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的确定力和公定力?

律师回答

律师分析: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当事人都应当先予以遵守和服从,这是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性,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什么?

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在未经法定程序变更或撤销的情况下,具有被推定为合法、有效的法律效力。这种效力先定或推定有效的原则适用于所有行政行为,无论其是否合法或合理。公定力的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为过程中必须合法、合理,程序公开,以保证公民和...查看全文

行政行为公定力特征是什么

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论是否合法,即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公定力是一种推定或假定的法律效力。行政行为公定力行政行为在因为违法而被有关机关撤销或变更以前,被推定为合法的,要求公众予...查看全文

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界定

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区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行为能力强调的是以自己的行为来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而权利能力则是指法律赋予经济法主体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简而言之,行为能力强调的是个体自身的行动和表现,而权利能力强调的是法...查看全文

行政行为效力的定义是什么?

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一旦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被假定为合法且不可更改,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其规定的义务,国家有权强制当事人执行具体行政行为。...查看全文

行政行为的效力

法律分析:   行政行为生效效力:   (1)确定力:具体行政行为一旦作出,不能随意更改:已确定的行政决定,公民无权自行变更;已确定的行政执法行为,非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改变。   (2)拘束力:具体行政行为生效以后,必...查看全文

可撤销行为和效力待定行为的区别?

律师分析: 效力待定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待于第三人确认的法律行为。 可撤销法律行为是指因意思表示有法定的瑕疵而可以被宣告撤销的法律行为。 (1)在有同意权的第三人同意或者拒绝之前,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可撤...查看全文

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界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主要区别:自我控制能力不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八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识别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能完全识别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查看全文

撤销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界定

效力待定法律行为与可撤销法律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效力待定法律行为在第三人同意或拒绝前处于不确定状态,而可撤销法律行为已经生效;对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同意使其发生效力,对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承认使其效力继续;追认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权利属于...查看全文

确认法律行为效力的法律规定

追认的表示需向特定第三人或行为人作出,对其他人的同意不算追认。明示方式可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清晰表达方式,书面形式需遵循法律规定。默示方式可通过积极肯定的行为,如不返还财产或接受所得款。...查看全文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律师分析: 行政行为的效力指的是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效力:1、确定力:具体行政行为一旦作出,任何人和任何机构不得随意更改。2、拘束力 :具体行政行为生效后,相对人必须按照已经确定的内容实施行为,即相对人必须遵...查看全文

简述行政行为的效力

一、行政行为的效力具体包括 (1)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 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力。 (2)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 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查看全文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

无民事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但法定代理人可以代表他们行使继承权。法定代理人不得作出有损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未成年人继承权的规定如下:无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由其法定代理人行使,受遗赠权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由其法定...查看全文

行为能力人的界定

行为能力人的界定?八周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到十八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查看全文

行为能力人的界定

一、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划分的法律依据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查看全文

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条件

法律解析: 1、只要具备条件了,可以向法院申请的。2、法院会受理此类案件的。3、具备合法条件,法院就会出裁定予以确认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条 二审裁判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查看全文

行政决定书的效力

设定行政侵权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基本原则 从一些国家的立法例看,设定行政侵权赔偿责任构成要件都遵循了以下原则: 1.根据国家财力逐步放宽国家赔偿的范围。 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国家赔偿范围上都有一个由窄到宽的过程。当一个国家的财...查看全文

怎样确定无行为能力人的法定监护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其法定监护人按顺序为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或经当地居委会、村委会或民政部门同意的愿担任监护人的个人/组织。...查看全文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如何确定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年龄进行认定。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然而,《民法典》还规定,如果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将被视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查看全文

行政行为的效力是什么

法律有合法、违法、无效、撤销和废止五种状态。合法不一定合理,违法分一般和严重,无效分为条件、效力和后果三个方面,可随时主张无效,撤销需依据法定程序,废止前有效,废止后无效但因信赖保护可获国家补偿。...查看全文

离婚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规定

离婚诉讼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可行的,但需要特定的程序和代理人。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精神状态必须正常,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通过诉讼进行离婚,不能协议离婚。代理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益。资格认...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