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审会去原单位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律师回答

2021年的文职招考已步入尾声,大部分单位也进入了政审阶段,最近很多考生都纷纷来问翠花儿,军队文职政审严格吗?都要审查些什么啊,亲戚有过不良记录对自己有影响吗?
      不要着急!今天的文章翠花儿就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政审到底是什么情况!
军队文职政审会去原单位吗?
会的,但是不用害怕,即使去到原单位,政审人员也只是去你的原工作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证明(某人曾在我单位工作,表现良好,无违法犯罪等等套话)盖个章就行了。另外除了会走访原单位以外,还会去到毕业院校、档案存放机构、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村(居)委会以及家庭
      在政审开始之前,需要你向用人单位提交这5个地方的地址和对接人姓名以及联系方式。政审人员去学校一般不需要陪同,而来到居住地一般可陪同走访,部分单位或秘密走访。而且政审一般会来两个人,主审一般是你入职之后的领导,另一位基本就是去年入职的文职人员。
有过出入境是否影响政审结果?正常的出入境是不会影响政审的,但是如果你与与国(境)外政治背景复杂的组织或人员有联系,被有关部门记录在案,是会影响政审的。
      而且军队文职人员每年会有1-2次出入境的资格,所以担心成为文职人员后不能出国游的小伙伴们可以放心,是可以正常进出的。
家中有人服刑是否影响政审?
      第一种:如果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中有服刑人员,但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罪行的,一般是不会影响到军队文职政审的。
      第二种:如果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中有服刑人员,违反以下国家法律规定的罪行的,是会对政审产生影响的。
      翠花儿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同一岗位还有其他考生进入政审,有可能会选择另一位无瑕疵的考生。
“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成员”包括哪些人?
      对于“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这两个概念,我们要清楚的是,法律方面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但通常可以理解为:是指跟你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和与你有密切联系的旁系亲属。其范围大致包括本人的父母(或抚养者)、配偶、子女、兄弟姐妹、岳父母(公婆)、伯叔姑舅姨、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等等。
      其次,要弄明白政治不合格的具体情形。按照《规定》的描述,是指“危害国家安全受到刑事处罚或为非法组织成员”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家人中有人服刑,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政审是否能过?
      翠花儿认为如果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中有服刑人员,但只要不是违反了以下国家法律规定的罪行的,一般是不会影响到报考军队文职的
      但政审有瑕疵人群,如果同一岗位还有其他考生进入政审,有可能会选择另一位无瑕疵的考生。
政治条件:
      《规定》按照严于征兵政治条件的原则,重点从信仰信念、政治立场、主要经历、现实表现、社会关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细化明确了10种政治不合格情形。主要包括:编造或传播有政治性问题言论;参加、支持民族分裂、暴力恐怖、宗教极端等非法组织和活动;与国(境)外政治背景复杂的组织或人员有联系,被有关部门记录在案;曾受到刑事处罚、行政拘留等;有涉及淫秽、色情、暴力和非法组织标志等文身;被开除公职、责令辞职、开除党籍、开除学籍、开除团籍或受到严重纪律处分;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成员因危害国家安全受到刑事处罚或为非法组织成员,等等。
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一、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二、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的;三、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四、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五、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的。
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
      一、组织、策划或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活动的;二、捏造、歪曲事实,发表、散布文字或者言论,或者制作、传播音像制品,危害国家安全的;三、利用设立社会团体或者企业、事业组织,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四、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五、制造民族纠纷,煽动民族分裂,危害国家安全的;六、境外个人违反有关规定,不听劝阻,擅自会见境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或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重大嫌疑的人员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2021军队文职管理岗位的参谋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随着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参谋岗位由文职人员担任。想应聘军队文职的考生,对参谋这个特殊岗位了解甚少,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参谋岗位简介...查看全文

关于“广东省电子居住证”,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自2024年6月1日起,广东公安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广东省电子居住证”,实现申领、签发、使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nbs...查看全文

医保报销单位会知道你的病吗?

不一定会知道。      1、医保报销只有自己可以进行医保的查阅,单位通常不会主动去查。     &...查看全文

关于《军队疗养工作暂行规定》有关政策,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聚焦服务备战打仗 构建新型疗养体系——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就修订《军队疗养工作暂行规定》有关政策答记者问...查看全文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机动车驾驶证年审制度已被取消,改为6年、10年和长期三种有效期限。如果驾驶人在记分周期内扣分,需在记分周期结束后的30天内进行年审,以清空扣分记录。初次领驾驶证的一审周期为6年,之后每10年一审,如果在相应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将...查看全文

在松江怎么申请职业技能提升补贴?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q1      补贴项目有哪些?      经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企业职业技能等...查看全文

辞职多久政审不会去原单位

法律分析:只要稳定工作过的单位都会去政审,与离职时间没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二十六条 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三)被开除公职的;(四)被依法列...查看全文

辞职多久政审不会去原单位

离职半个月不用去原单位政审。不是所有政审都要去现场政审。政审分为函审和面审。函审就是把你档案调过来,看看人事档案里面有没有什么考试作弊之类的违纪。面审是到你学校、居住地、前工作单位找你同事和领导谈话,当然档案肯定也还是要看的。 ...查看全文

你不知道的这些规定

限制高消费的主旨是禁止被执行人进行高消费行为,包括乘坐高级交通工具、入住高级场所、购买房产和非必需车辆、旅游度假、子女就读高费学校、购买高额保险等,以确保被执行人的消费行为符合生活和工作必需。...查看全文

网络直播平台需要什么资质?关于直播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近年来,网络直播平台凭借着丰富的形式、互动的真实感成为网络互动模式中的网红。要想通过直播平台分得一杯羹的企业需要获得哪些资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查看全文

酒驾不通知单位,单位会知道吗

法律分析: 会的,对于交警部门查获的酒驾类交通违法行为,办案民警在询(讯)问违法犯罪嫌疑人时,会将其工作单位、单位地址、住所地以及街道(乡镇)所在地等信息一一比对、核查,在对其开具《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一并开具《酒...查看全文

政审会到私企单位去吗

政审的主要内容: 1、对政审对象本人的政治历史及其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的审查; 2、政审对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 3、政审对象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主要表现; 4、对政审对象有无犯罪记录情况的审查。 政审工作一般应由基...查看全文

【涨知识】@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01      概念      1.涉税专业服务  &nbs...查看全文

酒驾单位会知道吗

视情况而定。对于在私企工作的话,如果司机是饮酒后驾驶,那只是承受行政处罚,交警不会通知单位,但如果是醉驾了,那么交警就会通知单位。对于公务员或者是在国企工作的司机,无论是饮酒后驾驶还是醉驾,交警都会通知单位。...查看全文

“零门槛”落户拉萨,这些政策你知道吗?

近日,在拉萨市扎细派出所召开的宣传会上,户籍民警再次向在场群众代表普及了拉萨市“零门槛”落户的政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的原则,全面取消城镇落户的条件限制,促进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  ...查看全文

你知道什么情况下会影响政审通过吗?

      今日问答:父母有哪些情况,会影响到高考政审通过?      一般孩子报考军...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职级有哪些你知道吗?

一、事业单位的职级分类      事业单位按照岗位性质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技术工岗位”。...查看全文

想知道单位社会保险号是什么?

单位社会保险号其实就是社保编号,企业办理完成社保登记之后,社保中心会发给企业的一串编码,这串编码一共18位,是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当地的社保局是可以查询到的,也能够到公司的人事部咨询,具体细节如下所示。 ...查看全文

你需要知道这些技巧

如何追回欠款: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是解决欠款纠纷的方法。保留欠款欠条等真实证据,若多次催讨无效,应在诉讼时效内向法院起诉。原告应提交起诉书和相关材料,并按照举证原则提供证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举证期限,当事人应及时提供证据,...查看全文

这些变化你需要知道

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严重情节构成犯罪,根据《刑法》和《专利法》规定,包括使用不存在、过期、无效专利号,标注他人专利号,伪造专利文件等。其中,使用他人专利号冒充他人专利的行为才构成犯罪。情节严重的标准包括违法所得超过10万元、给专利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