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后薪资计算公式
1、税后收入=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个人所得税,其中:
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应纳税所得=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
4、其计算方法就是前述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而含税级距和不含税级距的不同在于: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薪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薪资、薪金所得。养老保险(个人)按薪资总额8%,单位按薪资总额的22%;生育保险(单位)按薪资总额的0.6%;工作保险(单位)按薪资总额的2%;(可能企业全部承担或单位、个人各负担1%,看企业如何规章的)住房公积金(个人)薪资总额的8%-12%,企业部分按薪资总额的8%-12%,具体比例在此范围内企业自定;个税:个人薪资总额减去个人负担的个人负担的三项基金后减去1600元,作为个税基数。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薪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