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借用公款与挪用公款

律师回答
摘要:公款挪用与借用的区别:挪用公款是利用职务便利,未经批准私自使用公款谋取个人利益;借用公款是公款所有者通过借贷合同将公款出借给他人,代表单位意志,用于单位利益。挪用行为隐秘、不公开,借用行为公开且符合合法程序。挪用追求个人利益,借用为单位利益。
1、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
挪用公款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借用公款一般并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达成的合意的结果。
2、是否代表公款所有单位的意志
借用公款,是公款所有者通过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订立借贷合同,自愿将公款予以出借的行为。一般具有正当的理由和用途,如将公款借给其他单位进行经营活动为本单位获取利润,单位及其领导决定出借公款是基于单位意志,代表单位真实意思。挪用公款,是挪用人未经合法批准,擅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动用公款归他人使用的行为,其往往具有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3、行为表现形式不同
一是审批程序不同。挪用公款一般是采用隐瞒或欺骗的手段,使公款所有者不明公款被非法动用的真相;借用公款往往由国有单位决策机构集体研究或者逐级报批决定。
二是财务借款手续不同。挪用公款行为多数没有任何手续和字据;借用公款一般履行了合法手续,签订借贷协议,并在财务账目上体现借贷关系。
三是行为是否公开不同。挪用公款具有隐秘性、不公开性,系行为人秘密私自将公款挪作他用;借用公款一般在单位内部一定范围内公开,取得了公款所有者的同意。
4、利益归属不同
挪用公款一般是出于谋取私利的目的,即行为人通过取得公款的使用权,从中取得经济上的利益或者其他好处,利益归属于挪用者、使用者个人;借用公款一般是为单位进行创收,为职工谋取福利或者解决职工生活困难等,利益归属于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延伸阅读
结语:挪用公款与借用公款在几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区别。首先,挪用公款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借用公款一般是经过合法程序和合意达成的。其次,借用公款代表了公款所有单位的意志,而挪用公款是未经合法批准擅自使用公款的行为。此外,审批程序、财务借款手续和行为的公开性也存在差异。最后,挪用公款谋取个人利益,而借用公款通常是为单位创收或解决职工困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这些行为的法律后果也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六条 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四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界定借用公款与挪用公款

法律解析: 1、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借用公款一般并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达成的合意的结果。2、是否代表公款所有单位的意志借用公款,是公款所有者通过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订立...查看全文

如何界定借用公款与挪用公款?

律师分析: 1、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借用公款一般并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达成的合意的结果。2、是否代表公款所有单位的意志借用公款,是公款所有者通过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订立...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如何界定?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了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包括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单位工作人员的挪用行为,以及挪用公款数额和使用期限的具体标准。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的具体数额标准。挪用...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中的公款如何界定?

挪用公款罪的认定标准包括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所有款项,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运输中的私人资金款项,以及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的特定款物等。...查看全文

公款挪用时间如何界定?

本文讲述了挪用公款的时长和所犯的罪行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处罚。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归还,则为挪用公款罪,处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情节严重,则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查看全文

公款挪用与特定款物挪用的法律界限

挪用公款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在犯罪主体、犯罪目的、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对象以及刑罚等方面存在差异。挪用公款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或进行非法活动,而挪用特定款物罪是单位将救灾、扶贫等特定款物挪作他用。刑罚上,挪用...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与贪污的界定

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在客体、主观意向和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贪污罪侵犯的是公有财产权,不打算归还;挪用公款罪只是暂时占有并打算归还。判定是否转变为贪污要看行为人的主观认识。贪污罪表现为私吞、盗窃或骗取,而挪用公款罪则是私自动用,通常会...查看全文

携带挪用公款罪如何界定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携带公款潜伏和逃跑的行为。从“携带”与“潜逃”的关系、“公款”的范围、正确理解“携带”的内涵这三个方面认定。1、“携带”与“潜逃”的关系。所谓...查看全文

如何界定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包括非法活动、营利活动和其他用途,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根据《刑法》,挪用公款罪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或拘役。若情节严重或数额巨大不退还,将面临更重的刑罚。对于挪用用于救灾等特定款项的行为,将被严...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怎么界定

挪用公款的认定如下:1、挪用者是国家工作人员;2、他们是故意的;3、他们侵犯了公共财产的所有权;4、他们挪用的公款数额较大,用于营利活动,或者未归还超过三个月。...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界定时间

一、挪用公款案发时间如何界定 挪用公款的行为什么时候案发与什么时候挪用公款有关。根据挪用公款之后使用公款的用途不同,相关的罪名界定也会有所不同。 (1)对于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营利活动的案件,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挪用公款的时间...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怎么界定

挪用公款的认定如下:1、国家工作人员为主体;2、主观上必须是故意;3、犯罪行为侵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4、客观上表现为挪用较大金额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归还。...查看全文

如何界定挪用公款潜逃行为?

挪用公款后潜逃的行为,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应按贪污罪定罪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者也应被定罪处罚。...查看全文

公款私存和挪用公款的界定,如何区分

法律分析:公款私存和挪用公款的定义与区分:公款私存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挪用公款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查看全文

公款私存和挪用公款的界定,如何区分?

公款私存和挪用公款罪之间的区别是:1、定义不同。公款私存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2...查看全文

公司挪用公款怎么界定

法律分析:通常所说的“公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所有的款项。2、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查看全文

公司挪用公款怎么界定?

律师分析: 通常所说的“公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所有的款项。 2、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运输中的私人资...查看全文

公司挪用公款怎么界定

法律解析: 通常所说的“公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所有的款项。 2、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运输中的私人资...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与贪污的界限

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在侵犯公共财产、主观意向和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贪污罪涉及非法占有公有财产,并无意归还,而挪用公款罪主要是合法使用后再归还。判定是否转变为贪污要看行为人的主观认识。贪污罪通过私吞、盗窃等手段占有公物,而挪用公款罪则...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与盗窃的界限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将公款挪为个人使用或用于非法活动,涉案金额较大或逾期未还的行为。而盗窃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涉案金额较大或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