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对行为时机的把握

律师回答
摘要: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是刑法中的两个概念。犯罪预备是指犯罪前的准备工作,而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两者在概念和处罚上存在差异,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而中止犯则根据是否造成损害来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犯罪预备具备以下特征:
1、行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预备行为;
2、犯罪预备行为必须是在着手实施犯罪前停止下来;
3、犯罪预备行为停止在犯罪预备阶段必须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
二、犯罪中止的概念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特征:1、必须是在犯罪预备过程中或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2、必须是主动放弃犯罪(自动性是实质条件);3、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三、如何区分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
1、概念不同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2、处罚不同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四、犯罪预备算犯罪吗
根据《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途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犯罪预备的处罚,必须要认定行为属于犯罪预备。根据《测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已经实施了犯罪的预备行为。即已经实施了准备犯罪工具或者制造犯罪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而不是单纯的犯意表示。
(2)罪行为必须在预备过程中停顿下来。如果犯罪行为没有在预备过程中停顿下来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则构成其他犯罪形态。
(3)罪行为在预备过程中停顿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是基于行为人以内的原因停止犯罪,则是犯罪中止。
从上文的介绍中可以知道,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之间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两个方面,即概念和处罚。也就是说不管是成立犯罪预备还是犯罪中止,其实都是要对行为人作出相应的处罚。不过对于预备犯一般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如果属于中止犯的话,则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延伸阅读
结语: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在概念和处罚上存在差异。犯罪预备是指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而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对于预备犯,可以参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而对于中止犯,若未造成损害,应免除处罚;若造成损害,应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预备犯的处罚必须确认其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即已实施了犯罪的预备行为,并且罪行在预备过程中停顿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总之,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在法律上有明确的区分和相应的处罚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八条 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第三章 优惠办法 第十二条 特区的土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客商用地,按实际需要提供,其使用年限、使用费数额和缴纳办法,根据不同行业和用途,给予优惠,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修正):第四章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 第二节 规章 第九十四条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参照本法第三章的规定,由国务院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关键在于行为背后的动机

贪污罪和受贿罪的区别在于:受贿罪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受贿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贪污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共财物;受贿罪是为他人谋利益的手段,非法索取、收受他人财物;贪污罪是为了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行为目的

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与诈骗罪的区别: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是行为犯,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药政管理制度和公民生命权、健康权;诈骗罪是以诈骗公私财物为目的,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是实施了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查看全文

如何把握罪责关键点?

《刑法》对医疗事故罪的界定需注意以下几点:1、区分医疗责任事故罪与一般医疗事故;2、区分医疗责任事故罪与医疗意外事故;3、区分医疗责任事故罪与就诊人或其亲属造成的事故;4、划清医疗责任事故罪与医疗技术事故的界限。通过准确区分,避免...查看全文

掌握先机的关键策略

赌博犯罪不一定需要在现场抓获,只要有其他相互印证的证据可以证明犯罪事实,仍然可定罪。离婚案件中,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赌博行为导致离婚,赌博方属于过错方,财产分配可偏向无过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判决必须重视...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行为本质

偷税和漏税的主观、客观方面及法律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偷税是故意行为,追求非法利益,采取欺骗手段逃避纳税;漏税则是过失行为,缺乏故意,未采取欺骗手段。偷税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而漏税只需补缴税款和滞纳金。...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证据和时机

举报开设赌场的方式及相关法律处罚:可向市局或共同上级举报,或向赌场所在地公安局直接举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提供赌博条件或参与赌博者可处以拘留或罚款;根据《刑法》,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者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开设赌场者可...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明知他人是犯罪分子并为其提供住处和财务,或为其做假证,两者法律后果相同。根据我国法律,一般处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严重者,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区分两罪的关键在于行为表现

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客体和主体特征。寻衅滋事罪的客体是公共秩序,主体为年满16周岁的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抢劫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权利和公民人身权利,主体同样是年满16周岁的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根据刑法规定,寻衅滋事...查看全文

掌握这些关键点!

租房被骗可报警,出租人涉嫌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对刑罚执行方式的理解

缓刑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件暂时不执行,但在一定期限内仍保持执行可能性的刑法。实刑直接执行法院判处的刑法,限制人身自由。判缓刑可避免监狱执行,但需遵守规定并通过考验期。违背禁令则撤销缓刑执行原刑罚。...查看全文

掌握犯案线索的关键

银行可以通过调查和证据找出谁拿钱了,无论是在线转移还是离线提款。银行具备监控设备,可以通过监控录像来确定谁取走了钱。如果存折被盗取,建议先要求银行冻结账户以确保资金安全。...查看全文

维权关键在于及时采取行动

本文讲述了专利侵权的处理方式和应对措施。专利侵权是指在专利有效期内,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又无法律依据,以盈利为目的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违反《专利法》第11条及第60条规定的行为。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专利纠纷,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查看全文

区分关键在于“占为己有”

挪用资金与盗窃的主要区别在于挪用不要求特殊身份,而盗窃需要普通公民身份;挪用要求金额及时间条件,非法占有目的不明确,而盗窃要求非法占有为目的,金额或重大财物等严重情节。...查看全文

轻松掌握关键信息

二手房产权调查的主旨是确保购房者的合法权益。调查包括要求卖方提供合法证件,查询房产来源,检查房屋债务负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不得转让不符合条件的土地使用权,被司法和行政机关限制的房产,被收回的土...查看全文

掌握这些关键条款

我国法律法规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包括宪法、刑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专门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查看全文

掌握这些关键信息

《旅游纠纷解决途径》: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纠纷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包括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申请调解,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合同纠纷还是欺诈行为?

本文介绍了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区别,包括侵犯的客体、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认定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合同诈骗罪主要涉及国家的合同监管制度和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在主观方面...查看全文

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分析:关键在于对案件事实的全面了解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在于,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情节也较轻微;而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情节非常严重。此外,二者触犯的法律法规也不同。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行为则是...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对法律规定的理解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违法违反行政法规,承担行政违法责任,而犯罪受刑法处罚。违法责任轻,刑事责任重;违法处罚主要罚款、拘留,犯罪处罚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对双方权益的界定

合同与补充协议的区别在于:合同约定主要权利义务,补充协议补充次要事项;合同先成立,补充协议后成立;补充协议依附于主合同;补充协议约定与主合同矛盾时,以后约定为准执行;无效的补充协议包括未签字确认、不真实意思表示、违法规定、损害第三...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史衍津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经济纠纷、经济纠纷

已服务16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