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关于Z实指数,这个概念,建议您看一下参考资料。183号令计算办法在《关于贯彻实施有关问题的具体办法》(京劳社养发[2007]21号)文件中规定了具体计算办法:这个公式可以按照几步来理解,第一步,理解什么是指数化:这个概念很重要。我们在计算整个连续缴费年限的平均缴费工资(其实就是社保基数)时,如果使用简单的算术平均是不合理的,因为每年整个北京市的水平不一样,去年的1000元与今年的1000元代表的在整个市的水平是不一样的。这里的1000元是绝对数,两个绝对数之间简单相加再平均不能真实反映缴费工资水平。所以我们就把缴费工资指数化,把绝对数变成相对数。办法就是用当年缴费工资除以对应年份职工平均工资(实际操作中:社保基数÷社平工资),所得是一个比值,>1表示缴费工资高于社平工资,<1表示低于社平工资;而比值的大小,则表明了该职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相对位置。而把历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因为这是相对数,所以简单相加并不会产生前述1000+1000的错误)求平均值,则得出整个缴费年限中该职工的缴费工资相对社会平均水平是怎样一个相对位置。把上述语言数学化,就得出了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的计算公式:C代表社平工资,X代表缴费工资基数,则缴费工资指数=Xn/Cn-1 ··········(式一)有人会问,这里怎么是n和n-1啊?因为职工当年(第n年)的社保基数是按照该职工上一年(第n-1年)平均工资核定的,所以当然应该比上上一年社平工资啊!式一只是某一年的指数,把每一年的指数做算术平均,就得出了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的计算公式: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第1年指数+第2年指数+......+第n年指数)÷N即=(Xn/Cn-1+......+X3/C2+X2/C1+X1/C0)÷N ······(式二)因为我们计发养老金时以现在的货币水平来发放,所以用现在的水平水平乘上整个缴费年限内基数平均指数,就得出了整个缴费年限内缴费工资的指数化平均值: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社平工资×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式三)综合来看,其实这个做法就是来源于金融学领域计算货币现值的方法,使历年缴费工资平均值更科学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