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1、未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纠纷,不是适用诉讼时效,适用的是仲裁时效。仲裁时效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起算。如果有中止的情形,可以依法从中止之日起重新计算时效。
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二、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1、未签订合同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义务。
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要发生了用工行为,与员工形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是没有签劳动合同书,员工就享有劳动法上规定的各项权利,单位也负有劳动法上的各项义务。其中,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就是用人单位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假如单位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单位缴纳,甚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罚。
2、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按照法律的规定,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需要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还需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而如果是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到期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3、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造成员工失业的,可能需要赔偿失业损失。
如果因为单位没有依法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费,导致员工被辞退后无法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时,员工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给予赔偿。
4、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或者赔偿
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员工要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单位,否则就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单位损失的,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劳动合同约定了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单位也可以依法要求员工承担为违约责任(如违约金等)。但是,如果单位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不但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且不需要对单位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赔偿责任。
5、单位不能以试用不合格辞退员工。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在试用期内,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则不存在试用期(因为口头约定的试用期是无效的),单位虽然可以辞退员工,但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还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
6、不签劳动合同不利于单位保护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单位必须对所谓商业秘密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或者签订专门的保密协议,是对商业秘密采取保密措施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果没有签订保密条款或者保密协议,明确保密的范围和法律责任,单位就难以证明哪些属于商业秘密,是否已对其主张的所谓商业秘密采取了保密措施,从而有可能不被认定为商业秘密。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7、不签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的,单位要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因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包括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损失、工伤、医疗等待遇损失的,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同时还要支付25%的额外赔偿费用。劳动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给予行政处罚等等。
8、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劳动合同法》
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未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纠纷,不是适用诉讼时效,适用的是仲裁时效。仲裁时效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起算。如果有中止的情形,可以依法从中止之日起重新计算时效。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

律师分析: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时间、社会保险待遇等合法权益,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如果劳动者发现自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需要及时采取措...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时间、社会保险待遇等合法权益,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如果劳动者发现自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需要及时采取措...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时间、社会保险待遇等合法权益,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如果劳动者发现自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需要及时采取措...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时间、社会保险待遇等合法权益,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如果劳动者发现自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需要及时采取措...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劳动者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拖欠劳动报酬的,适用特别限额,即一年的起征点从劳动者辞职之日起计算。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长?

未签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计算起点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之日。超过二十年的,法院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下可根据申请延长。...查看全文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是怎样的

一、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是怎样的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解除合同主张经济补偿金不受时效限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诉讼时效为一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签合同违反《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强制性规定为...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

一、未签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又有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之分,普通时效为三年。特殊时效方面,符合《民法典》第188条规定情形的,诉讼时效为3年。因涉外货物买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仲裁的期限为4年。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未签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

一、未签订劳动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又有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之分,普通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一、未签订劳动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仲裁时效是1年,劳动争议不能直接起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的纠纷适用仲裁前置,适用的是仲裁时效。仲裁时效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起算。如果有中止的情形,可以依法从中止之日起重新计算时效。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起诉。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如何确定?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未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获得哪些赔偿 1、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未签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双倍工资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属于普通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

签订劳动合同诉讼时效怎么算

法律分析:签订劳动合同的仲裁时效一般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当天起开始计算;而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则可以在十五日的时效期间内依法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法的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法中没有规定诉讼时效,由于劳动合同纠纷,仲裁是前置程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一年的时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法的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法中没有规定诉讼时效,由于劳动合同纠纷,仲裁是前置程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一年的时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诉讼时效为多久

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1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于拖欠劳动报酬的,适用特殊时效,即该1年起算点是从劳动者离职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