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工伤申报期,如何申请工伤?

律师回答

超过工伤申报期怎么办

1、用人单位超过工伤申报期没有申请工伤认定的,工伤职工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工伤申报逾期了怎么办

如果是未进行工伤认定不是因为工伤职工或者死亡职工其近亲属自身原因而未进行工伤认定的,非因自身原因即不是因为自身主观上怠于申请,而是因为客观原因如法定期限内一直在住院治疗的缘故未申请等情形,工伤职工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仍有权提起侵权赔偿诉讼,请求用人单位按照人身损害予以赔偿。

工伤申报超期了怎么办

1、工伤认定超期可以找单位赔偿。工伤认定单位办理的期限是30日,如果单位不办理,本人可以在一年内申请,要有医院诊断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工伤认定申请书等,具体可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伤认定机构咨询。2、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工伤申报由谁申请

工伤申报一般由公司负责,公司没有申报工伤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都可以申报工伤。法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申报过期了怎么处理

工伤认定过期,可以按人身损害赔偿提起诉讼。《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申请人如何申报工伤

法律分析:申请人申报工伤的办法:单位应在三十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的申请,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书、劳动合同等材料;经审查属实的,就可以认定为工伤;如果单位不申请的,则职工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依法提出申请。...查看全文

个人申报工伤如何申请

个人要申报工伤的,需要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1年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医院的诊断证明等材料。但前提是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申报。...查看全文

个人申报工伤如何申请

个人要申报工伤的,需要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1年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医院的诊断证明等材料。但前提是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申报。...查看全文

个人申报工伤如何申请

法律分析:个人要申报工伤的,需要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1年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医院的诊断证明等材料。但前提是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申报。...查看全文

个人申报工伤如何申请

个人要申报工伤的,需要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1年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医院的诊断证明等材料。但前提是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申报。...查看全文

工伤申报期限已过,能否报销?

工伤超过申报期限可向用人单位要求赔偿,但用人单位可免责。工伤申报期限为事故发生后30天内,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相关材料。用人单位必须在职工医疗终结后一年内报销工伤医疗费用,后续治疗需向劳动能力鉴定部门申请。申请拨...查看全文

如何申报工伤

法律分析:   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七条 ...查看全文

如何申报工伤

申请人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供相关的材料。 二、工伤申报受理 1、保险科接到申请后15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受理,对不属于本管辖的告知申请人。 2、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在30日内补齐材料。...查看全文

如何申报工伤

如何申报工伤 一、工伤申报申请 申请人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供相关的材料。 二、工伤申报受理 1、保险科接到申请后15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受理,对不属于本管辖的告知申请人。 2、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查看全文

工伤如何申请

法律分析:   工伤申请有以下流程:1、在发生工伤的48小时内向当地劳动保障局医疗部门报告工伤情况;2、由单位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写清楚员工的基本信息、事故时间、诊断时间和具体事故经过;3、填写《事故情况记录表》,由事故现场负...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已过,如何救济?

工伤认定申请超时,劳动者可向法院起诉,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劳动者及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故发生或职业病诊断后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若无工伤赔偿途径,可考虑民事侵权赔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单位应在事故发生或职业病诊断后30...查看全文

工伤申报过期应该如何处理?

1、用人单位申报工伤的期限已过,由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申请过期如何办理?

律师解答: 因为用人单位工伤认定申请过期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再次申请工伤认定;非基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主观原因工伤认定申请过期的,可以延长申请时间;最后申请时间仍然过期,可以按人身损害赔偿提起诉讼。 ...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申请过期如何办理?

法律解析: 因为用人单位工伤认定申请过期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再次申请工伤认定;非基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主观原因工伤认定申请过期的,可以延长申请时间;最后申请时间仍然过期,可以按人身损害赔偿提起诉讼。 ...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已过期两年,如何办理赔偿申请?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超过法定申请期限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而丧失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职工,其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处理意见:一是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直接驳回起诉;二是直接认定工伤,由用人...查看全文

工地受伤如何申报工伤

法律分析: 劳动者在工地受伤的,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法...查看全文

工地受伤如何申请工伤?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及补偿:先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再向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提交相关材料;若有残疾影响劳动能力,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不同伤残等级,获得医疗费、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等补偿。...查看全文

工伤如何申请工伤鉴定

法律分析:职工发生工伤后,可由用人单位在三十日内去申请工伤鉴定,由社保行政部门在受理后及时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如果单位没有按规定申请的,则可由职工在一年内去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法律依据:《《工...查看全文

工伤期限已过,还能申请赔偿吗?

工伤认定时限及救济途径:单位应在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超过30天不超过1年单位可申请,费用由单位承担。单位不申请认定,职工可在1年内向社保部门申请。超时,可通过民事侵权赔偿途径寻求救济。...查看全文

员工工伤如何申报

法律分析:一、员工工伤如何申报?员工出现工伤时,用人单位可以在发生工伤30天内申报工伤,用人单位不申报的,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申报。申报时提供诊断证明、劳动关系证明等材料。《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史衍津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经济纠纷、经济纠纷

已服务16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