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酬概念依据法律

律师回答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法律规定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劳动报酬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劳动报酬的法律规定如下:根据《劳动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发放。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发放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劳动报酬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劳动报酬的法律规定如下: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发放。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发放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会向法律申请法律援助吗

1、当事人因与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被告人进行诉讼,无力委托代理人,是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

2、《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3、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劳动报酬纠纷中劳动报酬诉讼时效是多久

劳动报酬属于劳动争议,依法时效问题是仲裁时效,期限是一年,以解除劳动关系时间起算时效。也就是说,哪怕几年前的劳动报酬,只要在解除劳动关系后一年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那么就没有过时效。除非超过一年,且对方提出时效抗辩,那么法律不再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劳动合同法》,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未及时订立书面合同,应在一个月内完成。若在用工前就签订了合同,则劳动关系从用工之日起建立。...查看全文

加班费是劳动报酬的法律依据

加班费劳动报酬法律法规怎么规定的 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外加班的,依据不同的时间加班工资计算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在休息日加班的,加班工资是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查看全文

追索劳动报酬适用法律依据有哪些?

法律分析:1、《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一)劳动者患病或...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法律依据概述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该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在雇佣劳动者之日起立即与其建立劳动关系,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关系已经建立,但未能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方应在劳动者开始工作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合同签订。...查看全文

概念、法律依据及实践案例

国家赔偿与国家补偿的区别在于,国家赔偿是对国家机关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而国家补偿是对国家机关合法行为造成的特别损失进行补偿。赔偿以恢复原状为主,补偿以支付金钱为主。总结起来就是:违法损害赔偿,合法损失补偿。...查看全文

非法经营的概念与法律依据

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经营的行为,包括未经许可经营限制买卖物品、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等。构成该罪的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对于构成非法经营罪的行为,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没收财产等刑罚。...查看全文

流质条款的概念及法律依据

1、概念:流质条款,即绝押条款,是指转移抵押物所有权的预先约定。订立抵押(质押,下同)合同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人履行期限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2、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企业重组的概念与法律依据

企业重组是通过内部组织重组和外部资源整合来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我国《公司法》将兼并、合并称为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的方式。合并后的公司或新设的公司承继合并各方的债权和债务。公司分立是公司并购的一部分,分立前的...查看全文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旨是指出该罪的犯罪主体为企业和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财产权,又妨碍正常的劳动用工关系,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既有危害行为又有危害结果,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查看全文

债务抵消的概念及其法律依据

债务抵消的条件与效力: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债务种类相同,债权届清偿期,没有无法抵销的情况,不违反法律规定。抵消权人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无需对方同意或诉讼裁判。...查看全文

防卫过当的概念及其法律依据

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行为采取的制止行为,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是指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应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严重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法律依据

共同犯罪的主旨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求具备共同的犯罪行为和犯罪目标,以及共同的犯罪故意和犯罪客体。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包括:犯罪人具备法定刑事责任能力、共同犯罪人主观上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客观上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并且必须有共同的...查看全文

债权人撤销权概念及法律依据

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依据及行使要求。根据民法典规定,债权人只能就其合法债权行使撤销权,且应在债务人违反债务的时间范围内行使。行使撤销权的时间限制为一年。同时,债务人不能以债权人放弃债权为由对抗第三人,相对人可以请求法院予以撤销。...查看全文

违法辞退员工的概念及法律依据

违法辞退的情况及问题:如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患者、医疗期内员工、孕期女职工、满15年且未满退休年龄员工等。常见问题包括试用期辞退、无过错辞退和缺乏经济补偿及通知。这些观点常导致劳动争议和败诉。...查看全文

2023年:精神出轨的概念与法律依据

中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精神出轨的定义和标准。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可以要求离婚,人民法院应进行调解,若调解无效且感情确已破裂,则可以准予离婚。除了重婚、家庭暴力、赌博等情形外,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等情形也可导致离婚。...查看全文

劳动法的概念

1、《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2、从狭义上讲,我国《劳动法》是指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查看全文

劳动报酬与绩效评估:理解劳动争议的关键概念

劳动争议工资包括绩效工资,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涵盖了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合同履行、解除和工资等方面的争议。绩效工资属于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因此在劳动争议中也应该被考虑进去。...查看全文

同工同酬法律依据

同工同酬是一种原则,即在从事同种工作时,无论性别、年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劳动者应该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按劳分配原则来分配工资,实行同工同酬的原则。这意味着用人...查看全文

劳动报酬法律规范

劳动者报酬法律规定和应付职工薪酬的区别。根据劳动法,工资必须在约定日期支付,遇节假日提前支付。最低工资标准由地方政府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低于当地标准。应付职工报酬是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报酬,合同报酬是签订合同取得的报酬。职工薪酬包括工...查看全文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依据

本文介绍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情况。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一、劳动行政部门已给用人单位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用人单位在限定时间内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二、各级信访机关已给用人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