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如何认定公款挪用罪

律师回答
摘要: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主要区分标准包括:起因、组织作用和获利情况。主犯是首先提出或拍板的人,从犯是积极参与策划的人,胁从犯是被迫接受犯罪意图的人。主犯是组织、领导、指挥、策划犯罪的人,从犯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胁从犯是被迫参与犯罪的人。主犯获利最多,从犯获利较少,胁从犯获利最少。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的处罚根据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对于用于救灾等情况,将从重处罚。
(1)要从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故意的起因进行区分。即谁先提出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或拍板的,应认定其为主犯:其他积极响应、参与策划,提出补充意见或修改性意见的人员,应认定为从犯;其他在主观上没有挪用犯意,而是由于某种原因被迫接受挪用犯罪意图的,应认定为胁从犯。
(2)要从是否组织、领导、指挥、策划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或在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上划分。即凡是在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中,组织、领导、指挥、策划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或在实施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就应认定为主犯;而在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就认定为从犯;被迫参与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活动的,应认定为胁从犯。
(3)要从获利、分赃情况上进行区分。即一般来说,分得赃款比较多,获利较大的应定为主犯:分得赃款较少、获利较小的,应定为从犯;分得赃款最少、获利最小的,应定为胁从犯。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论述,对于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区分,应从起因、组织和获利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判断。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的刑罚将根据挪用数额和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裁定。对于利用职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营利活动的,将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对于数额巨大且不退还的,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对于用于救灾等公益活动的挪用行为,将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挪用公款共同犯罪如何定罪

法律分析: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公款的,使用人与挪用人成立挪用公款罪的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法律依据:_x000D...查看全文

如何对挪用公款罪共同犯罪进行认定

挪用公款罪的共犯不限于挪用人和使用人,非使用人亦可构成该罪的共犯。使用人与挪用人构成共犯的关键在于共同的挪用故意和行为。使用人需要明知使用款项的公款性质,并与挪用人有犯意联络。在认定共同犯罪时,需要注意不仅仅是简单相加,而是考虑到...查看全文

公款挪用罪共犯的认定

挪用公款罪共犯的法律规定、认定和量刑标准。共同犯罪需具备共同故意和行为,挪用款的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构成共犯。量刑视情节轻重,最高可处无期徒刑。挪用款用于救灾等公益事业的,将被从重处罚。...查看全文

探讨:如何明确挪用公款罪的共同犯罪认定?

挪用公款罪的共犯不仅限于挪用人和使用人,非使用人也可构成该罪的共犯。共同犯罪的规定适用于所有共同故意犯罪,包括与挪用人共谋、参与策划并帮助挪用公款的非使用人。使用人与挪用人构成共犯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共同的挪用故意和行为。使用人需明...查看全文

挪用资金罪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挪用资金罪的共同犯罪,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或非法活动的行为。【本文关...查看全文

挪用资金罪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挪用资金罪的共同犯罪,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或非法活动的行为。...查看全文

挪用资金罪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 挪用资金罪共同犯罪应这样认定: 1、主观上有共同的挪用资金的故意。 2、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都实施了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3、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针对的是单位资金。 4、共同犯罪人都达到...查看全文

挪用资金罪的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明知主犯的挪用资金为犯罪行为,还故意帮其转移、利用资金。这里的故意有两层意思: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其一起参加实施犯罪。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查看全文

挪用资金罪的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明知主犯的挪用资金为犯罪行为,还故意帮其转移、利用资金。这里的故意有两层意思: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其一起参加实施犯罪。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查看全文

挪用资金罪的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律师分析: 明知主犯的挪用资金为犯罪行为,还故意帮其转移、利用资金。这里的故意有两层意思: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其一起参加实施犯罪。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查看全文

挪用资金罪的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 1.挪用本单位资金给他人使用的,使用人是否必然与挪用人共同构成挪用资金罪? 非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可以成为挪用资金罪的共犯,但前提是这些人员与挪用资金罪的特殊主体之间要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行为。共同故意是指使用...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

1、客体要件。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对象主要是公款。2、客观要件。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挪用公款罪的认定:_x000D_ 1、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_x000D_ 2、主观方面是出于为直接故意;_x000D_ 3、侵害的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_x000D_ 4、客观方面存在利用职务上...查看全文

公款挪用罪如何认定?

本文介绍了挪用公款罪的成立条件和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罪需要满足一定的数额和时间条件,且必须是挪用的公款用作私用且私自挪用公款的行为。公款私借和非法借用公款都可能涉嫌挪用公款罪。涉嫌挪用公款罪的行为将会受到刑事追究。立案标准包括挪...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

法律分析:挪用公款罪的认定:_x000D_ 1.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_x000D_ 2.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_x000D_ 3.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_x000D_ 4.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怎么定罪

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定罪标准是根据谁先提出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或拍板来区分主犯和从犯,其他被迫接受挪用犯罪意图的人属于胁从犯。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根据金额来确定,包括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进行营利活动以及超过三个月未还等情形。...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中的如何认定共犯

法律解析: 两个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共谋、共同挪用公款的,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中的如何认定共犯

法律分析:挪用公款中这样认定共犯:两个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共谋、共同挪用公款的,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100万如何量刑 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

法律解析: 1、挪用公款罪100万构成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100万如何量刑 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

1、挪用公款罪100万构成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