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批准逮捕,如何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律师回答
摘要:社会无危害性的犯罪嫌疑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可以不予逮捕。具体情况包括:缺乏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或者证据不足以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犯罪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或者不负刑事责任;犯罪行为不符合刑法规定,或者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的危害行为;采取其他措施可以防止社会危险性。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应按照法律规定释放嫌疑人,并进行相应的说服教育。
一、对社会无危害性不批捕后有哪些法律规定
(1)不符合本法第79条第1款规定的逮捕条件
1、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侦查机关查获的犯罪嫌疑犯罪的证据达不到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程度,或者根本没有证据,或者虽有证据,但证据不能相互印证,也不能查证属实,无法得出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唯一结论,不符合"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条件,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2、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虽有社会危害性,但依照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如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等;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虽有社会危害性,但依照刑法规定不认为是犯罪的,如由于不可抗力或不能预见的原因而造成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就不应负刑事责任;虽有犯罪事实,但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的,上述四种情形,均属于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情形,不符合"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条件,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3、虽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但不可能判处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刑罚的,也应作出不批捕的决定。
4、虽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方法,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没有逮捕必要的,也应作出不批捕的决定。
在我国的犯罪案件的办理中,相关的当事人如没有具备相关的社会危害,或者相关的条件时,公安机关应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对这类人进行相应的释放,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办案程序,对这类案件嫌疑人进行相应的说服教育。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对于社会无危害性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作出不批捕的决定。这包括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情况,犯罪嫌疑人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情况,以及无法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或可以采取其他方法防止社会危险性的情况等。在我国犯罪案件的办理中,根据法律规定,对这类人进行释放,并进行相应的教育是合法的。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章 执行刑罚 第四节 对又犯新罪罪犯的处理 第三百一十六条 被剥夺政治权利、管制、宣告缓刑和假释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对留看守所执行刑罚的罪犯,因犯新罪被撤销假释的,应当根据侦查、审判需要,由犯罪地看守所或者原执行看守所收监执行。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节 技术侦查 第二百七十一条 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侦查人员或者公安机关指定的其他人员隐匿身份实施侦查。
隐匿身份实施侦查时,不得使用促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方法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的法律文书制作逮捕证并立即执行。必要时,可以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协助执行。执行逮捕后,应当及时通知决定机关。
公安机关未能抓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应当将执行情况和未能抓获的原因通知决定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逃的,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撤销逮捕决定之前,公安机关应当组织力量继续执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未成年人如何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原则上所订立的协议是无效的,但如果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则该协议将变为有效。对于年龄在8到16周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如果签订的协议仅涉及获利益处,那么该协议是有效的,而其他类型的协议则仍需经过...查看全文

逮捕后如何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介绍了犯罪嫌疑人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可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的程序。取保候审需要本人或家属及聘请的律师向办案机关提出申请,办案机关填写《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并经县市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出保证人或提交保证金,经办案机关审查。如果本...查看全文

行人权益受到侵犯,如何保护自己?

机动车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时未停车让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罚款100元,记3分;机动车转弯未让直行车辆、行人先行,罚款200元,记3分。...查看全文

如何确保自己的权益

对于可能判处刑罚的个体,包括管制、拘役、独立适用附加刑或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可以考虑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以避免社会危险性;此外,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以及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的情况,也可以考...查看全文

遭受辱骂时如何确保自己的权益?

录音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可以报警或起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还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辱骂他人构成侮辱罪,处罚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轻微辱骂构成民事侵权,处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者可构成侮辱罪。《民事诉讼法》规定...查看全文

任何公民非经什么批准不受逮捕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逮捕,是指检察院、法院批准或决定,公安机关执行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查看全文

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商标权不受侵犯

企业保护自己的商标权不受侵犯的方式:      1、及时办理商标注册手续,且应当包括相似商标;    &nbs...查看全文

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商标权不受侵犯

法律分析:企业保护自己的商标权不受侵犯的方式:_x000D_ 1、及时办理商标注册手续,且应当包括相似商标;_x000D_ 2、突出使用注册商标,避免三年内不使用;_x000D_ 3、定期对内开展商标权相关法律规定的培训工...查看全文

兼职时如何确保自己的权益?

兼职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但可以口头约定。兼职人员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保。兼职与本职工作无关,不重复缴纳保险。用人单位可与兼职人员口头约定或签订兼职协议,不缴纳社保。重复购买保险需避免。...查看全文

离职后如何确保自己的权益?

被辞退书面通知或通告是作为证据的重要依据。如果无法获取这些证据,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要求单位提供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办理档案和社保关系转移手续,同时保留工作交接单等。...查看全文

在未经批准逮捕后,如何提出取保候审申请?

不批捕后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公安机关需立即释放,但可要求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不予批捕情形包括初犯、自首、悔罪、赔偿、未成年人、老年人、疾病等;继续侦查需符合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条件,不得滥用强制措施。...查看全文

未经批准逮捕后,何时可以释放?

不批捕后必须立即释放,最迟次日。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家属一般不能探视,除非特殊情况并经办案机关和公安机关同意。不批捕取保候审的结案时间为最长45天内提起公诉,判刑时间最长不超过一个半月。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查看全文

未经批准逮捕后可能的后果

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需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立即释放,执行情况通知检察院。符合条件的可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查看全文

面对假酒,如何确保自己的权益?

消费者买到假货后可以要求退货退款,并可以要求增加赔偿所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为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根据《食品安全法》,消费者买到变质食品可以要求赔偿,赔偿金额为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查看全文

面对辱骂,如何确保自己的权益?

遭到辱骂可以报警处理,对恐吓、威胁、侮辱、诽谤等行为可处以拘留或罚款。同时,遭人辱骂也可以申请赔偿,因为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行为人在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中影响他人名誉时需...查看全文

被打骂后,如何确保自己的权益?

打人不构成正当防卫,但是否违法需根据情况判断。对骂不属于正当防卫,打人则构成违法。若轻伤,涉嫌故意伤害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查看全文

提前退租,如何确保自己的权益?

提前退租房东不退剩余租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解决。根据合同约定,提前退租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如果房东无过错,可以不退还押金。双方可通过谈话、终止租赁协议等方式解决争议。如无法协商,可寻求房屋主管部门、仲裁机关或法院的帮助。...查看全文

对方借款未打借条,如何确保自己的权益?

借钱没有打借条,仍可通过协商诉讼要求对方还款。起诉条件包括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符合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虽然借条作为证据可能影响判决,但不影响起诉。务必准备好相关证据。...查看全文

受伤害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分析:“三不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据统计7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三违”造成的。所以必须杜绝“三违”,以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四不伤害”是指“不伤害他人...查看全文

受伤害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分析:“三不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据统计7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三违”造成的。所以必须杜绝“三违”,以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四不伤害”是指“不伤害他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