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与提供行为的界限

律师回答
摘要: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国家机关或者单位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将获得的个人信息出售或提供给他人,构成犯罪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犯罪认定要件包括主体资格适格、违反规定、情节严重、主观上故意等。泄露个人信息过多构成犯罪,犯罪行为人将被追究刑责。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标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认定要件:主体资格适格;犯罪对象属于本单位在履行职权或公共服务职能中依法收集的个人信息;客观上实施了出售或非法提供行为;违反国家规定;情节严重;行为人主观上故意。法律规定【刑法条文】(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第一款修改)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个条文的罪名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并同日颁布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修改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泄露个人信息过多的情况就会构成犯罪,并且犯罪行为人的主观上是故意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结语: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罪行为人将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的刑罚。此外,情节特别严重的,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泄露个人信息过多的情况构成犯罪,且行为人的主观上是故意的。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共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零八条之一 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泄露国家秘密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开披露、报道第一款规定的案件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六条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小范围。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四十条 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公民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机关、单位。机关、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作出处理,并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租赁与出售:界限与差异

转让与转租的区别及租房合同转租的合法性。转租只是使用权的转移,转让则是所有权的转移。转租需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租金不得高于原租金。转租行为需符合条件,否则不合法。不得转租的情形包括拖欠租金、擅自搭建房屋、预租商品房、未达成一致意见...查看全文

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分界

法律解析: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主要差别在于对于自我的控制能力;两者的区别其实是法律强制规定的,客观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有可能存在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更成熟的心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八周...查看全文

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界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主要区别:自我控制能力不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八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识别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能完全识别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查看全文

合法行为与侮辱行为如何界限?

律师分析: 1、划清正当的舆论监督与文字侮辱的界限;2、划清正当的文字创作与贬损人格、破坏名誉的界限;3、划清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揭发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直到犯罪行为与侮辱行为的界限。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合法行为与侮辱行为如何界限

法律解析: 1、划清正当的舆论监督与文字侮辱的界限;2、划清正当的文字创作与贬损人格、破坏名誉的界限;3、划清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揭发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直到犯罪行为与侮辱行为的界限。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界限是几岁?

法律解析: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主要差别在于对于自我的控制能力:两者的区别其实是法律强制规定的,客观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有可能存在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更成熟的心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八周...查看全文

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界限是几岁?

律师解答: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主要差别在于对于自我的控制能力:两者的区别其实是法律强制规定的,客观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有可能存在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更成熟的心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八周...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与犯罪行为的界限

防卫致死是否犯罪,根据情况而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过当致人死亡需承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可减轻或免除处罚。防卫过当致死涉嫌故意杀人罪,刑罚为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与侵权行为的界限

紧急避险原则下的法律责任及补偿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不承担责任,但可给予适当补偿。若紧急避险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与盗窃行为的界限

盗窃罪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行为。犯罪中止的判断不受中止动机的伦理性影响,只要行为人完全放弃特定犯罪的犯意即可。中止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原因本身不影响中止的自动性。基于目的物的障碍而放弃犯行不具有自动性,而缺乏期待利益或其...查看全文

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界限是多少岁?

律师分析: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主要差别在于对于自我的控制能力:两者的区别其实是法律强制规定的,客观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有可能存在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更成熟的心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八周...查看全文

行贿罪与供应商回扣的界限在哪里?

行贿罪的主要构成要件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财物,行贿人的目的是利用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职务便利。给予财物的情况较复杂,有些情况下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得已送钱送物,但这种情况不构成行贿罪。因此,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构成行...查看全文

情节犯与行为犯的界限在哪里?

情节犯和行为犯的区别在于犯罪的行为和结果。情节犯注重犯罪结果与规制条款的关系,而行为犯侧重于犯罪人的行为。行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为犯罪标准,不要求具体的犯罪结果。...查看全文

行贿与受贿的界限

行贿与受贿的存在取决于彼此之间的行为关系,虽然犯罪主体不同,但都包括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是指为达到目的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而受贿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接受财物谋取不当利益。...查看全文

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年龄界限是多少岁?

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在民事活动中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和部分精神病人的行为能力受限;18周岁以上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18周岁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者也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查看全文

强奸行为与通奸行为的界定

强奸与通奸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违背妇女意志,与妇女强行发生性关系的行为,而后者是没有违背妇女意志。妇女如果自愿发生性关系,但是事后说他人强奸,这种行为并不构成强奸。强奸的行为都属于犯罪,强奸罪,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法...查看全文

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定

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在于行为性质、行为侵权对象范围、行为的严重程度和行为人的主观要素。侵权行为属于民事违法,犯罪行为则属于刑事违法;犯罪行为的侵权对象范围更广泛,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大...查看全文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界定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后果。...查看全文

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定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及联系: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犯罪行为是违反刑法规定的严重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含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更大,承担刑事责任。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民事、刑事和违宪行为。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违反法律...查看全文

违法行为与违规行为的界定

违章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别在于意义和处罚程度。违法行为损害了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违反了法律规定;而违章行为违反了某种规章,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处罚程度上,违法行为比违章行为更严重。...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