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女儿可以继承土地吗

律师回答

出嫁的女儿对土地有继承权。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农村土地承包人依法批准使用承包土地,但没有。因此,版权农村承包人的土地不属于个人遗产,不能继承,只能依法转让。已婚女性依法具有娘家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依法具有娘家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与父母属于以家庭为单位承包集体的,父母死亡后的土地可以由已婚女性和其他家庭成员继续承包经营;已婚女性户口已迁出,并在婚居地分包到土地上,或与父母不属于承包人的,不能将父母死后的土地转让给名下使用。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继承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规定:
对于家庭承包,只有林地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才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而耕地或草地等农用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继承。家庭承包是以户为单位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期内家庭的某个或部分成员死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由发包方收回承包地。对于其他方式的承包,在承包期内,承包人死亡的,其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理由在于,其他方式的承包通常是以承包人个人的名义而非农户进行的承包,因此承包人死亡的,其继承人自然可以继承。
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物权,根据《民法典》规定,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土地承包经营权系用益物权,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应当遵守法律有关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规定。所有权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所谓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并非拥有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只能由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行使所有权。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特征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可以根据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的承包两种不同的方式,分为两类: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必须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或“农户”(家庭),并且是承包地所属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地、荒山、荒丘、荒滩农村土地的,承包方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
2、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存在于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土地或者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的权利。换句话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标的,是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土地或者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而不是其他财产。有的集体组织按承包人承包土地的数量,作价或者不作价地分给承包人部分耕畜、农具或者其他生产资料,这是附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
3、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承包使用、收益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土地或者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的权利。
4、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或者其他生产经营项目而承包使用、收益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权利。这里的种植,不仅是指种植粮食、棉花等作物,也包括树木、蔬菜等。另外,在承包的土地或者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经营林业、牧业、渔业等,都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范围。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嫁出去的女儿有继承土地权吗

出嫁的女儿对土地没有继承权。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个人对土地不具备所有权,仅享有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属于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法律依据 《宪法》第...查看全文

嫁出去的女儿有土地承包权继承权吗

法律分析: 出嫁的女儿对土地没有继承权。根据法律规定,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个人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仅享有其使用权和收益权,它不属于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_...查看全文

嫁出去的女儿可以继承遗产吗

出嫁的女儿对于父母的遗产有继承权。法定继承中,继承权男女平等。对于父母的遗产,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也不论已婚或是未婚,在继承父母的遗产时,女儿与儿子享有平等的权利。在具体实践中,父母亲的遗产,没有遗嘱的,由配偶、子女、父母继承。女...查看全文

嫁出去的女儿能继承宅基地吗

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政策就已经在我国全面推行了,到如今,也已实行几十年,现在农村的家庭以独生子女或两女户居多,那么很多农民朋友关心的问题也就来了,如果一个家里只有女儿,等女儿嫁出去了,能继承父母在农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吗? ...查看全文

嫁出去的女儿有继承权田地吗?

嫁出去的女儿没有田地继承权,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不是个人财产,是不能继承的。与女儿是否出嫁没有关系。责任田是集体分给农户承包的。承包人去世,责任田尚在承...查看全文

嫁出去的女儿有没有土地承包权继承权

法律分析: 嫁出去的女儿没有土地承包权继承权。在我国,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经济组织,个人仅享有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因此土地不属于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不能进行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查看全文

嫁出去的女儿还有土地吗

嫁出去的女儿没有田地继承权,这并不是因为女儿已经出嫁,而是因为农村田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这并不是个人财产,根本就不能被继承。如果女儿的户口并没有迁出,家里面只有女儿这一个孩子的话,在父母去世之后,家里面的田地会被村委会收回。...查看全文

嫁出去的女儿有继承权吗

法律分析: 嫁出去的女儿有继承权,且属于第一顺序可以平分遗产,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嫁出去的女儿有继承权吗

法律分析: 嫁出去的女儿有法定继承权,且属于第一顺序可以平分遗产,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嫁出去的女儿可以继承父母的财产吗

法律分析:1、能,嫁出去的女儿能继承父母的遗产。 2、子女都是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嫁出去的女儿按照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父母的遗产,而且是第一顺序继承人。 3、所谓继承权主体,也就是享有继承权、能行使继承权的主体。 4、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出嫁女儿的遗产继承给女儿可以吗?

只要有遗嘱指定女儿继承,或者无任何遗嘱前提,女儿都有继承权和继承份额。继承权和是否是女性,是否出嫁没有关系。被继承人的女儿和儿子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并不因为女儿出嫁而失去继承权。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一般均分,如果有继承人在被...查看全文

外嫁的女儿有土地继承权吗

土地是没有继承权的,在中国土地是归国家和集体所有。老人的财产,只要是法定继承顺序继承的,那么继承权跟嫁人没有嫁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不管是亲生子女还是继生子女,都享有一样的继承权,并且是平等的继承权。 ...查看全文

外嫁的女儿有土地继承权吗

一、出嫁女儿是否有权继承父母的土地和宅基地 1、出嫁女儿有权继承父母的土地和宅基地。但是宅基地只能继承使用权,因为所有权不是属于个人。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2、《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1)第一...查看全文

出嫁女儿可以继承娘家的宅基地吗

一、出嫁女儿是否有权继承父母的土地和宅基地 1、出嫁女儿有权继承父母的土地和宅基地。但是宅基地只能继承使用权,因为所有权不是属于个人。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查看全文

女儿出嫁可以继承农村的宅基地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宅基地所有权不属于使用人,不属于其遗产,不能被继承,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二条、三百六十三条,宅基地上的房屋等建筑属于使用人所有,可以作为遗产继承,而根据第一千一百...查看全文

出嫁的独生女儿可以继承宅基地吗?

2.出嫁的独生女儿可以继承宅基地吗?      分情况看。出嫁的独生女户口如果迁出本村,只能继承父母宅基地上的房子,如果房子倒塌,则由村集体收回宅基地;如果出嫁...查看全文

女儿出嫁后娘家的土地有权继承吗

法律分析: 女儿出嫁后娘家的土地不能继承,但可以继承土地上的房屋。娘家的土地通常包括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九条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查看全文

女儿出嫁后娘家的土地有权继承吗

法律分析:女儿出嫁后娘家的土地是无权继承的。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城市市区土地所有权由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另有规定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任何组织、个人、单位均不得对土地所有权进行处分。但对于该土地所涉及的房屋、农...查看全文

女儿出嫁后娘家的土地有继承权吗

女儿出嫁后娘家的土地有没有权利继承的问题,要根据以下情况判断:1、如果已经单独立户,成为家庭承包方的代表人,就没有原家庭土地使用权的继承权;2、如果是出嫁女,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其在原居住地的承包地不...查看全文

女儿出嫁可以有继承权吗?

法律分析: 女儿出嫁可以有继承权,遗产一般是由第一顺序平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