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冒充公安民警的骗局

律师回答
摘要:招摇撞骗犯罪,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定义包括:多次招摇撞骗,非法利益巨大;导致被骗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或对社会产生恶劣政治影响;以及公安人员参与招摇撞骗。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了情节严重,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情节严重的”,一般是指以下几种情况:多次进行招摇撞骗的摇撞骗所得非法利益巨大的成被骗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或恶劣政治影响的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按照上述规定从重处罚。
延伸阅读
揭露公安民警冒充的诈骗行为
在当今社会,冒充公安民警进行诈骗的行为屡见不鲜,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广大民众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我们必须揭露这种恶劣行径。冒充公安民警的诈骗分子通常以各种手段欺骗受害人,如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等。警惕这些骗局,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身份。同时,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报警并向公安机关举报,协助警方打击这些犯罪行为。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加强合作,我们才能共同为社会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结语:冒充公安民警的诈骗行为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威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构成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将依法从重处罚。为了保护广大民众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我们应当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身份。同时,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报警并向公安机关举报,共同打击这些犯罪行为,为社会营造安全和谐的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一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警惕冒充加盟店的诈骗行为

假冒产品包括“三无”、不合格和商标侵权产品。销售“三无”和不合格产品按照《产品质量法》处罚,销售商标侵权产品按照《商标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处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构成犯罪,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警惕!公安局电话诈骗,务必谨防!

如何应对私人电话自称公安局的骗局?查询电话是否官方、咨询当地公安局、不透露个人信息、及时报警。遇到盖有名字、照片、罪行的文件要求保密转账时,保留证据并报警处理。...查看全文

短信骗局换新招冒充交警,冒充交警诈骗怎么处罚?

律师分析: 涉嫌招摇撞骗,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应当从重处罚。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 ...查看全文

短信骗局换新招冒充交警,冒充交警诈骗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涉嫌招摇撞骗,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应当从重处罚。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查看全文

警惕网络骗局的诱惑

网络诈骗尚不构成犯罪但违反治安规定,可处拘留和罚款。诈骗定义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2021年7月14日,反诈预警短信12381上线,提供实时预警。诈骗可分为学术和合同诈骗。学术诈骗涉及学术欺诈行为,合...查看全文

警惕这些常见骗局!

街头诈骗手段:假冒身份、流窜作案;借贷骗钱、以次充好;骗取信任、利用网络。涉及金额:3000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分别构成“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查看全文

警惕!新型骗局出现

谨防!医保诈骗又出新花样      合肥市医保局提醒:      这些情况,千万别信!...查看全文

购房警惕五大骗局

买房当心多发骗局随着市场出现企稳回暖迹象,发生在房地产市场的经济违法犯罪也呈多发态势。目前,存在五类骗局:一,以代购内部廉价房为诱饵吸引购房者。犯罪嫌疑人利用一些群众急于购房又想省钱的心理,冒充国家公职人员...查看全文

警惕诈骗!公安局已介入,被骗金额可追回?

被骗钱财可追回,前提是赃款未挥霍且行为人有偿付能力。犯罪所得应追缴或退赔,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及时归还。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可立案侦查司法人员犯罪。重大国家机关犯罪案件可由检察院直接受理。自诉案件由法院直接受理。...查看全文

冒充公安局电话诈骗说让去公安局

法律分析:遇到私人电话自称公安局的情形时,切记不要慌乱冷静分析,不要陷入对方设计好的陷阱里。可以采取以下办法:1、查询电话是否是公安局指定官方电话。2、根据嫌疑人提供的资料(姓名、职位、某某公安局),向当地公安局咨询。3、...查看全文

冒充公安局电话诈骗说让去公安局

法律分析:遇到私人电话自称公安局的情形时,切记不要慌乱冷静分析,不要陷入对方设计好的陷阱里。可以采取以下办法:1、查询电话是否是公安局指定官方电话。2、根据嫌疑人提供的资料(姓名、职位、某某公安局),向当地公安局咨询。3、...查看全文

警惕!微信诈骗案频发,警方提醒市民提高警惕

微信被骗金额超过3000元警方会立案处理,低于3000元警方不立案但会记录,建议报案并提供证据,当受害人数和涉及金额达到一定数额时警方会立案调查。诈骗罪立案标准与盗窃罪相同,根据《刑法》和相关规定,诈骗金额不同会有不同的刑罚。因此...查看全文

冒充警察

冒充警察执法可能构成招摇撞骗罪。 在对本罪进行立案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其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这里所说的非法利益,不单指物质利益,也包括各种非物质利益。但本罪的主观恶性一...查看全文

警惕假冒他人名义

冒名顶替他人申请抵押登记无效且违法,被冒名者可提起行政诉讼取消登记,冒签抵押合同可通过法律途径确认无效并注销登记,若冒名行为恶意损害第三人利益,合同无效且可撤销登记。...查看全文

警惕倒卖警服,维护公共安全

非法生产、买卖警用装备罪的危害及法律责任。制式警服、警用标识、警官证、警用器械等警用品受严格限制,公安机关将深挖追查非法制贩警用品,加强监管,关闭违法网店。非法生产、买卖警用装备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违规穿戴警服将面临行政处罚。根据刑...查看全文

警方呼吁市民警惕

涉毒者被抓后将受到终身动态管控,包括全国联网的身份登记和身份证信息报警检查。然而,如果连续三年没有复吸,可以获得取消动态管控的证明,从而减少对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查看全文

警惕购房合同中的猫腻和骗局

购房合同中的陷阱与注意事项。开发商手续不全时,使用优惠诱惑购房者,但存在风险。购房者应查看开发商手续是否齐全。补充协议可能被开发商玩文字游戏,损害购房者权益。合同中的空白条款可能被开发商利用。购房者需注意付款方式、交房日期等细节,...查看全文

警惕网络诈骗,前往公安机关报案

被骗后可向公安机关报案,保存证据并记录经过,也可向派出所报案。根据《刑事诉讼法》,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或嫌疑人,有权举报或报案,被害人对侵犯权利的犯罪也可报案或控告。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都应接受报案、控告和举报,移送主管机...查看全文

警惕租房中介收取定金骗局

如何避免租房中介要定金被骗。选择合法信誉度高的中介,查证资质和信用,要定金收据,核对公章。如需退还定金,与中介沟通并威逼利诱,如不退可到建委投诉。投诉可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网上进行,投诉会派发到区县建委,中介会退还定金。不轻信中介,...查看全文

冒充交警诈骗怎么处罚

涉嫌招摇撞骗,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应当从重处罚。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