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生育津贴怎么算2024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二胎生育保险报销标准,女职工顺产、早产可享受90天生育津贴,难产及剖宫产手术增加15天津贴,多胞胎生育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15天津贴,妊娠流产、引产享受30天津贴,妊娠因病流产享受30天津贴。此外,还有生育营养补贴300元,围产保健补贴700元。一次性生育补贴方面,流产为400元,顺产为2400元,难产和多胞胎生育为4000元。
二胎生育保险报销标准
一、产假
1、女职工顺产、早产,享受90天生育津贴;
2、难产及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15天生育津贴;
3、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15天生育津贴;
4、妊娠流产、引产,享受30天生育津贴;
5、妊娠因病流产的,享受30天生育津贴。
二、生育营养、围产保健补贴
1、生育营养补贴300元;
2、围产保健补贴700元。
三、一次性生育补贴
1、流产400元;
2、顺产2400元;
3、难产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
延伸阅读
2023年二胎生育保险的申请流程和条件是需要根据具体政策来确定的。一般而言,申请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享受该保险政策的福利。具体条件可能包括:持有有效的身份证件、符合生育年龄要求、已经生育一个子女且符合规定的间隔时间、参加了社会保险等。申请流程可能包括:填写申请表格、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提交申请材料、等待审核和批准。具体的流程和条件可能会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您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或保险机构,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结语:二胎生育保险的报销标准根据具体政策而定。女职工在顺产、早产时可享受90天生育津贴,难产和剖宫产手术增加15天津贴,多胞胎生育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15天津贴。妊娠流产、引产享受30天津贴,妊娠因病流产享受30天津贴。此外,还有生育营养补贴300元和围产保健补贴700元。一次性生育补贴方面,流产为400元,顺产为2400元,难产和多胞胎生育为4000元。具体申请流程和条件请根据当地政策和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咨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21修正):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二十一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前款规定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或者由社会保险予以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21修正):第四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三十一条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奖励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单位落实的,有关单位应当执行。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按照规定应当享受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奖励扶助的,继续享受相关奖励扶助,并在老年人福利、养老服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先和照顾。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决议: 第六条 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百分之三十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青岛二胎生育津贴标准2024

现在我国已经开始实施二胎政策,准许政策范围内的可以生育二胎,因此很多人都开始孕育二胎,而生育二胎遇到的首先问题就是二胎生育险,毕竟生育二胎费用比较高,因此二胎生育险是否可以报销以及二胎生育险报销标准...查看全文

二胎生育津贴怎么领取

在一般情况下,生育二胎可以享受国家的津贴和补助。国家补助金额根据当地政策而定,主要来自生育津贴。各地的生育津贴标准不同,通常遵循国家性的补助政策,也可能有地方政府推出的补助政策。除了生育津贴,夫妻生育二胎还有可能获得计生部门的其他...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怎么算2024

生育津贴是“基数除以30乘以产假天数”。 生育津贴领取条件为: 1、符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如果是超生的话则不可以领取; 2、符合计划生育的流产、宫外孕等可以领取生育津贴,但如果是未婚先孕流产,则不可以领取; 3、生育前缴纳生育保...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怎么算2024

生育津贴怎么算2024?      生育津贴 = 参保职工本人终止妊娠之月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 ÷ 30天 × 产假天数。其中,产假天数为生育津贴的发放天...查看全文

合法生育二胎生育津贴怎么领?

律师分析: 依照我国相关条例规定,只要满足我国生育要求的,无论是一胎还是二胎都是有生育津贴的。所谓的要求就是:要连续一年不间断的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这样才能申请生育津贴。一般来说生育保险覆盖了生育医疗费用与生育津贴两个部分,详情如下...查看全文

合法生育二胎生育津贴怎么领

我国规定符合生育要求的人,无论一胎还是二胎,都可获得生育津贴。具体要求是连续一年缴纳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包含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医疗费用有上限约5000元。生育津贴的金额计算公式为单位平均缴纳工资基数÷30×产假天数。...查看全文

合法生育二胎生育津贴怎么领

法律分析:合法生育二胎生育津贴的领取方式:连续一年不间断的足额缴纳生育保险,在生育一年内,根据本人工资标准,参照当地生育津贴标准予以领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查看全文

双胞胎生育津贴怎么算?

律师分析: 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单位予以补偿。补偿标准为:女职工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顺产分娩或妊娠不足7个月早产的,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难产及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查看全文

二胎有生育津贴吗

法律分析: 一般来说,符合二胎政策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女职工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有生育津贴的。根据相关的规定,二胎有生育津贴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参加生育保险累计满一年的职工,在生育(流产)时仍在参保的。不过,具体的情况还是需要结合相关...查看全文

宁波二胎生育津贴?

律师分析: 1、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2、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然后生育津贴下来,将与产假工资的差额补给员工,剩下的还是归企业。 【法律依...查看全文

北京二胎生育津贴?

律师分析: 1、符合国家或者本市计划生育规定;2、分娩前连续正常缴纳社保满9个月。补充说明:如连续缴费不足9个月,其生育或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但生育津贴由用人单位支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查看全文

北京二胎生育津贴

律师分析:1、符合国家或者本市计划生育规定;2、分娩前连续正常缴纳社保满9个月。补充说明:如连续缴费不足9个月,其生育或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但生育津贴由用人单位支付。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生二胎有生育津贴吗

法律分析:   符合生育政策的二胎仍然可以继续享受生育津贴。根据现行生育保险政策规定,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女职工,在分娩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只要用人单位已为其参加生育保险且连续不间断正常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满10个月,就可以报销...查看全文

生二胎的生育津贴金额

生二胎时,国家的补助主要包括生育津贴、医疗费、营养补助和一次性补贴。领取生育津贴需要符合条件并办理生育登记手续。津贴金额根据产假期限和员工平均工资计算,难产、多胞胎等情况有额外补贴。流产的津贴发放也有不同标准。...查看全文

二胎是否有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是根据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给职业妇女的,享受生育津贴的情形包括女职工生育产假、计划生育手术休假等。对于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申请时需提交书面申请,包括个人及单位信息、仲裁请求、...查看全文

2023广西二胎生育津贴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是一项强制义务,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自愿履行,不需要法律和社会过多干预;然而,对于少数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需要动用社会公力来强制履行。...查看全文

二胎生育是否有津贴?

生二胎有生育津贴和产假,根据当地政策确定补助标准。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提供补助,包括生育津贴和计生部门的补助。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符合法律规定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和其他福利待遇。女职工生二胎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难产和多胞...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怎么计算2024?生育津贴计算方法如下

生育津贴怎么算? 生育津贴 = 参保职工本人终止妊娠之月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 除 30天 乘 产假天数。其中,产假天数为生育津贴的发放天数,且不同地区的产假天数有所不同。比如说,北京的生育天数为128天,难产加15天,多胞胎...查看全文

2024深圳生育津贴怎么算

深圳生育津贴根据假期天数和工资计算,包括正常产假98天、晚育假增加30天、难产假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假增加15天等。生育津贴是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支付标准根据地区的生育保险社会统筹情况而定,一般为9...查看全文

广东生育津贴怎么算2024

律师分析: 根据《广东省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办法》相关规定,广东省的生育津贴计算公式是:生育津贴=上一年度广东省职工月平均工资×补助比例。其中,补助比例为80%,即生育津贴为上一年度广东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栗艺涛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161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