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有关规定,只有省部级以上领导才可配备专职秘书,地厅级以下领导是不能配备专职秘书的,但由于工作需要,市委办和市府办也会安排专职工作人员为市委市政府领导专职服务,这些专职工作人员我们习惯称他们为“秘书”,他们实际上只是“小秘”。对市委市政府领导来说,对其工作帮助更大的往往是“大秘”,这些“大秘”就是我们说的副秘书长,县级为副主任。
副秘书长分专职和兼职。专职的就是专职负责市领导服务的,就是所说的“二号首长”;兼职的就是有些副秘书长会兼任其他职务,比如政府口可能会兼任二级单位的一把手,比如兼任政研室主任、大数据局局长等,兼任职务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级别(正科、正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通常来说他们的工作重心在兼职单位上。
就专职副秘书长来说,四大班子也有较大区别,政府、人大、政协副秘书长通常都会服务一位或者多位领导工作,帮助领导协调分管部门的工作。而党委的副秘书长相对特殊,没有那么多领导可以保障(因为常委都有自己的分管部门,比如组织部长由组织部负责保障,宣传部由宣传部保障),所以党委的副秘书长除了个别直接服务领导外,大多是只分管办公厅(室)的一块业务。
这里以市府和市委举例说明,方便大家理解。
【市政府】
秘书长:市政府党组成员,主持市府办全面工作;
副秘书长ABCD:协助各副市长协调分管部门工作;
【市委】
秘书长:市委常委,领导市委办、市委政研室等工作;
副秘书长A:兼市委办主任,主持市委办工作;
副秘书长B:协助副书记工作;
副秘书长C:分管市委办公文处理、行政接待工作;
副秘书长D:分管市委办信息、督查、党建工作等。
到这里大家看出来了,党委的副秘书长除了个别对外,其余大多对内,而政府的副秘书长更多地是对外。所以,党委的副秘书长权力相对更“虚”,政府的副秘书长权力相对“实”一些。至于人大政协的副秘书长,基本上跟权力也占不了太大边。
(2)副秘书长到底有哪些权力?
第一,排名权。通常来讲,副秘书长的排序在领导之后、部门一把手之前。比如,市里要出台某个领导小组,组长是副市长,副组长排序就是分口副秘书长、某局局长;再比如对外考察,考察团名单排序:市领导、副秘书长,然后才是各局的头头。开会也是如此,比如分管农业副市长开会,座位排序是副市长、副秘书长,然后才是农业局局长,即使农业局局长职级比副秘书长高也是这样。
官场,排名很重要,很多人跟了一辈子就是为了个排名,开会谁坐正中、吃饭谁坐上座都有固定说法,这个顺序乱不得。
第二,协调权。由于副秘书长是给领导贴身服务,所以领导出席的场合,副秘书长通常陪同,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一定意义上讲,副秘书长可以代表副市长开展工作,比如领导没空开的会,副秘书长代领导开,领导抽不开身协调的事,副秘书长全权协调。部门单位报上来的文件、要上政府常务会和常委会的议题,副秘书长要先审核,过不过关副秘书长有很大的灵活性。不要小看了协调权,特别是涉及职能交叉、管理重合的工作,以及需要多部门配合的工作,往往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搞拉锯战,可能副秘书长出面一个电话就解决了。而副秘书长找部门协调个事情,通常部门都会尊重且买账,副秘书长背后是领导,谁也不知道副秘书长是不是代表了领导的意图,那干脆就照办算了。所以部门头头大多跟副秘书长保持良好的关系。
第三,建议权。这也是很重要的隐性权力。近水楼前先得月,宰相门前七品官。虽然很多重要事务的决策上,决策权在领导,但副秘书长有建议权,虽说采纳不采纳在领导,但建议权就是话语权,而且是会被领导听到的话语权。副秘书长天天守在领导身边,对领导的工作习惯、脾气禀性非常了解,有时候可以将建议权转化成决策权,有些部门头头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往往需要通过副秘书长去建议市领导。
副秘书长不直接分管人权物,不拥有实际的权力,但却接近权力,这些权力说小不小,但说大也不大,关键看如何运用。
(3)副秘书长前途怎样?和厅(局)长比哪个大?
这也是很多网友关注和提问最多的问题。副秘书长很有前途,至少县地级如此,副秘书长很少有在单位退休的,到了一定年纪后,都会下放到县级或者科局任一把手。很多人可能要疑惑,既然副秘书长有这么多、这么大的权力,排名也在部门头头前,为什么还要去干一把手呢?
这就涉及到权力体制的问题,官场最重要的是决策权,副秘书长是接近权力,但是没有实际权力,比如副秘书长要找分管部门办事,需要找部门局长帮忙,虽说一般都会卖个面子,但是驳面子的也不是没有,而一把手就不同了,可以直接就决策,照办就可以了。言外之意,副秘书长只是权力中转站,而厅局长才是权力的终点站。
而人大政协的副秘书长,更多是奔着养老去的,毕竟年纪大了需要腾位子,放到这个位置既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又能照顾面子。所以如果从书记市长或者厅长的位子上调任副秘书长,通常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