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与诈骗的界定及特点分析

律师回答
摘要:敲诈和诈骗的区别在于客观表现和立案标准不同,敲诈勒索罪强调威胁和要挟,而诈骗罪着重于欺骗手段。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为二千元以上,而诈骗罪数额较大为三千元以上。刑期方面,敲诈勒索罪最高刑期为十年有期徒刑,而诈骗罪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欺诈行为必须使一般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否则不构成诈骗罪。欺诈行为的手段和方法没有限制,可以是语言欺诈或动作欺诈。
敲诈和诈骗的区别有客体不同,敲诈勒索罪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受害人是受到欺骗后“自愿”交出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受害人是因害怕“被迫”交出财物。
【法律分析】
敲诈和诈骗的区别有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在行为上着重于“骗”,即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即实施了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立案标准不同,诈骗罪,数额较大为三千元以上;数额巨大为五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为二十万元以上;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为二千元以上;数额巨大为二万元以上。刑期不同,诈骗罪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敲诈勒索罪最高刑期为十年有期徒刑。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
延伸阅读
结语:敲诈和诈骗的区别在于其客体和主观状态。敲诈勒索罪侵犯了他人的财物所有权和人身权利,受害人因害怕而被迫交出财物;而诈骗罪受害人是在被欺骗后自愿交出财物。两者在行为上表现不同,诈骗罪着重于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而敲诈勒索罪强调威胁和恫吓。立案标准和刑期也有所不同。诈骗罪数额较大为三千元以上,敲诈勒索罪为二千元以上;诈骗罪最高刑期为无期徒刑,而敲诈勒索罪为十年有期徒刑。欺诈行为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但必须达到使一般人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敲诈与诈骗的界定及应对策略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在客体、客观表现、受害人主观状态、立案标准和刑期等方面存在差异。敲诈勒索罪侵犯财物所有权并危及人身权益,以威胁、要挟等行为为主要手段,受害人被迫交出财物。立案标准较低,最高刑期为10年有期徒刑。而诈骗罪则以虚构事...查看全文

电信诈骗的类型划分及特点分析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属于诈骗罪的是网络电信诈骗。诈骗罪是一种侵犯财产权利的刑事犯罪,如果涉及到电信诈骗,最高可被判处无期徒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查看全文

欺诈与诈骗的区别及特点

欺诈与诈骗的区别: 欺诈目的是非法占有财产,通过签订合同获利; 诈骗是核心欺骗,通过签订和履行合同实施; 民事欺诈存在法律关系,诈骗则无法形成; 民事欺诈可通过民事诉讼获得救济,诈骗受刑事或治安处罚; 民事欺诈产生民事法律后果,诈...查看全文

集资诈骗犯罪的特点分析

集资诈骗罪的诈骗方式具有特殊性,必须以非法集资的形式出现,且行为方式必须以吸引公众投资入股或高息吸收公众存款等方式向社会筹集款项,具有明显的融资性。被骗对象的公众性和广泛性也是集资诈骗罪的重要特征,行为人一般事前不会设定具体的欺骗...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在法律中的界定及分析

敲诈勒索罪和绑架罪的区别在于对象、威胁内容和行为方式,前者目标和取得财物的对象相同,威胁未来实施暴力;而后者目标和取得财物的对象不同,威胁是当场实施的暴力,同时还要将被害人掳走并隐藏控制。如果行为人以不存在的绑架行为欺骗威吓某人不...查看全文

诈骗的定义与特点

诈骗罪的主旨是对具备直接故意犯罪心态、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进行定罪。其量刑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诈骗罪与借贷行为、代人购物拖欠货款行为、集资办企业躲债行为有明确的界限。只有当行为涉及非法占有意图、挥霍财物且无意归...查看全文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及解析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在于行为方式和受害人的主观状态。诈骗罪强调“骗”,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实施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受害人在诈骗罪中是“自愿”交出财物,而在敲诈勒索罪中是因害怕“被迫”交出财物...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定义及特点

敲诈勒索罪的主要特点和要件,包括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危害他人权益、使用威胁或要挟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威胁的内容和方法没有限制,只要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即可。敲诈勒索的行为只有数额较大时才构成犯罪,而且有严重情节时会被加重处罚...查看全文

对事故类型的界定及特点分析

道路中心线和分隔线的存在决定了责任归属。如果有中心线或分隔线,压线的车全责;如果没有中心线,车辆应居中行驶,但对向有车时应靠右行驶,未遵守靠右行驶原则的车全责。...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如何界定及处理?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竞合需数罪并罚,两者侵犯的客体、表现形式、受害人状态、立案标准、刑期等不同。敲诈勒索罪涉及财物所有权及人身权益,强调威胁行为;诈骗罪侧重虚构事实、欺骗,受害人“自愿”交出财物。立案标准和刑期也有差异,诈骗罪处罚更...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分析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在于行为方式,诈骗罪强调骗取财物,敲诈勒索罪强调威胁恫吓;受害人在诈骗罪中是自愿交出财物,而在敲诈勒索罪中是被迫交出财物。...查看全文

诈骗与敲诈勒索的罪责要件分析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在于客体、客观表现和受害人的主观状态。敲诈勒索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通过威胁或要挟迫使被害人交付财物;诈骗罪侵犯的是财产所有权,通过欺诈手段使被害人自愿交付财物。敲诈勒索罪最高刑罚为十年有期徒刑,不可判处死刑...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与抢劫的区别及特点

本文介绍了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抢劫罪是指对被害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手段,当场取得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恐吓手段,要求其支付财物或者放弃财物的行为。抢劫罪一般涉及人身伤害,而敲诈勒索罪的...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与普通诈骗的差异及特点

合同诈骗与普通诈骗的区别在于:客体、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数额标准不同。合同诈骗是指一方当事人通过隐瞒真实情况或告知虚假情况,诱使对方错误地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查看全文

民事欺诈与诈骗罪的区别及特点

民事欺诈与诈骗罪的区别在于主观目的、欺诈财物数额和承担责任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经营目的而欺诈,希望获取对方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欺诈财物数额也有所不同。民事欺诈行为人不会逃避责任,诈骗行为人则希望逃避责任。民事...查看全文

诈骗罪的定义与特点

诈骗罪的主旨是以非法手段获取财物,数额不同将受到不同刑罚。根据刑法规定,诈骗数额较大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查看全文

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及分析

本文主要讨论了犯罪罪名中的两个概念:本罪和后罪,它们在犯罪对象和客观行为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本罪的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的资金,包括金钱与财物,而后罪的对象是特定的个人或单位的钱财。此外,它们在客观行为的表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查看全文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主要区别:客体不同,敲诈勒索罪涉及人身权利;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强调骗,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是自愿交出,敲诈勒索罪是被迫交出;立案标准也不同。...查看全文

抢劫与敲诈的界限:从法律角度分析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在于威胁方式、威胁内容、财物占有和主观故意。抢劫罪通过直接威胁当场实施抢劫,侵害人身权利,占有动产。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是多种形式,不一定当场实施,占有财物可以是动产或不动产,而且不侵害人身权利。主观故意也...查看全文

赌博与诈骗:关键点比较及案例分析

赌博罪和诈骗罪的区别在于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的不同。赌博罪侵犯的是社会管理秩序,诈骗罪侵犯的是财产。赌博罪表现为聚众赌博等行为,诈骗罪则利用欺骗手段骗取财物。赌博罪的犯罪主观是直接故意且具有营利目的,而诈骗罪可以是...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