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裁员与普通裁员的区别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经济性裁员与普通裁员的区别
经济性裁员与普通裁员主要区别在于经济性裁员是企业处在经营困难时不得已所为,比普通裁员受更多的限制,比如优先留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实施经济性裁减人员的企业,可以裁减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富余人员。
二、在四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第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
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依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在三种情形下,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
一是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
二是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三是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另外,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企业破产法设置重整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使用人单位根据企业重整的经营方案、债权的调整和清偿方案以及其他有利于企业重整的方案在内的重整计划,继续经营并清偿债务,避免用人单位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使经营失败的企业有可能通过重整而得到复苏、振兴的机会。在重整过程中,用人单位可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经济性裁员。
第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无时不面临着激烈竞争,一旦对市场需求判断失误或者决策偏差等,企业的生产经营可能就会发生困难。在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时,应允许用人单位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救,而不是进一步陷入破产、关闭的绝境。在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时,裁减人员、缩减员工规模是一项较有效的缓减措施,从全局看,对用人单位的劳动者群体是有利的,但涉及到特定劳动者的权益,应慎重处理。因此,劳动合同法在允许用人单位在生常经营发生困难时采取经济性裁员的措施,但同时要求用人单位要慎用该手段,“困难”两字前加了“严重”的限制。
第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为了寻求生存和更大发展,必然要进行结构调整和整体功能优化,这些方式包括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和经营方式调整。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并不必然导致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如企业转产的,从事原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可以转到转产后的工作岗位。为了更好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引导用人单位尽量不使用经济性裁员,劳动合同法要求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只有在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要裁减人员,才可进行经济性裁员。
第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一)经济性裁员属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情形。
(二)进行经济性裁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性原因,而不是劳动者个人原因。
(三)经济性裁员只发生在企业中。
(四)构成经济性裁员必须要一次性解除法定数量的劳动合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经济性裁员与普通裁员的区别?

律师分析: 经济性裁员与普通裁员主要区别在于经济性裁员是企业处在经营困难时不得已所为,比普通裁员受更多的限制,比如优先留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实施经济性裁减人员的企业,可以裁减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富余人员。 ...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与普通裁员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一、经济性裁员与普通裁员的区别是什么经济性裁员与普通裁员主要区别在于经济性裁员是企业处在经营困难时不得已所为,比普通裁员受更多的限制,比如优先留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实施经济性裁减人员的企业,可以裁...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与普通裁员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经济性裁员与普通裁员主要区别在于经济性裁员是企业处在经营困难时不得已所为,比普通裁员受更多的限制,比如优先留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实施经济性裁减人员的企业,可以裁减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富余人员...查看全文

经济裁员和普通裁员的区别?

律师分析: 经济性裁员与普通裁员主要区别在于经济性裁员是企业处在经营困难时不得已所为,比普通裁员受更多的限制,比如优先留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实施经济性裁减人员的企业,可以裁减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富余人员。 ...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与普通裁员的赔偿

经济性裁员要比一般裁员的补偿金要高一些,一般裁员的补偿方案是N+1,而经济性裁员在2N+1左右,所以补偿金要高出很多。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的50%支付...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与普通裁员的赔偿

法律分析:一、经济性裁员与结构性裁员赔偿标准关于经济性裁员的补偿办法,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与协议离职是否有区别

经济性裁员与协议离职有区别,经济裁员需要向职工和工会公示,听取意见后,将裁员方案报送劳动行政部门。解除劳动合同则包括不同的情形其中双方协商一致是其中的一种,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虽然协商达成一致,用人单位仍然需要向劳动者支...查看全文

裁员是否属于经济性裁员?

公司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进行经济性裁员:(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不得不进行裁员;(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后仍需裁减人员。...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和辞退有什么区别?

经济性裁员与辞退有区别。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由于经营不善等经济原因,一次性辞退部分劳动者的情形。辞退是用人单位解雇职工的一种行为,是指用人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措施。问:经济性裁员补偿标准是怎样的?答:经济性裁...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的规定与条件

经济性裁员需符合以下条件: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后仍需裁减人员;4、因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无法履行合同等。...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的范围?

律师分析: 经济裁员的范围包括: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职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的条件

法律分析: 经济性裁员条件: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的条件

法律分析:经济性裁员的条件: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之一;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的范围

法律解析: 经济裁员的范围包括: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职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的范围

法律分析:经济性裁员的范围:_x000D_ 1、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_x000D_ 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_x000D_ 3、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等。...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的范围

法律解析: 经济裁员的范围包括: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职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补偿?

律师分析: 经济性裁员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法律...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经济补偿金

根据以上文章内容,主旨可以概括为:根据《劳动合同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存在差异。...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是怎样的

法律解析: 经济性裁员是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裁员行为。经济性裁员需要符合相应的条件并听取职工意见,同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员方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查看全文

经济性裁员是怎样的?

律师分析: 经济性裁员是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裁员行为。经济性裁员需要符合相应的条件并听取职工意见,同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员方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