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房屋买卖合同后的补救措施

律师回答
摘要:房屋买卖合同应按规定价格成交,价格欺诈无效。买卖合同成立后,双方应按约定交付款项。如出卖人存在欺诈行为或质量问题,买受人可重新议定价格或诉诸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合同应按规定办理手续,未办理手续不影响合同有效性。未履行义务的一方需承担责任。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也需办理相应手续。
价格欺诈,显失公平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买卖城市私有房屋,双方应当本着按质论价的原则,参照房屋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私房评价标准议定价格,经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同意后才能成交。买卖合同生效后,双方均不得因价格高低无故翻悔,应按合同议定的价款、期限和方式交付。但如果出卖人在房屋质量问题上有欺诈、隐瞒行为或在成交后发现内在质量问题的,买受人可要求同出卖人重新议定价格,协商不成的,可向法院起诉。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延伸阅读
法律程序中欺诈房屋买卖合同后的索赔与追诉
当发现欺诈房屋买卖合同后,受害方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寻求索赔与追诉。首先,受害方可以寻求合同的解除或修正,以恢复其权益。其次,他们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欺诈方进行赔偿。在法律程序中,受害方可以通过提交证据、出庭作证等方式来支持其索赔请求。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证据来判断欺诈是否存在,并决定是否给予受害方赔偿。在追诉方面,受害方可以向执法机构报案,协助调查人员进行调查,以便追究欺诈方的刑事责任。综上所述,法律程序为欺诈房屋买卖合同后的受害方提供了一种追求索赔和追诉的途径。
结语:价格欺诈,显失公平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受害方可依法追求解除或修正合同,恢复权益。另可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在法律程序中,提供证据支持索赔请求。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和证据判断欺诈,并决定是否赔偿。同时,受害方可向执法机构报案,协助调查追究欺诈方的刑事责任。法律程序为受害方提供了追求索赔和追诉的途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 商品房买卖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可以参照以下标准确定:
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间有关主管部门公布或者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同地段同类房屋租金标准确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丢失房屋买卖合同的补救措施

购房合同丢失后的处理方式取决于是否做了预售登记和办理了银行按揭。未做预售登记时,只需作废原合同并重新签订。预售登记前,报纸声明合同作废,三个月后注销并重新签订合同。预售登记后办理银行按揭时,除上述步骤外,还需与银行签订变更协议并质...查看全文

遭遇合同欺诈的补救措施

法律分析: 遭遇合同欺诈的补救措施: 1、合同双方协商变更或解除欺诈合同。但是协商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2、受欺诈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欺诈合同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查看全文

遭遇合同欺诈的补救措施

法律分析: 遭遇合同欺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 1、合同双方协商变更或解除欺诈合同。但是协商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2、受欺诈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欺诈合同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查看全文

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时的救济措施

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后,当事人可重新起诉。携带相关材料向法院申请立案,法院通知双方受理案件,当事人备好证据资料,法院通知开庭时间,当事人带齐资料到庭即可。...查看全文

存量房买卖合同丢失的补救措施

存量房买卖合同丢失如何补办?补办程序简单,可到开发商或房地局补办,提供原件复印件并盖章即可,法律效力同等。购房合同丢失不会带来大风险,但房产证丢失则会麻烦,办理抵押贷款或出售必须见到房产证原件。...查看全文

遭遇合同欺诈的补救措施有哪些

合同欺诈的补救措施:协商变更或终止合同。但当事人提出此类要求时,欺诈者往往会拒绝。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合同,并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发现对方有欺诈嫌疑的,应当及时起诉;起诉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收集证据、撰写起诉书等;...查看全文

房屋买卖合同中买方违约的救济措施

房屋买卖合同中,买方违约需承担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卖方可要求相应损失赔偿,赔偿额应相当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根据《民法典》规定,违约方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责任。赔偿额应相当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但不得超过预见到或应...查看全文

买卖合同中的欺诈防范措施

本文讲述了如何加强买卖合同管理以及签订买卖合同前的反欺诈措施。其中,加强买卖合同管理可以帮助单位及时解决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范不法分子利用合同进行欺诈。而签订买卖合同前的反欺诈措施则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审查,包括对方是...查看全文

房屋买卖合同诈骗后怎么补救

遇到合同诈骗如果被欺诈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中发现合同属于欺诈性的合同,对方有欺诈嫌疑的场合,且双方没有订立书面仲裁协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该欺诈性的合同无效。而且应当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一、个人之间著作权...查看全文

房屋买卖合同诈骗后如何补救

法律分析:房屋买卖被合同诈骗后,可以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查看全文

诈骗后的补救措施

在财产追回方面,存在三种情况。首先,如果赃款没有被挥霍且公安机关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那么全部赃款将会被追回并返还给被害人。其次,如果赃款的一部分被犯罪人挥霍,公安机关只能追回剩余部分,并将其返还给被害人。最后,如果赃款被全部挥霍,...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后的补救措施有哪些?

合同欺诈的处理方法包括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不予履行、中止履行、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并在此过程中注意起诉准备和申请诉讼财产保全,同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查看全文

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补救措施

租房中介备有合同备份,可复印一份。若中介拒绝提供,租户了解主要条款后,合同丢失影响不大,可继续履行并向法院起诉。通过房东租房,无合同也可凭租金证明、押金条证明合同存在。...查看全文

房屋租赁合同过期的补救措施

在房屋租赁期满后,重新签订合同或继续租赁,根据租赁合同约定,租赁关系可以延续,但租赁期限变为不定期,双方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房屋租赁期满后,重新签订合同或继续租赁,租赁关系延续,但期限变为不定期,双方有解除合同的权利。 房屋租赁期...查看全文

丢失房屋租赁合同的补救措施

住房合同遗失后,可以向备案机关复印,合同份数不影响法律效力。租赁合同只是证明租赁关系的一个强证据,还可以通过其他证明形成证据链。双方当事人都应按约定履行义务。...查看全文

房屋买卖中买方违约的救济措施

房屋买卖买方违约应赔偿卖方损失。根据合同约定,买方拒绝支付购房价款视为违约。卖方可主张违约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赔偿额应相当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利益,但不超过可预见的损失。若合同约定了违约金,应按约定执行;若违约金...查看全文

被诈骗后的补救措施

被诈骗后的补救措施有:1.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跟警察说明情况。2.保护好手中应有的证据,以便于警察的侦查。3.如果是通过银行卡被诈骗的,可以及时冻结自己的信用卡,向银行说明情况,申请撤销转账。被诈骗后的补救措施...查看全文

被诈骗后的补救措施

法律分析: 被诈骗后的补救措施有: 1.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跟警察说明情况。 2.保护好手中应有的证据,以便于警察的侦查。 3.如果是通过银行卡被诈骗的,可以及时冻结自己的信用卡,向银行说明情况,申请撤销转账。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解除房屋买卖合同的措施

我国法律规定的撤销合同情形及限制。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等情形。合同双方可协商一致撤销,否则可向法院起诉。撤销权存在时效限制,一年内未行使或放弃撤销权则限制生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查看全文

房屋买卖合同的解除措施

合同解除的条件包括双方协商、约定解除事由和法定解除条件。法定解除条件包括不可抗力和一方预期违约。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未行使则权利消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