理商品房欺诈行为
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第2款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商品房买卖过程中因出卖人恶意违约和欺诈,致使买受人无法取得房屋的,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
因商品房欺诈行为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或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时,买受人除可请求出卖人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外,还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这有利于有效制裁和遏制欺诈、恶意违约等摒弃诚实信用原则、严重损害市场交易安全的行为,维护守约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诚信制度的确立。
延伸阅读
结语:商品房欺诈行为严重侵害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进行双倍赔付。根据我国《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对于出卖人的恶意违约和欺诈行为,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购房者在商品房欺诈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除了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外,还可以要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这样的规定有助于打击欺诈行为,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
法律依据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章 广告与合同 第二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商品房。商品房销售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
经规划部门批准的规划变更、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导致商品房的结构型式、户型、空间尺寸、朝向变化,以及出现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影响商品房质量或者使用功能情形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变更确立之日起10日内,书面通知买受人。
买受人有权在通知到达之日起15日内做出是否退房的书面答复。买受人在通知到达之日起15日内未作书面答复的,视同接受规划、设计变更以及由此引起的房价款的变更。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在规定时限内通知买受人的,买受人有权退房;买受人退房的,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违约责任。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四章 销售代理 第二十八条 受托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代理销售商品房时不得收取佣金以外的其他费用。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章 广告与合同 第二十条 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的,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载明
合同约定面积
与产权登记面积发生误差的处理方式。
合同未作约定的,按以下原则处理:
(一)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的,据实结算房价款;
(二)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买受人退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买受人提出退房之日起30日内将买受人已付房价款退还给买受人,同时支付已付房价款利息。买受人不退房的,产权登记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时,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补足;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产权归买受人。产权登记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时,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返还买受人;绝对值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双倍返还买受人。
产权登记面积-合同约定面积
面积误差比=─────────────×100%
合同约定面积
因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规划设计变更造成面积差异,当事人不解除合同的,应当签署补充协议。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商家欺诈行为如何界定?

商家欺诈行为的认定及投诉途径。商家欺诈行为的认定需考虑手段、误导消费者程度及主观意图。欺诈行为包括掺假、虚假宣传、骗取预付款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要求商家赔偿损失,赔偿金额为购买价款或服务费用的3倍,不足500元则...查看全文

如何界定欺诈行为

欺诈罪的标准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罪的罪犯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罚,并可能被处以罚款。侵犯他人财产的处罚标准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查看全文

欺诈行为如何界定

诈骗罪是一种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查看全文

商品房买卖中欺诈行为如何判定

法律分析:从民法上来说,欺诈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或歪曲事实,使表意人陷入误解,违背真实意思而作的意思表示。构成欺诈应具备以下要件: 1、出卖人有恶意违约和欺诈的行为; 2、出卖人的欺诈行为与买受人陷入错误及其意思表示有因...查看全文

如何识别商品房的欺诈行为

属于商品房欺诈的有:1、须有隐瞒真相,制造假象的欺诈行为;2、欺诈行为使当事人陷入错误;3、须有欺诈故意;4、实施欺诈之人为相对人或者第三人。商品房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查看全文

商品房买卖合同欺诈行为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最高法院对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的欺诈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欺诈一方作出严厉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查看全文

商品房买卖协议欺诈行为如何认定?

律师解答: 最高法院对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的欺诈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欺诈一方作出严厉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查看全文

商品房买卖合同欺诈行为如何认定?

律师分析: 最高法院对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的欺诈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欺诈一方作出严厉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查看全文

什么行为认定为商品房欺诈

可认定为商品房欺诈行为如下:1、销售现有房屋时,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2、销售现有房屋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牟取暴利;3、一般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骗取优质工程涨价;4、...查看全文

欺诈和胁迫行为如何界定?

欺诈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引诱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胁迫行为是指以威胁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为手段,迫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表示。...查看全文

商品房欺诈行为认定标准

商品房欺诈行为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要求开发商双倍赔偿。《民法典》规定,对消费者有欺诈行为的经营者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买受人因欺诈无法实现购房目的,可适用惩罚性赔偿。除返还购房款和赔偿损失外,买受人可要求出卖人承担不超...查看全文

欺诈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行为如何认定?

最高法院规定了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行为,并对欺诈一方进行了严厉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如果出卖人在合同订立后未告知买受人将房屋抵押给第三人,或者将房屋出卖给第三人,导致买受人无...查看全文

商品房欺诈行为总览

商品房欺诈行为包括销售现房时的欺骗手段和虚假宣传等,侵害消费者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需承担民事责任。购房者发现欺诈可要求返还购房款、赔偿损失。最高法院解释规定,若出卖人故意隐瞒预售许可、抵押或已出售给第三方等事实,导致...查看全文

欺诈行为如何界定房屋买卖合同

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卖方欺诈的行为特别规定了三种情况。首先,如果卖方故意隐瞒自己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那么这种买卖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其次,如果卖方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那...查看全文

如何界定虚假宣传为欺诈行为?

虚假宣传属于欺诈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否则将面临罚款和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对于消费者受到的损失,根据法律规定,商家应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偿...查看全文

什么行为可认定为商品房欺诈?

这段内容描述了商品房欺诈行为的情形,包括伪劣房屋冒充合格或优质房屋销售、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谋取暴利、将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骗取优质工程加价、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虚标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销售...查看全文

什么行为可认定为商品房欺诈?

可认定为商品房欺诈行为如下:一、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二、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三、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查看全文

欺诈行为如何界定立案标准?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诈骗金额超过3000元可以立案,不同地区标准可能有所不同;金额较小未构成诈骗罪,但违反社会治安将被处以5到15日拘留和1000元以下罚款。...查看全文

我国网恋欺诈行为如何界定?

网恋主动给钱不算诈骗,但算计对方要钱则构成诈骗。诈骗罪要素包括非法占有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必须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诈骗罪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查看全文

欺诈行为如何界定及定罪量刑?

合同诈骗罪的处罚根据犯罪数额的大小分为三级,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不等,并可能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的处罚也有类似的划分,同时可能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根据具体情况,还需参考其他法律规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