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与伤残鉴定

律师回答
摘要:工伤认定后,劳动者需等待伤情稳定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否则鉴定机构可能不受理或无法出具结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工伤确认后,治疗伤情稳定后即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一般情况下是工伤认定后立即做伤残鉴定,但是如果劳动者的伤情稳定还没有稳定,那么就要等到伤情稳定后再申请。如果伤情没有稳定就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要么是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不受理,要么是劳动鉴定机构也不会出具鉴定结论。
因此,申请工伤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的时间是在确认为工伤后,根据治疗情况伤情稳定后,就可以马上申请能力鉴定鉴定鉴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延伸阅读
工伤认定与伤残评定程序解析
工伤认定与伤残评定程序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对发生在工作中的意外伤害进行认定和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一系列步骤。首先,工伤认定程序包括事故报告、调查取证、医学鉴定等环节,旨在确认事故是否属于工伤范畴。其次,伤残评定程序通过医学鉴定、评估伤残程度等手段,确定工伤事故造成的身体损害程度。这些程序的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相应的工伤赔偿和福利待遇。工伤认定与伤残评定程序的规范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工伤认定与伤残评定程序的规范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因此,申请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时间应在确认为工伤后,根据治疗情况伤情稳定后,及时提出申请。工伤认定与伤残评定程序的准确实施,能确保劳动者获得应有的工伤赔偿和福利待遇,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六条 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近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近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前款规定的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近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以及前款规定的童工或者童工的近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工伤认定与伤残鉴定时限

工伤鉴定结果通常在60天内出具,单位应承担工伤治疗费用和工资,伤残等级对应的赔偿标准可获得一次性补偿金。工伤认定申请需在30日内提出,特殊情况可延长至30日。工伤职工可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劳动保障部门应在60天内作...查看全文

有关工伤认定与伤残鉴定的资讯

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是同一概念,即当事人已经进行了伤残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一种评定劳动者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方法,由劳动鉴定机构根据国家鉴定标准、有关政策和医学科学技术进行综合评定。工伤认定通过后在劳动能力鉴定部门进行伤残鉴...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与伤残鉴定的时间限制

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的申请时限规定:治愈出院前做出工伤认定的,需在治愈出院后1个月内申请;治愈出院后做出工伤认定的,需在做出工伤认定书之日起1个月内申请。...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与伤残鉴定:相关问题及解答

工伤认定后需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法律规定,工伤职工在伤情稳定或停工留薪期满后,若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应及时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与伤残鉴定的关系是怎样的?

工伤认定后可以进行伤残鉴定,具体程序如下:工伤医疗终结后三十日内提出申请;医疗终结后作出工伤认定后三十日内提出申请;申请旧伤复发鉴定的,在治疗终结前提出申请。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单位或个人对鉴定结论不服,可以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劳动能...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与伤残鉴定的区别及重要性

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在主体、前提条件和法律依据方面存在多个差异。工伤认定申请主体包括工伤职工本人、近亲属和雇佣单位,而伤残鉴定申请主体仅限于伤者本人。工伤鉴定的前提是已获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出具的职工工伤认定决定书,而伤残鉴定的前提是...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与工伤伤残鉴定的关系是什么?

工伤认定和工伤评定伤残等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伤认定是指当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活动中遭受的不良因素造成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进行认定。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与伤残程度鉴定去哪个部门?

工伤鉴定是在劳动者申请工伤鉴定后,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进行评定的程序。工伤鉴定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护理等级鉴定和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工伤认定后,需要到人社局工伤认定部门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

律师分析: 一、申请鉴定主体不同 工伤鉴定申请主体是已被认定为工伤的职工本人、近亲属、雇佣单位均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申请主体只能是伤者本人。 二、申请鉴定的前提条件不同 工伤鉴定的前提是,工伤申请鉴定主体已经取得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伤残鉴定标准

1、一级:器官缺失或完全丧失功能,其它器官不能代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或大部分不能自理者;2、二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者;3、三级:器...查看全文

没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吗?

工伤认定决定书是进行伤残鉴定的前提,没有工伤认定书无法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与公伤的区别在于主体关系、待遇确定依据、参保情况和待遇支付主体等方面。对工伤待遇纠纷可通过劳动争议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解决,对公伤待遇纠纷则...查看全文

伤残鉴定与工伤鉴定的关系

申请伤残鉴定后,一般不可再做工伤鉴定。工伤鉴定在劳动能力鉴定之前。工伤认定程序包括申报工伤事故和认定工伤两个步骤。劳动者应先接受治疗,伤情稳定后向工伤认定机关申请认定,被认定为工伤后可进行伤残鉴定和请求工伤赔偿。...查看全文

什么是伤残鉴定与工伤鉴定?

律师分析: 伤残鉴定的申请主体只能是伤者;工伤认定的申请主体可以是职工本人、近亲属和用人单位。伤残鉴定需要申请人提供公安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责任事故认定证明;工伤认定需要工伤申请认定主体已取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出具的,职工工伤认定决...查看全文

伤残鉴定与工伤鉴定的区别

伤残鉴定与工伤鉴定的区别:1、两者对应的申请人不相同,伤残鉴定只可以是伤者本人申请,而工伤鉴定是已经被认定工伤的员工本人、关系较近的亲属或者是其所在的单位等;2、两者申请鉴定的前提条件不相同;3、两者申请鉴定的法律依据、相关内容以...查看全文

伤残鉴定与工伤鉴定一样吗

一、伤残鉴定与工伤鉴定一样吗伤残鉴定与工伤鉴定是不一样的,工伤鉴定对职工的事故进行认定,看是不是因为工伤造成的,涉及到责任的划分。而伤残鉴定是对劳动能力进行鉴定,是赔偿的依据。二、工伤鉴定程序有哪些...查看全文

什么是伤残鉴定与工伤鉴定

伤残鉴定的申请主体只能是伤者;工伤认定的申请主体可以是职工本人、近亲属和用人单位。伤残鉴定需要申请人提供公安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责任事故认定证明;工伤认定需要工伤申请认定主体已取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出具的,职工工伤认定决定书。...查看全文

伤残鉴定与工伤鉴定的区别?

律师分析: 伤残鉴定与工伤鉴定的区别:1、两者对应的申请人不相同,伤残鉴定只可以是伤者本人申请,而工伤鉴定是已经被认定工伤的员工本人、关系较近的亲属或者是其所在的单位等;2、两者申请鉴定的前提条件不相同;3、两者申请鉴定的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工伤伤残鉴定与意外伤残鉴定的区别

工伤和意外伤残的伤残鉴定存在区别。工伤伤残鉴定由社保部门委托医院进行,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赔付主体是社保部门。而意外伤残鉴定由司法鉴定所进行,权威性较低,赔付主体是保险公司。法律依据和鉴定标准也不同。...查看全文

伤残鉴定必须认定工伤吗

法律分析:申请工伤鉴定首先必须要工伤认定,先做工作认定后,可以进行进行伤残鉴定,这在工伤保险条件中是有明确规定的,在确定工伤后,再进行伤残鉴定,后期可以按照工伤保险的相关情况来进行赔偿,具体情况可以向工伤鉴定部门咨询。 如果认定...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后多久伤残鉴定?

律师分析: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工伤认定后多久才可以进行伤残鉴定。伤残鉴定又名劳动能力鉴定,通常情况越早鉴定对劳动者越好。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