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项目解散调岗员工不接受怎么办

律师回答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等进行约定,签订劳动合同之后需要遵守合同中约定的内容,不能随意的进行调岗,那么,公司调岗员工不同意怎么办?下面就跟着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一、公司调岗员工不同意怎么办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可以调岗调薪的情形有: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调岗调薪协商一致。
      2、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公受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另行安排工作。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
      5、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6、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脱密期保密协议的,在劳动者提出辞职后,可以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一般来说要调岗必须证明其不能胜任岗位工作,那就要伴有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不然随意调岗是违反劳动法的。

二、用人单位什么情况下可以调岗降薪
      1、公司出具调职的相关文件,以及调职原因。
      2、如果是以不胜任调职,工作中偶尔的小差错并不能认定为不胜任工作。不胜任的工作标准应该由公司出具,一般是不能完成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任务及数量、质量等。
      3、用人单位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调岗调薪制度。
      4、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用人单位在与员工协商后,可以对员工进行调岗调薪。
      5、特别说明:用人单位切不可以为只要在劳动合同中有了关于调岗调薪的约定就万事大吉,就可以随便调岗调薪。调岗调薪首先应以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按规定进行调岗调薪才能保证其合法性,否则上述那样的调岗调薪的约定条款很有可能被认定为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归于无效。
三、员工如何拒绝公司调岗
      1、可以协商处理,以合同为为依据。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没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双倍工资的赔偿;解除劳动关系可主张经济补偿金;单位没购买社保是可以要求补交的。如果公司提出调岗员工不同意而辞职的,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可双方协商处理,一般员工自动辞职是没有补偿的。建议协商解决,员工也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公司会不会有经济补偿金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如果不是基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对劳动者进行的工作调整,应属于劳动合同的变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否则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要求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如单位不配合解决,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而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是无法定制制定的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公司项目解散,员工不接受调岗?

律师分析: 1、调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用人单位必须先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未经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单方面调整岗位,原则上是无效的;2、如果用人单位是生产经营需要的调岗,且调岗具有合理性,不存在侮辱或惩罚性质,工资待遇不降低,...查看全文

企业项目解散,员工不接受调岗?

律师解答: 1、调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用人单位必须先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未经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单方面调整岗位,原则上是无效的;2、如果用人单位是生产经营需要的调岗,且调岗具有合理性,不存在侮辱或惩罚性质,工资待遇不降低,...查看全文

公司合理调岗员工不接受调岗怎么办?

律师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单位的调岗需要是合理的,符合法律等相关规定的,否则,员工可以拒绝调岗。 当企业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不得不调岗时,如果符合“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情况。...查看全文

员工不接受调岗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员工不接受调岗怎么办1、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赔偿金给员工。劳动岗位的调整属于对劳动合同内容的重大变更,应当协商一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第二款、第二十九条之规定,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查看全文

员工能否不接受公司调岗

员工可以拒绝公司的调岗要求,因为改变劳动合同内容必须经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协商。如果用人单位采取欺骗、威胁或利用劳动者的困境等手段,迫使劳动者在不真实情况下变更劳动合同,该劳动合同将被视为无效。...查看全文

公司让调岗不接受怎么办

一、公司要调整岗位员工不同意怎么办 1、公司调岗员工不同意,公司可以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企业合理调岗员工不接受调岗怎么办?

律师解答: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单位的调岗需要是合理的,符合法律等相关规定的,否则,员工可以拒绝调岗。 当企业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不得不调岗时,如果符合“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情况。...查看全文

十年员工不接受调岗怎么办

一、员工不同意调岗怎么办 1、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赔偿金给员工。 劳动岗位的调整属于对劳动合同内容的重大变更,应当协商一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第二款、第二十九条之规定,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查看全文

公司调岗降薪员工不接受怎么处理

(一)企业做出调岗决定,员工是否必须无条件服从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这也意味着,在劳动...查看全文

公司调岗降薪员工不接受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调岗降薪必须与劳动者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对于用人单位不合法、不合理的调岗降薪行为,劳动者有权拒绝接受,并可以起诉要求继续按照原劳动合同履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查看全文

公司项目解散员工该怎么安置

公司以项目组解散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应该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并且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如果未书面提前30天通知的,多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查看全文

公司调岗降薪不接受怎么办

在劳动合同中,如果没有特别规定,调整岗位是合同变更的重要内容。这种调整必须满足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双方协商一致,二是采取书面形式。如果其中一方没有经过协商一致而单方面进行调岗,员工有权利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合同应按照原约定继续履...查看全文

公司部门解散,员工不同意调岗,怎么解决

部门解散后员工不同意调岗, HR 要怎么做因疫情或其他经营原因,导致部门解散而员工不同意调岗,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来处理:1、再沟通:回原岗位或待在这儿,不能单相思该员工想回原岗位,或者敕在已经解散部门不走,作为 HR ,可以实打实...查看全文

员工不接受调岗怎么处理

公司需要分情况处理: 1、公司调岗既没有合同约定,也不是法定调岗情形的,员工拒绝公司需要继续给员工提供原来的工作岗位。不能提供的,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2、出现劳动合同约定的可以调岗的情形,员工拒绝调岗视为违约,公司可以解除劳动...查看全文

公司解散不服从调岗的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公司要我调岗我不同意怎么办?1、公司要求调岗,员工不同意可以拒绝调岗。劳动者调岗属于变更了工作内容,这需要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才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内容。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劳动...查看全文

公司调岗降薪员工不接受怎样处理

(一)企业做出调岗决定,员工是否必须无条件服从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这也意味着,在劳动...查看全文

公司项目解散员工该怎样安置

公司以项目组解散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应该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并且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如果未书面提前30天通知的,多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查看全文

企业调岗降薪员工不接受怎么办

企业调岗降薪员工不接受,企业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_x000D_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_x000D_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查看全文

企业调岗降薪员工不接受怎么办

对于企业的调岗降薪员工不接受的话应该安排员工继续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也就是说,员工有权利拒绝企业的调岗降薪要求。企业不能以此为借口直接开除员工,否则的话,用人单位还是需要按照实际工作年限给予相应的赔偿金。如果用人单位强行调岗,可申...查看全文

企业调岗降薪员工不接受怎么办

法律分析:如果员工不接受企业的调岗降薪决定,可以提出拒绝;若企业强制员工调岗降薪的,员工可以通过协商、申请调解、仲裁等方式来处理。调岗降薪需经企业与员工协商一致,且采用书面形式来签字确认的才有效。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