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关于探视权的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中探视权不需要监护人同意,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义务。探视方式、时间由协议或法院判决,禁止探视情况包括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中止探望,待情况消失后恢复。
一、民法典中探视权是否要经过监护人同意
《民法典》中探视权不需要经过监护人同意,这是法定的权利。
监护人只是取得了监护权,但另一方对孩子的探望权是不会因此改变的,而且拥有监护权的一方还需要承担自己的协助义务,约定好探望的时间和方式,不能阻拦对方和孩子见面。
《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父母的探望权】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二、哪些情况下禁止探视
在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情况是下禁止探视的。
这是基于对孩子身心健康的考虑,如另一方有严重的吸毒或暴力倾向,解除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安全就可以向法院申请禁止令。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延伸阅读
探视权的法律保障及实践应用
探视权是指亲属、配偶或其他特定人士在法律上享有与被探视人会面、交流的权利。在民法典中,关于探视权的规定为保障亲情关系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探视权可以通过法院的判决或协议达成,以确保被探视人的合法权益。在实践中,探视权的保障涉及到法律程序、监护人的协助以及司法机关的执行等方面。同时,为了维护被探视人的利益,法律也规定了一些限制和例外情况,如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等。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探视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并促进亲情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语:探视权是保障亲情关系的重要法律权利,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探视权不需要经过监护人同意,这是法定的权利。即使监护人取得了监护权,另一方对孩子的探望权也不会因此改变。同时,拥有监护权的一方还需要履行协助义务,约定好探望的时间和方式,不能阻拦对方和孩子见面。然而,在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法院可以中止探望权。因此,我们需要在保障探视权的同时,综合考虑孩子的身心健康,确保亲情关系的和谐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一节 收养关系的成立 第一千零九十六条 监护人送养孤儿的,应当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二节 收养的效力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条 有本法第一编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规定情形或者违反本编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效。
无效的收养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一节 收养关系的成立 第一千零九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可能严重危害该未成年人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可以将其送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关于探视权的规定

一、民法典关于探视权的规定有哪些 1.《民法典》第1086条第1款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由此可见,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按照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遵循...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探视权的规定概述

《民法典》关于探视权的主旨: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视权的行使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法院判决。如果父或母的探视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法院可以中止探视权,中止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探视权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法典》规定离婚后孩子有探望权,由双方协商行使,协商不成则由法院判决。若探视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法院可中止探望,但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探望。对方有协助义务。...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离婚时探视权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离婚时探视权的确定方式,夫妻可协商或向法院起诉。离婚后被拒绝探望孩子的一方可通过沟通、起诉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来实现探视权。法院在执行探视权时会进行教育与疏导,若无效则采取强制措施。如双方难以配合,法院可考虑协助执行的单位...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抚养费和探视权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支付抚养费与探望子女权利并非捆绑,不支付抚养费不能剥夺对方探望子女的权利。离婚后,父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和协助义务。法院在判决抚养权时,考虑孩子的年龄、经济条件、照料情况、感情关系、节育和再育可能、不良恶性行为等因素,综...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女性出轨探视权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女方出轨不影响其探望权,除非对子女成长不利。在财产分割上,出轨行为需被认定为过错责任,法院会考虑其对婚姻的影响,并在照顾女方的基础上公平分割财产。婚外情离婚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后者需根据精神受损程度、出轨...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探视权是怎么规定的

《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一方有探望孩子的权利,如何行使可自行协商,无法协商需法院判决。如果探视不利于孩子健康,法院可中止探望,待事由消失后恢复。...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未成年人探视权的规定

《民法典》关于探视权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义务。探视权行使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法院判决。如探视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中止探视权,消失后恢复。探视权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离婚后女方探视权的规定

离婚后女方有探视权,可以通过协商、起诉法院或申请强制执行来实现探视权。法院在执行探视权时会进行教育与疏导,如果无效则采取强制措施,包括训诫、罚款、拘留等。如果双方难以相互配合,法院会考虑协助执行的单位和个人,如祖父母、学校、单位以...查看全文

关于探视权的法规规定?

律师解答: 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2、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3、中...查看全文

关于探视权的法规规定?

法律解析: 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2、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3、中...查看全文

关于探视权的法规规定?

法律解析: 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2、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3、中...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有关探视权的规定概述

《民法典》规定的探视权主要包括: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探视权的行使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或由法院判决;如果探视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法院可以中止探视权,中止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探视权是离婚后父母的基本人权,需遵循...查看全文

关于探视权的规定

本文介绍了离婚协议中关于探视权的规定,需要详细说明探视权人行权的时间、方式、地点以及中止探视权人探视的情形等。根据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视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查看全文

民法典探视权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法典》规定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探望孩子的权利,夫妻双方需协商决定探望方式,无法协商则由法院判决。如果探望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中止探望,中止后应恢复。...查看全文

关于探视权法律如何规定的?

离婚后,父母都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方式和时间由双方协商;如协商不成,由法院判决。如探访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中止探访,待事由消失后恢复。如一方拒不协助,可请求法院采取强制措施。...查看全文

关于孩子探视权的规定

离婚协议书中的孩子探视权需详细规定时间、地点和方式;离婚后,未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权,另一方有协助义务;探望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由法院判决。探望权指离婚后未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与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共同生活的权利...查看全文

民法典对探视权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义务。探视权应正确行使,父母享有亲权,需协商探望方式和时间。探视权与抚养权是相对独立的,但相互制约,不得以不付抚养费拒绝探望,也不得以放弃探望为由不付抚养费。直...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产权的规定

一、民法典中房屋产权都有哪些权利 民法典规定,房屋产权的权利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而房屋产权人可以设立担保物权或者用益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四条【物权的定义及类型】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物权是权利人...查看全文

法律是否有关于探视权的规定?

没有放弃探视权的相关法律规定,除非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探视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探视权可...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