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案件如何进行行政诉讼?

律师回答

根据法律规定,即使被处罚当事人已经签字,但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仍然可以在法定期限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按照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酒驾如何行政处罚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酒驾如何接受行政处罚

依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酒驾应接受以下行政处罚:(一)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三)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四)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五)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如何行政诉讼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人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起诉状可以是书面方式的,也可以是口头方式的。书面方式即指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行政诉讼法没有对起诉状的内容作规定,实践中可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行政诉讼如何缴纳诉讼费

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  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元。注:行政赔偿案件不收费。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不超过1万元: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10万元诉讼标的额2.5%-200元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

行政诉讼诉讼请求如何写

申请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住址。增加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此致XX人民法院申请人:盖章X年X月X日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醉酒驾车如何进行行政诉讼申请?

醉驾血检不可申请行政诉讼,只能申请复核。交通事故复核需注意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提起诉讼可终止复核程序,但需在庭审中解释复核程序启动及终止原因,降低事故认定书的证明效力。...查看全文

酒驾如何行政诉讼

法律分析:因酒驾行为被处罚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酒驾行为的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可以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申请复议。以书面形式申请的,可以采取当面递交、邮寄或者传真等方式提出。...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案件如何进行调解

法律分析:对于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行政赔偿、补偿相关事项可以由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调解...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案如何进行申诉?

行政申诉的条件1、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裁判确有错误;2、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赔偿调解书,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3、对于高级人民法院驳回申诉的行政案件,接谈法官认为原审裁判没有错误的,可以口头...查看全文

如何进行行政诉讼

法律分析:进行行政诉讼:公民或者法人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到其合法权益的时候,可以依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写好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法律依据:_x000D_ 《行政诉讼...查看全文

如何进行行政诉讼?

律师分析: 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行政诉讼,具体法律法规如规定了起诉期限,应在该期限内起诉。《行政诉讼法》第2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查看全文

如何进行行政诉讼

法律分析:1、起诉 (1)起诉的条件。①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②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即起诉需明确指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即起诉必...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案件如何执行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案件中,如果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不履行的,可由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申请法院执行,或者由有执行权的行政机关执行;如果是行政机关拒不履行的,则由法院强制其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案件如何立案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案件满足下列条件即应当立案:_x000D_ 1.当事人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_x000D_ 2.有明确的被告;_x000D_ 3.有明确的诉讼请求;_x000D_ 4.受申请的人民...查看全文

如何打行政诉讼案件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案件一般分为起诉、受理、审理三个阶段,人民法院审理后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最终作出判决。行政诉讼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六个月内提出,可以书面或口头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如何进行上诉?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如何进行申诉?

申诉,只能由当事人或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提出,其他人无权申诉。当事人近亲属坚持要申诉,法院可以征求当事人本人意见;本人同意的,以当事人申诉处理;本人不同意申诉的,不作申诉处理。申诉,一般采取书面形式。对个别书写申诉状有困难的,可允许...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如何进行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各...查看全文

如何进行行政诉讼起诉?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即应书写起诉状,才能引起行政诉讼程序的开始。起诉状的主要内容有: 1.当事人的情况。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原告是法人或组织的,要写明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的情...查看全文

检察院如何对行政诉讼案件进行监督

法律分析: 检察院可以通过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提出抗诉的方式来对行政诉讼案件进行监督。其中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提出抗诉;而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向同级的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查看全文

检察院如何对行政诉讼案件进行监督

法律分析:检察院对行政诉讼案件进行监督的方式:_x000D_ 1、受理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与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的级别相同。受理抗诉的人民法院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的,人民检察院也应当通过下级人民检察院进行抗诉;_x000D_...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案件如何应诉

法律分析: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应诉的,首先应当准备好与原告的起诉状相对应的答辩状。其次应当准备好应当提交的证据材料以及证明自身作出的行政行为违法的规范性文件,以供人民法院进行合法性的全面审查。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如何起诉行政诉讼案件?

当事人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需要准备好起诉状、起诉状副本和依法收集的证据材料,然后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且当事人起诉的期限不能超过六个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案件如何应诉?

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应诉的,首先应当准备好与原告的起诉状相对应的答辩状。其次应当准备好应当提交的证据材料以及证明自身作出的行政行为违法的规范性文件,以供人民法院进行合法性的全面审查。 行政诉讼案件如何应诉 一是要撰写好答辩状。...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行政赔偿如何进行

法律解析: 行政赔偿诉讼程序:申请人申请复议应递交申请书,在申请复议的理由和要求中一并提出赔偿请求,并写明违法的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损害程度,具体赔偿要求等。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是赔偿义务机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韩江一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离婚财产纠纷、离婚财产纠纷

已服务105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