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与工伤的赔付原则及注意事项

律师回答
摘要:交通事故与工伤竞合时,劳动者可以要求驾驶人员赔偿,同时也可以通过公司要求工伤赔偿。然而,无论哪种赔偿方式,都必须依法进行,相关法律包括《工伤保险条例》等。
一、交通事故与工伤竞合怎么赔?
交通事故与工伤竞合是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了医疗费、丧葬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误工工资的,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应待遇(交通事故赔偿的误工工资相当于工伤津贴)。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先期垫付有关费用的,职工或其亲属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应当予以偿还。
二、相关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符合本条第三款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当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又属于工作性的伤害,那么对于劳动者来说,一方面是可以要求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人员进行赔偿,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公司来要求工伤赔偿,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赔偿,都必须要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相关的法律有工伤保险条例等。
延伸阅读
结语:交通事故与工伤竞合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可要求交通肇事者进行赔偿,并可通过公司要求工伤赔偿。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规定了工伤治疗、费用支付等具体细则。需要注意的是,已获得交通事故赔偿的医疗费、丧葬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和误工工资等待遇,在工伤保险方面不再支付。企业或工伤保险机构先期垫付费用的,职工或其亲属需偿还。因此,在处理交通事故与工伤竞合时,务必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以确保合法权益的维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四十二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四十一条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四十五条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交通事故中的人伤赔偿项目及注意事项

交通事故人伤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残疾赔偿金、康复费等,死亡赔偿还包括丧葬费、生活费等。具体赔偿项目根据伤害程度而定,赔偿数额与伤害严重程度相关。...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保险赔付流程及注意事项

车险综合改革指导意见规定,交强险对于交通事故责任方的赔偿限额为18万元死亡伤残赔偿、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对于无责方的赔偿限额为1.8万元死亡伤残赔偿、1800元医疗费用赔偿。同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要求保险公司...查看全文

加班工资的支付原则及注意事项

根据《劳动法》,支付加班工资的标准有三种情形:一是延长工作时间,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二是休息日工作且不能补休,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三是法定休假日工作,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伤残赔偿标准及注意事项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赔偿需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和相关法律规定计算,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失赔偿。...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及注意事项

交通事故赔偿包括人身损害、致残、死亡和精神损害。人身损害赔偿涵盖医疗费、误工费等,计算标准根据实际损害程度和治疗证明确定。致残赔偿根据伤残等级,包括赔偿金、辅助器具费等。死亡赔偿还包括丧葬费、生活费等,被抚养人生活费根据劳动能力和...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皮外伤赔偿标准及注意事项

交通事故皮外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财产损失按市场价格计算。具体计算方式如下:1、医疗费:按治疗所需费用计算。2、误工费:按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国家机关标准计算。4、交通费:按实际必需费用计算...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赔付注意哪些事项?

法律解析: 1、当事人应与鉴定人员积极配合,主动提供相关的伤情资料、物证和检材,如实接受鉴定人员的询问、调查和检验2、在鉴定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提供伪证,如提供伪证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3、当事人不得...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赔付注意哪些事项?

法律解析: 1、当事人应与鉴定人员积极配合,主动提供相关的伤情资料、物证和检材,如实接受鉴定人员的询问、调查和检验2、在鉴定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提供伪证,如提供伪证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3、当事人不得...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赔付注意哪些事项?

律师解答: 1、当事人应与鉴定人员积极配合,主动提供相关的伤情资料、物证和检材,如实接受鉴定人员的询问、调查和检验2、在鉴定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提供伪证,如提供伪证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3、当事人不得...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及注意事项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注意事...查看全文

处理交通事故工伤的方法及赔偿原则

根据相关法规,交通事故工伤赔偿认定需满足条件,申请时限有限。赔偿原则包括避免重复支付和返还垫付费用。受害者可同时向肇事司机索赔和享受工伤赔偿,但具体赔偿先后顺序需根据当地规定。...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理赔注意事项?

律师分析: 1、不要随意包揽事故责任 有的车主认为有保险公司赔付,因此将所有的责任全部承担。实际上,保险公司根据车主承担的责任轻重制定了不同的赔付比例。 2、切忌先修理后报销 一些车主在出险后为了节省时间和麻烦先找修理厂,修完车后...查看全文

流程、原则与注意事项

合同终止的流程:通知对方终止合同事由和时间;对方收到通知后,无异议的,合同自约定的时间终止;有异议的,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终止行为的效力。根据《民法典》规定,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时应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赔偿的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

交通事故赔偿要注意责任分配、先报案后修车、慎重选择修理厂、不计免赔有限制。请求赔偿时要申请财产保全、先予执行、选择管辖法院、保存相关证据。受害人可获医疗费、误工费等赔偿,具体数额需律师参与计算。请咨询专业律师保障合法权益。...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损伤后注意的事项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损伤后最要注意的就是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如果伤情很严重,有留学或者其他烧伤之类的情况,在医生来之前,自己需要先做好自救,防止在医生来之前加重伤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伤残评估流程及注意事项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程序包括委托鉴定机构、提供材料和缴纳费用、鉴定过程、领取鉴定报告。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和《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伤残评定和财产损失评估由当事人委托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财产损失较大涉嫌刑事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查看全文

工伤保险赔付方法及注意事项

工伤认定申请及赔偿范围: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向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工伤者需在一年内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经医疗终结后,县级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根据结果计算赔偿。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伙食补助、交通、食宿费、辅助...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致死赔偿标准及注意事项

车祸当场死亡的赔偿标准包括:死亡赔偿金按受诉地居民收入标准计算,丧葬费按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计算,不构成刑事犯罪的还可获得精神抚慰金,数额由法官酌情判决。...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赔偿应注意的事项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赔偿时,要注意下列事项:保护好现场,及时报警及急救,以便交警部门查清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双方责任的认定,当事人或委托当时在现场的以及及时向交警部门反映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赔偿应注意的事项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赔偿应注意的事项为保护好车祸现场,及时报警及急救,以便交警部门查清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双方责任的认定,当事人或委托当时在现场的以及及时向交警部门反映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