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犯罪特点分析:3个最常见的作案手段及其特点

律师回答
摘要:介绍了合同诈骗的几种常见手段,包括以假乱真、招摇撞骗、一唱一和、虚张声势、先舍后取和高进低出。文章建议在签订合同时要格外注意对方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查清备案材料等,以避免合同诈骗的发生。
1、以假乱真“饰耳目”。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证明材料虚构不存在的单位,或伪造身份证明、冒用他人名义,在签订合同骗取钱财后就溜之大吉。
2、招摇撞骗“唱空城”。犯罪分子虚构购销产品、发包工程、投资协作等名目骗签合同,待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得到担保财产后迅速逃逸。
3、一唱一和“演双簧”。犯罪分子利用媒体和网络先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行政机关、国有企业、部队和知名民营企业等单位名义,以紧俏和滞销商品为诱饵,通过以一方需购买某种物品,而另一方能提供此物品来演“双簧”,随后诱惑第三方参与进来,上当受骗。
4、虚张声势“空手道”。为证明自己“有经济实力”,犯罪分子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虚假的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等作担保,诱使对方当事人信任,再利用经济合同诈骗钱财。
5、先舍后取“钓大鱼”。犯罪分子本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为达到其犯罪目的,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使对方当事人相信其履约能力和诚意,进而与之签订标的额更大的合同,待诈骗到大量钱财后立即销声匿迹。
6、高进低出“连环套”。犯罪分子先以高价签订买卖合同并交付小额定金或支付小部分货款,在骗取对方信任后,想方设法拿到全部货物,然后迅速将这些货物进行低价倾销,随后迅速逃跑。
分清楚了合同诈骗的常见手段后,那么自己在以后签合同的过程中就要格外的注意,起码的要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如果是跟陌生人签合同,那么有必要进行实地考察,已经查清楚相关的备案材料等等,这样才能避免合同诈骗的情况发生。
延伸阅读
结语:合同诈骗手段多样,如以假乱真、招摇撞骗、一唱一和、虚张声势、先舍后取、高进低出等。为避免合同诈骗,需谨慎对待合同签订过程,了解对方情况,实地考察,核查备案材料等。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在签订合同时保护自己免受欺骗。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合同诈骗的常见特点

合同诈骗罪的主要特征是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财物。欺诈手段包括虚构单位、伪造证明、先履行小额合同等。个人诈骗5000元至2万元以上,单位诈骗5万至20万元以上应追诉。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单位,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查看全文

常见合伙企业分类及其特点

合伙企业的主旨:合伙企业分为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人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合伙企业的特点包括由多个合伙人组成、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无限连带责任、共享受益。...查看全文

集资诈骗犯罪的特点分析

集资诈骗罪的诈骗方式具有特殊性,必须以非法集资的形式出现,且行为方式必须以吸引公众投资入股或高息吸收公众存款等方式向社会筹集款项,具有明显的融资性。被骗对象的公众性和广泛性也是集资诈骗罪的重要特征,行为人一般事前不会设定具体的欺骗...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类型及其特点

合同诈骗的主要类型包括: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担保、通过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诱骗、收取财物后逃匿、其他骗取财物的手段。...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犯常见作案手段

本罪的诈骗行为表现为以下五种形式:(一)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查看全文

企业合同诈骗罪的概述及其特点

企业合同诈骗罪的特点是:客体为国家经济合同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是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产,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单位,主观方面是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产的目的。...查看全文

敲诈与诈骗的界定及特点分析

敲诈和诈骗的区别在于客观表现和立案标准不同,敲诈勒索罪强调威胁和要挟,而诈骗罪着重于欺骗手段。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为二千元以上,而诈骗罪数额较大为三千元以上。刑期方面,敲诈勒索罪最高刑期为十年有期徒刑,而诈骗罪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的分类及其特点

犯罪未遂包含两种情况和需要证据的重要性。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和未实行终了,以及能犯和不能犯两种类型。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成功。对于未遂犯,可以根据情况从轻或减轻处罚。在刑法中,犯罪未遂并非罪...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的常见作案手段及表现形式

合同欺诈犯罪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表现为虚构单位签订合同、伪造票据担保、先履行小额合同诱骗继续签订、收钱后逃匿。...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行为的分类及其特点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求具备共同的犯罪主体、共同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犯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公司,但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共同犯罪的行为包括执行行为、组织、教唆和帮助,这些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目标,相互联系,...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法律分类及其特点

犯罪共犯可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一般共犯是指没有特殊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而特殊共犯是指有组织的共同犯罪。共犯还可根据行为和主体的不同分为简单共犯和复杂共犯,以及任意共犯和必要共犯。此外,共犯还可根据是否有事前同谋分为事先共犯和事...查看全文

电信诈骗的类型划分及特点分析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属于诈骗罪的是网络电信诈骗。诈骗罪是一种侵犯财产权利的刑事犯罪,如果涉及到电信诈骗,最高可被判处无期徒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查看全文

涉枪犯罪案件的特点分析

涉枪犯罪案件的主旨是:涉案人员多元化发展,枪支来源多样且难以取证,犯罪具有预谋性、连续性、隐蔽性和反侦查性,这些犯罪行为危害极大且后果严重。...查看全文

商业贿赂的表现特征及其特点分析

商业贿赂的主旨是经营者向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贿赂,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主要方式包括给予现金、实物回扣、软回扣如旅游观光,以及提供明显可营利的业务项目和合同。...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类型及其特点

共同犯罪的要件包括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主体要件指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可以是自然人、单位或自然人与单位的组合。客观要件指各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包括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共同直接实施犯罪以及...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犯常见作案手段有哪些?

诈骗有五种形式: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虚假票据或产权证明作担保、以小额或部分履行合同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收取财物后逃匿、以其他方法骗取财物。其他方法指使用经济合同以获取货物、款项、预付款、担保财物的手段。...查看全文

倒卖文物罪的刑罚及其特点分析

倒卖文物罪的量刑标准及特征: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特征为侵犯国家对文物的保护管理活动,倒卖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主体一般,...查看全文

团伙犯罪的特点分析

该文章主旨为描述团伙犯罪的特征,包括成员众多且固定,频繁共同进行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并存在明显的首要分子,其中有些首要分子是在纠集过程中形成的,有些则是在纠集开始时就是组织者和领导者。...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的特点分析

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是犯罪动机的伪装性、占有上的贪婪性、对社会腐蚀危害性。职务犯罪表现为滥用权力、侵占财物等行为。渎职侵权和贿赂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正确刑罚适用对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案件特点

法律分析:一是智能性。主要表现为欺诈人利用合同行骗之前,一般要对行骗对象、市场行情、合同条款等作精心的调查和研究,并在合同内容上做文章,打好埋伏,精心设计,布置陷阱,诱使他人上当受骗。诈骗者还研究诈骗对象的心理状态、经营状况,并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