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维权的证据有哪些

律师回答

消费维权需要提交的证据
根据消费者权益争议纠纷特点,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证据收集。
1、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形成、发展的证据材料,如商品的购货发票、接受服务的票据、加工承揽、保管合同的文件。
2、反映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如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样品、标的物检验鉴定结论等。
3、能够证明经济损失情况的材料,如损失清单、单据、现场勘查记录等。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的规定,消费者向法院提起消费者权益争议纠纷诉讼时,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既要提出当事人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同时还要有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受到损害的事实。
例如在一产品质量损害赔偿案中,原告提出自己曾在被告处购买一瓶化妆品,使用后面部出现红肿、痛痒等症状,经医院诊断系涂搽该化妆品所致,花费医疗费2000元,故要求被告赔偿其经济损失,在这个案件中,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就需要至少提出三个证据才能使本案成立:一是与被告的买卖关系确实存在的证据,如购货发票;二是医院的诊断证明;三是医疗费单据。
鉴于消费者对某些制造过程较为复杂的产品不甚了解,很难提出证据证明被告的过错,为充分保护消费者行使诉权,《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因此,原告只须证明其损失是由于产品原有的缺陷所致就可提出赔偿要求。
消费者向法院举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提供证人,说明证人的身份和可以证明的事实,提交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书证和物证应当提交原件原物,但如提交原件原物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笔录等,提交外方书证,应附中文译本。
消费维权五种途径
1、协商和解
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在自愿、互谅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这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来说都是理想的途径。
2、投诉调解
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保委调解,即由第三方对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以促成双方达成解决纠纷。
消费者投诉时应注意四点,一是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处理,一般按管辖范围受理;二是当消保委未能解决时,消费者可请消保委作损害鉴定,提供证据;三是消费者要尽快选择申诉或起诉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四是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向人民法院起诉都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
3、行政申诉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请求有关行政部门解决争议,它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强等特点。消费者决定申诉时,一般用书面形式,并载明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如与经营者达成和解,可撤回申诉,请求有关行政部门作出调解书.
4、提请仲裁
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调解并作出判断或裁决。仲裁具有当事人程序简便、一裁终局、专家仲裁、费用较低、保守机密、相互感情影响小等特征。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由仲裁庭根据各方责任大小确定各自应承担的仲裁费用。
5、提起诉讼
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消费者维权起诉需要的证据有哪些

1、消费者维权起诉需要的证据是证明自己权利被侵害,支持自己诉讼请求的证据。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有: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证据有哪些

1、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形成、发展的证据材料,如商品的购货发票、接受服务的票据、加工承揽、保管合同的文件。2、反映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如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样品、标的物检验鉴定结论等。3、能够证明经济损失情况的材料如损失清单、单据、现场...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证据有哪些

法律分析: 根据消费者权益争议纠纷特点,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证据收集。 1、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形成、发展的证据材料,如商品的购货发票、接受服务的票据、加工承揽、保管合同的文件。 2、反映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如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起诉需要哪些证据?

律师分析: 消费者维权起诉需要的证据有: 1.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形成、发展的证据材料,如商品的购货发票等; 2.反映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如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样品等; 3.能够证明经济损失情况的材料,如损失清单等。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起诉需要哪些证据

法律解析: 消费者维权起诉需要的证据有: 1.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形成、发展的证据材料,如商品的购货发票等; 2.反映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如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样品等; 3.能够证明经济损失情况的材料,如损失清单等。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起诉需要哪些证据

法律解析: 消费者维权起诉需要的证据有: 1.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形成、发展的证据材料,如商品的购货发票等; 2.反映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如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样品等; 3.能够证明经济损失情况的材料,如损失清单等。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消费者消费维权的方式都有哪些

消费者维权方式如下:1、协商和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在自愿、互谅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这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来说都是理...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的方式有哪些?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与经营者协商解决问题,例如:将自己购买的物品给经营者看,确保是假货,对方认同后,给予一定的补偿。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进行申诉。...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有哪些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目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主要有以下几种维权的途径。 一、协商解决 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就与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有哪些

法律分析:消费者维权途径有:1、协商和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在自愿、互谅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这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有哪些

根据我国目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主要有以下几种维权的途径。 一、协商解决 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就与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有哪些途径

法律分析:消费者维权途径有: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消费者有哪些维权途径

法律分析:一、消费者有哪些维权途径1、协商和解。通过直接对话等方式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2、投诉调解。由第三方对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以促成双方达成解决纠纷;3、行政申诉...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途径有哪些

法律分析:消费者维权途径有:1、协商和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在自愿、互谅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2、投诉调解消费者与经营...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起诉证据可以提供哪些?

消费者维权起诉需要的证据有: 1.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形成、发展的证据材料,如商品的购货发票等; 2.反映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如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样品等; 3.能够证明经济损失情况的材料,如损失清单等。 消费者消费维权需提交哪些证据...查看全文

消费者如何维权,维权途径有哪些

本文讲述了消费者维权的相关内容。消费者在维权时需要考虑商品和服务的性质,并向具有相应职能的行政部门进行申诉。行政部门将会对消费者的申诉进行调查和处理。消费者申诉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一式两份,并载明被申诉人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邮...查看全文

消费维权欺诈消费者行为有哪些

一、消费维权欺诈消费者行为有哪些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有哪些有效的途径

法律分析:消费者维权有如下有效的途径: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护权益的途径有哪些

消费者维护权益的途径有哪些 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的方法是: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协商不成的,由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3.调解不成的,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仲裁不成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查看全文

消费者维权的正确途径有哪些?

律师分析: 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