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隐私权法律制度概述

律师回答
摘要: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规定及保护方法。根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隐私权,禁止侵害他人隐私。隐私权包括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保护方法包括直接诉讼保护和概括保护,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
一、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相关规定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二、法律上公民隐私权包括什么
公民隐私权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一定范围以外的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生活的秘密,这个秘密在法律上称为隐私,如个人的私生活、日记、照相薄、生活习惯、通信秘密、身体缺陷等。自己的秘密不愿然他人知道,是自己的权利,这个权利就叫隐私权。
三、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方法有哪些
(1)直接保护方法。法律承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人格权,当公民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以侵害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寻求法律保护与救济。
(2)间接保护方法。
(3)概括保护方法。在民法或相关法律及判例中笼统地规定保护人格权或人格尊严,不列举具体内容,在实践中仍然保护个人隐私权。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公民隐私权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在法律上称为隐私。隐私权的保护方法包括直接保护方法和间接保护方法,同时也有概括保护方法。法律为受侵害的个人提供了保护和救济。保护隐私权是维护个人尊严和自由的重要措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一百零一条 本法总则适用于其他有刑罚规定的法律,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肖像权 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死刑制度概述

我国判处死刑的罪行包括背叛国家、分裂国家、间谍罪等国家安全罪行,放火、投毒、非法买卖枪械等公共安全罪行,以及绑架、强奸、拐卖、故意杀人等个人人身安全罪行。...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丧假制度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需依法支付工资。此外,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也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结婚法律制度概览

我国结婚条件规定:男方需年满22周岁,女方需年满20周岁;双方需自愿结婚;禁止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民法典》明确禁止强迫结婚和干涉婚姻自由。...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概述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以及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文章列举了各个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名称,并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法律条文。...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主旨是确保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以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制度概览

国家安全工作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塑造有利的国家安全...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概述

民办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应得到国家的积极鼓励和支持,同时需要依法管理。民办学校应遵守法律、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各类人才。宗教应与教育相分离,不得干扰国家教育制度。...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制度

法律分析:国务院现在部委有26个,分别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5、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制度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根本目的是 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制度

法律分析:国务院现在部委有26个,分别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5、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及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概述

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概述:包括《国家安全法》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经济、军事等安全为保障;《反间谍法》防范和惩治间谍行为;《反国家分裂法》;《国家情报法》加强保障国家情报工作;《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的义务,禁止危害祖国安全...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责任概述

保密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和刑事责任,以及对违规人员的处理。保密协议无效情况包括违反法律规定、违背公序良俗和未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保密协议一般不能拒签,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需承担保密义务并接受经济补偿。...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述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种类及减轻处罚情形简介。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许可证等。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根据法律规定,情节轻微、消除后果并获得被侵害人谅解、受胁迫...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宪法确认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于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规发布制度

我国行政法规的形式包括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行政法规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指调整国家行政机关活动的各方面内容,狭义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法制中,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而制...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立案标准概述

隐瞒境外存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故意隐瞒不报在境外的存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涉嫌隐瞒境外存款,折合人民币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隐瞒境外存款罪立案规定? 隐瞒境外存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种类概述

治安管理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许可证和限期/驱逐出境。警告适用于初次违反、情节轻微且态度良好者,具有教育功能;罚款要求支付一定金额的行政处罚;行政拘留是剥夺人身自由的最重处罚;吊销许可证剥夺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限期/驱...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制度是什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民主权利的制度载体。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规定概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在购买不合格产品时可以要求赔偿,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方式包括协商、投诉和调解等。赔偿范围包括一般伤害赔偿、致人残疾和致人死亡的赔偿。...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概述

《义务教育法》的主旨在于保障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全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