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县直单位“边缘化”到什么程度?可能你连名字都没听说过。
县直单位
所谓“县直单位”,即县直机关,它们不是县政府的组成部门,而是县下一级的下属单位,包括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等县一级下属单位,受县政府的直接领导,而不是受市一级领导。
以吉水县为例,从它的门户网站上来看,县直单位包括:
1.自然资源局、水利局、住建局、财政局、城管局、工信局、交通运输局、教体局、科技局、林业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商务局、审计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司法局、统计局、文广新旅局、医疗保障局、应急管理局
2.发改委、卫健委
3.扶贫办、政府办
等以上26个“局、委、办”,共同构成县直单位,受县政府领导。
“台”:地震台、广电台;
“中心”: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住房保障中心、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县体育发展中心;
“园”:高科技电子产业园;
“社”:县供销合作社;
以上“局、委、办、台、中心、园、社”等,只要是县一级的下属单位,均属于县直单位的范畴。
哪些县直单位是“边缘化”的单位?
对于这一问题,应当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普遍边缘化”、二是“部分边缘化”:
1,普遍边缘化:
所谓普遍边缘化,是指排除地域差别后,普遍被“边缘化”的单位,它们具有的特征无非有两种情况:
一是权力小、事情少:比如县地震台,用到它的情况不多,一般就是某地发生地震时,“转达”一下,或者在有地震风险的时候,发布一些提醒、防范的注意事项,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再比如县供销合作社,这一单位在计划经济时代可谓事务繁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如今市场经济环境下,这已经是历史的产物了,除了个别与时俱进的“供销合作社”,大多都退出历史舞台了;再比如不设电视台的“广电台”,基本逢年过节或县重大节日的时候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除了以上“县直单位”事情较少之外,一些党群口的冷门单位还有诸如科协、档案局、史志办、侨联、社科联等,这些部门到了县一级,基本上存在感很低了。
二是权利大,但事很少:比如县气象局,每个人一天看很多遍天气,但县气象局基本以“传达”为主,很少具备预测的能力;再比如人防办,负责全县的人防管理,权利大,但事情少,各类人防设施和防空洞谁都知道不能违规占用,日常管理较为规律;再比如县科学技术局,除非是在发达县,否则在一些基础农业为主的县,存在感不大。
2,部分边缘化:
部分边缘化不具有代表性,往往跟所处的地区、民族、人口结构有关,有些地区被边缘化,但有些地区可能显得举足轻重:
举个例子讲,“县宗局”就是其中之一,县宗局负责少数民族和宗教事务管理,在绝大多数汉族为主的县域中,其日常事务是很少的,但在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县域,其地位则举足轻重;
再比如县水利局,是否被边缘化取决于县域内有无大江大河,有些县域内有重要河流或水库等重要水源地,关系到全县、全市甚至全省的吃水问题,那么就不可能被边缘化;
再比如“扶贫办”,越是经济落后地区、贫困县、贫困人口占人口数量多的县域,则其作用越大,起到扶贫、脱贫的带头作用;相反,经济强县,其作用就没那么突出了,别返贫就行了。
也就是说,县直单位是否“边缘化”,不能一概而论,1000多个县,情况各有不同。
“存在感”较强的——“县直单位”
我国以经济发展、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稳定为主要任务,这也就要求一些单位注定是“不清闲”的,比如县直部门中:
具有经济或经济管理职能、关乎发展的县直单位:比如财政局、发改局、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审计局、商务局等;
关乎县域规划的单位: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资源和规划局等;
关乎城市管理的城管局;关乎居民医疗健康、社保的人社局、医保局、卫健委、民政局等。
以上几个部门(单位),与日常生活、社会福利、经济发展、县域发展和管理密切相关,当然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不存在边缘化一说。
写在最后:
综上,所谓“边缘”是相对而言的,任何部门或单位的设置都有其必要性,在各自的领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可取代;
但就权力大小、事务多少而言,越是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比如经济、交通、住房、社会福利、医保、教育等相关的,其存在感越强;相反,那些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较为难接触到的,这些部门或单位相对来说越“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