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与民意的关系

律师回答

< img src="https://image.wllzh.com/uploads/20241213/90fed9c3f121e34daef581149b72ae48.png"/>
      司法的核心是司法正义,本质是实现民意。现代法治有两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有制订得良好的法律,二是这种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所谓“良好的法律”,就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法律。所谓“普遍的服从”,就是法律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都得到全面的实现。现代法治既是公平正义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机制。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民意诉求得以表达,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一、民意参与司法
      司法的内涵即正确地适用法律。司法者的职责是将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的案件,而法律反映的恰恰是人民的意志。在人民原则下,法律反映的是者的意志,这里的者,即人民。在法治国家里,坚持司法正义,从本质上讲,就是实现民意。
      在现代法治环境中,民意主要通过间接参与和直接参与两种形式参与司法。民意直接参与司法包括陪审制,人民监督员制度等。民意间接参与司法包括立法中的民意与社会舆论中的民意两种形式。立法中的民意,是指民意的第一次表达,是在法律中得以体现。立法是第二次利益分配,在利益的分配过程中,必然会考虑到民众的利益,因为民众就是者,作为者意志体现的立法,当然地要体现民众的利益。现阶段社会舆论民意,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与网络两种形式予以表达,从而监督司法。社会舆论中的民意,即司法的社会舆论监督,是指民众通过对个案的评价对司法进行监督。民众对个案的案件事实及司法裁判进行了解后,通过自己的观念对司法的正义性进行评论与批判。
      二、民意监督司法
      由于司法的本质是实现民意,所以在司法过程中,民意对司法进行监督就成为必然,司法不可能远离民意。民众只有对作为实现其意愿的司法活动进行监督,方可知道司法是否实现了民意。
      民意对司法的监督,使司法最大限度的实现正义,最终提高司法公信力,当司法置于在民众的眼皮底下,司法活动必然透明化、公开化,这样的司法过程中的腐败行为无处可藏。当每一次的司法活动体现的都是司法正义,表达的都是民众的意愿,司法的权威性自然而然地提高,而司法的权威性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司法的公信力。
      民意监督司法,可以促进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最大的障碍,是权力干预。由于受经济等因素影响,司法往往会受到权力部门、政府部门的干涉。在一次具体的司法活动中,权力可能对司法进行干预,而导致司法不公。由于司法不公最终通过判决的形式出现,民意往往对该司法行为进行批判,使得权力感受民意压力。民意常常面对的,不是独立的司法,而是已经受到权力干预乃至操纵的司法。在此情况下,民意表达的,是对权力干预司法的反感。民意通过对权力干预司法的阻击,使得司法减轻了压力。民意往往就成了司法独立的推动力.
      三、司法引导民意
      司法对社会民意的引导的途径,一是司法通过审判达到法制宣传的效果,使民众按着司法的路径进行评价;二是司法提供司法新闻引导民意。现阶段,司法引导民意的方式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实行旁听制度。允许公民有旁听的权利,通过庭审,达到法制宣传的效果,让民众了解司法程序,将司法活动透明化;2.树立司法典型。司法机关将某些优秀的法官进行宣传,借以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我国的司法属于人民的司法,法官还属于人民的一员,因此,树立典型有助于司法公信力的提高;3.通过通报重大影响案件引导民意。司法机关将一些重大影响的案件通过通报的形式传达给民众,以达到安抚民意的目的。
      司法引导民意的另一方面,就是司法与新闻传媒的关系。司法与传媒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司法独立与言论自由的冲突上。司法与传媒可以良性互动地和谐发展。司法应积极与传媒沟通,将案件事实通过传媒公布于众,让民众在案件事实真实的情况下进行评价;其次,传媒应遵守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原则,不夸大事实,让新闻报道尽量真实化。
      民意的司法实现,是民意与司法的互动交融。民意参与司法,是民意借助司法寻求实现的过程,法律是一种固定化的理性的民意,民意通过立法上升为法律,再借助理性的司法活动得以实现。由于司法的本质是实现民意,所以在司法过程中,民意对司法进行监督就成为必然,司法不可能远离民意。民意引导司法,是司法对民意的反哺,司法通过民意的引导,使民意尽可能在一种理性的状态下参与司法,使民意在对司法的评价过程中尽量剔除非理性的成分,让民意尽量接近法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与公司法的关系是什么?

律师分析: 民法与公司法的关系:公司法是商法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部关于公司这种最重要的商事主体组织,运行的主体法律规范,是一部组织法。民法则主要规范非商事的民事主体行为组织原则和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法既是组织法也是行为法 ...查看全文

民法与公司法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法与公司法的关系:公司法是商法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部关于公司这种最重要的商事主体组织,运行的主体法律规范,是一部组织法。民法则主要规范非商事的民事主体行为组织原则和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法既是组织法也是行为法 ...查看全文

民法与公司法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法与公司法的关系:公司法是商法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部关于公司这种最重要的商事主体组织,运行的主体法律规范,是一部组织法。民法则主要规范非商事的民事主体行为组织原则和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法既是组织法也是行为...查看全文

民法与公司法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法与公司法的关系:公司法是商法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部关于公司这种最重要的商事主体组织,运行的主体法律规范,是一部组织法。民法则主要规范非商事的民事主体行为组织原则和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法既是组织法也是行为法 ...查看全文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

商法与民法的关系如下: 一、联系: 1、民法和商法都是私法范围内调整民商事行为的法律; 2、民法的主体制度是对商品经济活动主体资格的一般规定。任何个人和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最终都由民法的主体制度完成。商法的主体制度是民事主体特殊类型...查看全文

民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

民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有何不同 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人在社会生活中必然会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受各种不同的规范 调整。其中由民...查看全文

宪法与公民的关系

宪法与公民具有密切的联系,宪法就在公民身边,时时刻刻衡量着每个公民的行为是否合法。一般而言,宪法是通过三种方式规范公民行为的: 1、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2、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3、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查看全文

法规与公民的关系?

法律解析: 1.法律既规定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规定公民应尽的义务,所以法律所规定的范围比公民的权益要大。 2.法律是保护公民权益的工具,但不是唯一工具。 3.法律明确了公民的权利。然后,公民的权利的行使是以法律的保障为前提条件。 ...查看全文

法规与公民的关系?

律师解答: 1.法律既规定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规定公民应尽的义务,所以法律所规定的范围比公民的权益要大。 2.法律是保护公民权益的工具,但不是唯一工具。 3.法律明确了公民的权利。然后,公民的权利的行使是以法律的保障为前提条件。 ...查看全文

协议法与民法的关系?

法律解析: 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是民法的范畴。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查看全文

破产法与民法的关系

第一,破产法与民法典的关系,毫无疑问,破产法相对于民法典是特别法,因此,破产法与民法典规定不一致的地方,应该适用破产法,如破产法第31条和第32条关于偏颇性清偿和欺诈性清偿撤销的规定,与民法典的债权人撤销权的规定并不完全相同,在破...查看全文

协议法与民法的关系?

律师解答: 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是民法的范畴。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与民法的关系

二者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民法属于实体法,所谓的实体法就是在民事中、生活中作为一个民事主体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实体法主要规定的是具体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形。而民事诉讼法是一步程序法,所谓的程序法就是...查看全文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民法是实体法。通俗的说,民法是规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义务和权利,而民事诉讼法则是规定公民通过怎样的手段、方法、程序去保障权利的实现、义务的履行。    &n...查看全文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法律解析: 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民法是实体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查看全文

民事权利与民法的关系

法律解析: 民事权利是在民法中有详细规定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查看全文

法律与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具有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查看全文

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民法和经济法在经济关系调整中相辅相成,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公共道德”和“公序良俗”等条款是民法与经济法的分界点和连接点;一边是经济法以维护宏观平衡和自由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为己任,另一边是民法对在此良好环境下自由从事活动的主体行...查看全文

劳动法与民法典的关系?

律师分析: 劳动法与民法典关系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调整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维护适应社...查看全文

试论好意施惠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之区别。

法律分析:民事法律关系是法律所保护公民权利的一种法律层面上的关系,好意施惠是没有法律约束,单纯的授予别人好处,使其收益的行为。二者看似相近,实则有很大不同。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象( 客体) 而发生的由国...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余志界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专职律师婚姻家庭、婚姻家庭

已服务8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