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律师回答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

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民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哪些服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事业单位,接受劳动部门的业务指导,是国家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针对残疾人劳动者,组织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如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二是为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提供服务和帮助,为其招聘残疾人提供便利。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下列服务:

(1)发布残疾人就业信息;

(2)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

(3)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康复训练、求职定向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

(4)为残疾人自主择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5)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受劳动保障部门的委托,可以进行残疾人失业登记、残疾人就业与失业统计;经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批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还可以进行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省级政府规定。招用残疾人低于法定比例的,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低保补助政策、标准:

1.残疾人城市低保补助: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残疾人员可全额享受低保待遇;

2.粮油供应帮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均享受每人每月40元的粮油供应帮困补贴;

3.残疾人农村低保补助:具有本市农业户口、上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区县当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均纳入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劳动能力的重残人员全额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相关法律规定

《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第八条,残疾人服务机构接收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前,应当对残疾人服务需求、身心状况等与服务相关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残疾类型、残疾等级和评估结果制定适合的服务方案,实施分级分类服务。

消费者维权都可以采取哪些途径

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限制消费后下一步法院会采取什么措施?

被限制消费后下一步后法院会在媒体上进行公告,设置举报电话或者邮箱,被执行人确有违法高消费限制行为的将执行拘留、罚款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残疾人康复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残疾人康复的基本途径有社区康复、机构康复、家庭康复。

(1)社区康复是以社区里的康复站点为基础开展残疾人康复的一项工作。我国的社区康复以街道、乡镇为实施,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支持、知识普及、用品用具以及康复咨询、转介、信息等多种服务。

(2)机构康复是指康复机构利用先进的设备和较高的专业技术,对残疾人开展身体功能、心理疏导、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康复。康复机构包括医疗机构设立的残疾人康复医学科室、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所等。这些康复机构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训练和职业培训等多种服务,是进行康复技术指导、开展人才培训、进行康复科学技术研究的骨干力量。其中,各级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力量,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

(3)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还必须依靠残疾人家庭成员的力量。要调动残疾人亲友的积极性,对残疾人进行生活自理、认知能力、语言交流、简单劳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省级政府规定。招用残疾人低于法定比例的,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低保补助政策、标准:

1.残疾人城市低保补助: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残疾人员可全额享受低保待遇;

2.粮油供应帮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均享受每人每月40元的粮油供应帮困补贴;

3.残疾人农村低保补助:具有本市农业户口、上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区县当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均纳入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劳动能力的重残人员全额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相关法律规定

《残疾人保障法》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机构。

残疾人办营业执照优惠政策有哪些

残疾人办理营业执照的优惠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六条,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国家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政府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法律分析:政府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残疾人就业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查看全文

政府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政府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残疾人就业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查看全文

政府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律师分析: 一是享受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通知》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型、微型企业,享受预留份额、评审中价格扣除、鼓励联合体投标、鼓励分包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但残疾人福利性单位本...查看全文

国家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所采取的收费优惠政策有哪些?

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国家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应当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并按照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具...查看全文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获取?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获取工作机会和就业权利提供便利,并保障其享有平等的劳动待遇和权益保护。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残...查看全文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获取

律师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获取工作机会和就业权利提供便利,并保障其享有平等的劳动待遇和权益保护。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残...查看全文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获取?

律师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获取工作机会和就业权利提供便利,并保障其享有平等的劳动待遇和权益保护。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残...查看全文

政府采取何种措施?

中国楼市调控政策实行“双向调控”,热点城市投机需求受抑制,非热点城市调控放松;保障房工作强化,共有产权房解决城镇化后顾之忧;限购等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并存。新型城镇化规划将导致房地产市场分化,新房市场增速下降,二手房需求增加,非传统...查看全文

国家在劳动就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扶持残疾人?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劳动就业方面,国家采取的扶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鼓励用人单位超过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2)国家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集中安...查看全文

政府采取了哪些就业救助措施?就业救助是否包括补助?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过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办法,给予就业救助。 由此可见,政府的就业救助措施有:贷款贴息、...查看全文

哪些行为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一、哪些行为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1、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行政机关负责人认...查看全文

哪些行为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分析:一、哪些行为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1、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查看全文

哪些行为可以被采取行政拘留措施?

1、扰乱公共秩序;2、妨害公共安全;3、侵犯人身或财产权利等行为4、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查看全文

哪些残疾人可以获得就业救助?救助措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特困残疾人可以获得补助。救助措施一般是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以及提供疾病治疗等等。法律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查看全文

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行政强制法的实施扩大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包括拆除违法建筑和强制执行金钱给付义务。现在不仅公安、国安、海关等机构有这个权力,其他广泛的行政机关也可以自行强制执行,如交通局拍卖扣押车辆抵缴罚款,国土局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等。...查看全文

残疾人就业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

为了鼓励各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鼓励和扶持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国家采取措施,对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在税收、信贷等方面依法给予优惠。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这些措施主要包括:(1)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查看全文

企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权利为反担保?

1、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企业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拥有的无形资产上。2、收益权的质押。销售增长稳定,回款保障率高的企业,其应收帐款的质押,如与电信部门,电力部门发生业务的企业。3、股权的质押。对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利润好,有品牌效应的企...查看全文

哪些违法行为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法》第16条第2款规定:违法行为情节轻微或无明显社会危害时,可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是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或紧急情况下,对人身或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如限制人身自由、查封财产等。...查看全文

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 )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残疾人就业。?

律师解答: 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以就业促进康复、以康复促进就业”的方针,这一方针旨在通过促进残疾人就业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康复状况,并为他们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具体措施包括:1.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国家通过各种培训机构和方式向残疾人提...查看全文

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 )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残疾人就业。

律师分析: 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以就业促进康复、以康复促进就业”的方针,这一方针旨在通过促进残疾人就业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康复状况,并为他们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具体措施包括:1.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国家通过各种培训机构和方式向残疾人提...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