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者权益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平等就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福利等。其权利还涵盖参与工会、民主管理、义务劳动、劳动竞赛等。同时,劳动者也有义务完成任务、提高技能、遵守规程和道德。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互相依存,只有坚持统一才能体现其主人翁地位。
一、劳动者权益有哪些
1、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从用人单位得到的全部工资收入。)
3、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假期包括但不限于年假、婚假、丧假、病假、事假、工伤假);
4、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劳动者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8、劳动者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是指:
(1)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2)参加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
(3)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
(4)参加劳动竞赛的权利;
(5)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
(6)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
(7)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8)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
(9)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10)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二、劳动者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1、含义: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
2、内容:劳动者的义务主要包括:
(1)劳动者应完成的劳动任务;
(2)提高职业技能;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三、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国家的主人。
(2)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的,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劳动者在享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4)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延伸阅读
结语: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平等就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福利、劳动争议处理等。此外,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也十分重要,如参与工会、职工民主管理、社会义务劳动、科学研究等。劳动者的义务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遵守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职业道德。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坚持统一,才能真正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六十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七条 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 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什么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最有效途径?

法律分析:1、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达成新的协议或者有过错的一方改正错误,消除争议。2、调解。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调解。调解申请,应当自知道或...查看全文

什么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最有效途径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有劳动者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思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途径有与用人单位协商和解,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申请调解或者申请仲裁,向法院提起诉讼等。  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查看全文

劳动者有什么权益

一、劳动者有什么权益劳动者依照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享有以下基本权利:1、平等就业的权利,即符合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获得职业的权利;2、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查看全文

劳动者权益包括什么

法律分析: 《劳动法》第3条的规定,劳动者的个人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 6、享受...查看全文

劳动者权益基本有什么?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拒绝强令冒险作业。...查看全文

怎么维护劳动者权益

一、怎么维护劳动者权益1、知法懂法。劳动者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得知法懂法,知晓法律的条款,知晓法律的规定,不当法盲,一旦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后,就可以立即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查看全文

怎么保护劳动者权益

一、怎么保护劳动者权益1、知法懂法。劳动者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得知法懂法,知晓法律的条款,知晓法律的规定,不当法盲,一旦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后,就可以立即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查看全文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十大条款是什么

一、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十大条款是什么1、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7、10、11、14、82条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必须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劳动者个人权益有

法律分析: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一个公民既有劳动的权利,同时又有劳动的义务。 《劳动法》进一步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查看全文

劳动者权益有哪些

法律分析:劳动者权益有:_x000D_ (一)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_x000D_ (二)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_x000D_ (三)有休息、休假的权利;_x000D_ (四)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_x000D...查看全文

劳动者权益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劳动者权益有哪些1、劳动报酬权(1)劳动报酬权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关系,履行劳动义务,由用人单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及劳动力价值支付报酬的权利。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一方只要在用人单位的安排下按照...查看全文

劳动者个人的权益由什么组成

劳动者权益有: (一)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二)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三)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四)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五)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六)其他法律规定的合法权利。 ...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是否续签与劳动者权益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未续签并不一定获得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除非劳动者不同意续约,否则用人单位应给予补偿。劳动者应注意避免在空白文件上签字,以免影响维权。...查看全文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权衡

根据《劳动合同法》,工伤职工不需要解除劳动合同即可获得工伤赔偿。单位不得随意解除与工伤职工的合同,否则可能违法。如果劳动者自愿解除劳动关系且伤残达到五级以上,单位应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查看全文

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

一、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途径有:1.协商。劳动者在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可首先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2.调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的劳...查看全文

劳动者权益:先离职还是先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但当事人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会中断时效。若因不可抗力或正当理由无法申请仲裁,时效会中止。对于拖欠劳动报酬引发的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必须提出申请。...查看全文

劳动者权益投诉电话

劳动者投诉热线是12333,可投诉劳动纠纷。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或投诉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保密举报人身份。投诉可以书面或口头进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举报属实的可获奖励。...查看全文

劳动者权益投诉电话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投诉电话,劳动者可以拨打12333进行投诉举报,12333是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专用号码。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查看全文

劳动者权益保护电话

法律分析: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3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查看全文

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

1 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及社会活动期间也应当有权利取得工资。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