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30日是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30日是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
这涉及能否存在中止、中断、延长的问题。笔者认为,该30日应认定为除斥期间。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某种权利预定的存续期间,该期间届满,则权利当然消灭,故又称为权利预定存续期间,即预定期间。
除斥期间是学理名词而非法典名词,在民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中,尚无除斥期间或预定期间的专门用语。在民法理论中,根据民事权利作用的不同,通常将民事权利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和抗辩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所谓形成权,依其发展至目前通说上的见解,是指权利人依自己单方面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如追认权、解除权、撤销权、抵销权等。
各国民法对许多形成权均设有预定期间的限制,一经届满,这些形成权即告消灭,其制度价值在于尽快消除因形成权带给当事人法律利益的不确定状态,稳定彼此的法律关系。而诉讼时效适用的是请求权,其制度目的在于鼓励当事人尽快行使权利,超过诉讼时效,丧失的是胜诉权。
“除斥期间制度的目的,是为维持已经存在的法律关系,而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却是维护与原法律关系相对立的新的社会关系。”从上述分析看,
(1)人民调解协议是当事人对权利义务争议固定了的解决结果。双方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的行为,仅是赋予已形成的人民调解协议以强制执行力,并无实体权利义务争议,就性质来说更类似形成权,而不是请求权。
(2)人民调解协议的终极目标是双方的自动履行,而不是鼓励当事人尽快行使权利,进行司法确认。
(3)超过30天不申请确认的,申请确认的权利确定地消灭,而不是胜诉权的消灭问题,因为申请确认只能向人民法院提出。
但也仅仅是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的权利消灭而已,并不影响当事人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原纠纷提起诉讼,不影响实体权利。根据隙斥期间的基本理论,该期间不因法定事由中止、中断、延长,故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的行为,不能引起期间中断。
故当事人申请确认的时间起算点为不变点,即人民调解协议生效之日。如果当事人撤回申请后,又重新申请司法确认的,时间起算点亦应为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而不是撤回申请之日。

法律依据:《民法典》规定: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第一百八十九条【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除斥期间诉讼时效

一、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有哪些 1、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请求权是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 2、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无需事事由法律特别规定,只需符合法院受案范围的请求权,均可援用诉讼时效。...查看全文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

律师分析: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区别如下:第一、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也可适用于请求权,如中国产品质量法第45条第2款规定之10年期间。第二、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须两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经过...查看全文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

律师分析: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区别如下:第一、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也可适用于请求权,如中国产品质量法第45条第2款规定之10年期间。第二、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须两个要件,即法定期...查看全文

什么是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

律师分析: 诉讼时效是指债权请求权不行使达一定期间而失去国家强制力保护的制度。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续的期间,债权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可发生该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他们之间的区别有:适用对象不同、可以援...查看全文

什么是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诉讼时效是指债权请求权不行使达一定期间而失去国家强制力保护的制度。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续的期间,债权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可发生该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他们之间的区别有:适用对象不同、...查看全文

什么是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续的期间,债权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可发生该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他们之间的区别有:适用对象不同、可以援用的主体不同、法律效力不同、期间性质不同。...查看全文

什么是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债权请求权不行使达一定期间而失去国家强制力保护的制度。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续的期间,债权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可发生该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他们之间的区别有:适用对象不同、可以援用的主体不同...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时适用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

合同解除权适用于除斥期间,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对于合同解除权的认定是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行使的;如果超出规定的时间不行使,那么该民事权利就消灭,具体情况下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来进行合法的处理。 请求撤销合同适用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查看全文

撤销权适用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

法律分析: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撤销权是属于除斥期间,而不是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向法院主张权利的时间限制,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不能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查看全文

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届满,丧失其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失效制度。除斥期间,是指法定的权利的存续期间,因该期间的经过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效果。 首先,适用对象不同。诉...查看全文

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是指什么

法律解析: 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权利,即丧失了该权利,不能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法律制度。权利人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就是诉讼时效期间,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查看全文

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权利,即丧失了该权利,不能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法律制度。权利人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就是诉讼时效期间,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查看全文

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是指什么?

律师分析: 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权利,即丧失了该权利,不能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法律制度。权利人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就是诉讼时效期间,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查看全文

代位权有诉讼时间还是除斥期间

法律解析: 代位权作为一种请求权,适用的是诉讼时效的规定,而不是除斥期间的规定。代位权的诉讼时效为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代位权诉讼作为一种有效的债的保全措施,权人行使其代位权,应当通过法院予以主张,也即应当通过诉讼方式进行,这就是所...查看全文

代位权有诉讼时间还是除斥期间

法律分析:代位权作为一种请求权,适用的是诉讼时效的规定,而不是除斥期间的规定。代位权的诉讼时效为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代位权诉讼作为一种有效的债的保全措施,权人行使其代位权,应当通过法院予以主张,也即应当通过诉讼方式进行,这...查看全文

代位权有诉讼时间还是除斥期间?

律师分析: 代位权作为一种请求权,适用的是诉讼时效的规定,而不是除斥期间的规定。代位权的诉讼时效为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代位权诉讼作为一种有效的债的保全措施,权人行使其代位权,应当通过法院予以主张,也即应当通过诉讼方式进行,这就是所...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诉讼时效的规定是第几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8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案件也可以起诉,法院应受理。诉讼时效可以中止,包括不可抗力和其他障碍。其他障碍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继承未...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

法律分析:一、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1、制度价值上的不同虽然诉讼时效期间与除斥期间都有督促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的作用,但由于形成权和请求权本身的区别,他们在价值取向仍有不同。法律之所以设定除斥期间,其意义在...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

法律分析: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在于:_x000D_ 1.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的构成要件为法定期间经过和权利继续不行使之事实状态,而除斥期间只有法定期间经过。_x000D_ 2.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只能适用于请求权,...查看全文

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比较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及其适用对象、构成要件、法律效力、起算点、期间可变性和法院适用方式不同。诉讼时效消灭胜诉权,适用于请求权,期间可变,需权利人主张。除斥期间消灭权利本身,适用于形成权和请求权,期间不变,法院可主动调查适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