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算

律师回答
摘要:病假期工资计发标准及折算规定。根据劳动法第四条,患病员工的病假工资按工龄和工资的比例计发,最低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适当上浮5%,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可适当下浮,但下浮比例一般不超过5%。医疗期三个月内累计病假时间计算为六个月,九个月内为十二个月,十二个月内为十八个月,十八个月内为二十四个月。
病假,是指劳动者本人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企业应该根据劳动者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医疗假期。病假期劳动者可照常拿工资,对于病假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事业单位病假工资的计算:用人单位可以在合同中与职工进行约定,只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就可以。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0.9天和67.4小时,可以照此折算出员工日平均工资。《劳动法》相关规定如下:第四条职工患病,医疗期内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内的,其病假工资按以下办法计发:(一)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发给;(二)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发给;(三)连续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发给;(四)连续工龄满30年及其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95%发给。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上浮5%。经济效益差,难以达到上述标准的企业,经本企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可以适当下浮。下浮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各个档次标准的5%。如情况特殊超过5%的,应报所在区县(自治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第五条职工患病,医疗期内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上的,其病假工资按以下办法计发:(一)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发给;(二)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5%发给;(三)连续工龄满20年及其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70%发给。第六条原系全国劳动模范、省(部)级劳动模范以及部队军以上单位曾授予战斗英雄或曾荣立一等功并一直保持其荣誉的职工,在病假期间,工资照发。第七条职工患病,在医疗期内停工治疗期间,每月领取的病假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法律客观: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四条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病假工资的计算根据医疗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医疗期内,企业应根据劳动者的工龄和工资水平,给予相应的病假工资。同时,根据劳动部的规定,病假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企业可以根据经济效益的情况进行适当上浮或下浮,但下浮比例一般不超过5%。对于特殊情况,需要报请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七十条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七十六条 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劳动者休息、休养和疗养提供条件。
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工伤中陪护费的计算与法律依据。工伤中的陪护费根据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等级进行计算,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工伤护理费的计算方法与依据与工伤中陪护费相似,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查看全文

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核算

工伤赔偿中,工伤治疗期间用人单位需正常支付劳动报酬,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误工费根据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可计算至最终评定伤残的前一日。固定收入者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不包括经营损失和特殊工种补助费。无固定收入者按最近...查看全文

遵循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本文介绍了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和平均工资计算方法。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包括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被宣告死亡或失踪、用人单位被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消等。平均工资计算方法是...查看全文

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工伤的误工费是指员工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按照原工资福利保持不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严重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查看全文

相关规定进行了调整

掩饰犯罪所得的行为构成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者承担刑事责任,最高三年有期徒刑;若金额达到十万元,属情节严重,最低三年、最高七年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如何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夫妻在离婚时可以协议处理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协议不成,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子女和女方的权益,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裁决。同时,夫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也应得到依法保护。对于离婚时进行财产分割,《民法典》第...查看全文

按照入职时间核算年假的规定

年假不是按照自然年计算,而是根据员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来确定。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或转正,年休假应从进入单位的第一天开始计算。试用期也应计入实际工作年限,因此时间应从入职那天开始计算,而不是从转正时...查看全文

员工节日福利是否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纳税申报?

发给员工的过节费需要报个税,无论是发放现金还是放在其他科目核算,都应并入当期工资、薪金所得并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免税情况包括省级政府、国务院部委、军队以上单位颁发的奖金、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持有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利息等...查看全文

核定税额的相关规定

法律分析:亦称“核定应纳税额”,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的税额。正常情况下,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其经营情况连续记录在案,然后根据财务会计记录核算其应纳税额。但是,如果纳税人不能、没有提供有关经营记录的...查看全文

进行工伤鉴定的相关规定

员工工伤鉴定需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用人单位应在30天内提出申请。未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可在一年内申请。劳动工伤鉴定步骤包括医疗终结后申请伤残评定,提供相关诊断材料,交纳鉴定费,鉴定会做出等级或结论,并公布。15天后...查看全文

进行工伤认定的相关规定

工伤认定应向用人单位保险参保地或应参保地人社局申请;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或诊断为职业病后30日内提出认定申请,可适当延长;未按规定提出申请,工伤职工可在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工伤认定应及时提出申请,...查看全文

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判断

平调干部公示要求及范围,包括职级升迁、党政主官调任、常委班子成员变动等,分社会公示和内部公示。公示期满后,中央和地方招录机关需备案或审批拟录用人员名单。...查看全文

按照相关规定携带一把弩判几年

法律分析:按照相关规定携带一把弩,如果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般是处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按照相关规定携带一把弩判几年

非法携带弩判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非法携带弩进入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非法携带弩或匕首者可处5日以下拘留或警告。...查看全文

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组织清算意味着什么?

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组织清算意味着什么? 公司未按规定组织清算,则清算义务人应当对于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若是依法清算,公司的债务是与股东无关的。除了因为合并分立而解散,每个公司解散都需要进行清算。法律依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清算组...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复核是否按照原判进行?

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认定,必须根据案情和调查结果来确定。只有当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律适用正确、责任公正分配、程序合法时,原认定才会被维持。如果调查和认定违反法定程序,可能会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认定,此时原办案单位需要重新进行调查和认...查看全文

进行伤残鉴定的相关法律规定

未申报工伤认定时,可根据不同鉴定需求进行伤残鉴定,但工伤鉴定需先办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也需要工伤认定决定和相关资料,无工伤认定将无法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申请需提供工伤认定决定书、诊断证明、病历材料、身份证等材料。建议...查看全文

企业改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什么准确界定和核实资产

第一、制定企业改制方案,并形成有效的股东会决议。 第二、清产核资 主要是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企业各项资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对查实。...查看全文

依据《刑法》相关规定进行判断

个人行贿罪是一种犯罪行为,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财产,与受贿罪不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行贿罪的刑罚根据情节轻重不同,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并可根据行贿人的自首和立功情况减轻或免除处罚。...查看全文

相关规定与时俱进

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可以构成犯罪。即使未超过24小时,若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也可能构成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罪将被从重处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要参照相同标准。对于不构成犯罪...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