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人欠我钱已经六年了,有借条可以起诉吗?
1、借条过了六年了当事人依然可以起诉,借条本身的有效期是永久的,但是需要注意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已经六年了虽然可以起诉,但是丧失了胜诉权,如果对方以诉讼时效抗辩的话,大概率就会败诉。
2、一般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3、所以权利人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限制,因为如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则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除非其自愿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二、债务纠纷中,我们需要找律师吗?律师对诉讼有什么帮助呢?
在诉讼中,有需求的可以找律师,具体需要根据个人需求决定。
1、律师在民事诉讼中应当更好地代为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根据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等民事权利。当自己的这些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公民可能会因种种原因不能亲自到庭参加诉讼活动。为此,律师作为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在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后就应当认真、仔细的研究案情,罗列各种证据链条,分析对当事人有利或不利的证据,在出庭参加民事诉讼活动时,就应当在授权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帮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最大可能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律师在民事诉讼中还可以协助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
律师代理民事案件,参与民事诉讼活动,进行调查取证,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事实材料和意见,可以使审判人员得到更全面的案件信息,从而为审判人员正确地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提高办案质量,提供有力的帮助。律师还可以向委托人讲解有关法律规定,协助人民法院做好调解工作有利于民事案件得到准确、及时的解决。
3、律师在民事诉讼中能够起到宣传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
律师不仅要具备拥有多种法律的相关信息,而且还要具有从不同法律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正是通过这种能力,律师在民事诉讼的过程中能够把眼前的具体案件与相应的实体法、程序法规范、恰当的联系起来,进行有理有据的阐述与辩驳,这将有利于法官作出准确的判决,对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4、律师介入民事诉讼,对司法公平进行直接监督。
律师与检察官、法官同为法律职业者,同样掌握运用法律分析案件的技能,对法庭的舞弊行为或裁判不公,能充分用法律程序予以解决,从而促进法律的公正实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一起被称为“民主审判的两根柱
5、律师通过民事诉讼促进法律的完善和进步律师代理民事诉讼,对于保障公民、法人民事权利的实现和民事法律的正确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签借款合同,最长多久没有法律效力?
1、借款合同期限届满后,合同就会终止,合同就会失去法律效力。
2、如果因借款合同产生争议的,可以在三年内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五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务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第六百六十八条: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