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应对探视权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如何合理拒绝探视权?根据民法典规定,如果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以中止探望权利。不利情况包括违法犯罪、教唆不良行为、严重健康障碍、威胁子女安全等。探望权的行使需协议或法院判决,中止后需恢复。探视权是离婚后父或母按协议或判决探望子女的权利,属于身份权,有法律程序保障。行使探视权需遵循限度,超出范围将受法律制裁。如离婚后发生探视权纠纷,可提起诉讼。
要如何合理拒绝探视权?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主要是:
(1)探望一方对子女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
(2)探望一方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的。
(3)探望一方有严重的健康障碍,威胁子女健康的。
(4)探望一方存在严重品质缺陷直接威胁到子女健康或者安全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由此可见,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按照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遵循一定的方式和时间,探望子女的权利。探视权属于身份权的范畴,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享有的身份权。也是有子女的父或母,基于夫妻离婚而产生的一种身份权。它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使探视权有了可靠的法律程序保证。解决了未修改前探视权行使无法定程序作保证的空白,对司法工作者解决此类纠纷和当事人行使探视权均提供了法律依据。当事人经民政部门协议的探视权行使或经法院调解或判决的探视权行使,父或母任何一方不得设置执行障碍,不得拒绝一方行使权利,任何一方侵犯对方权利,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一旦其权利受到侵犯,对方都有独立的民事请求权和申请执行权。
权利的行使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超过必要的限度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探视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也应遵循这个规律,本着互利原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登记离婚或法院判决离婚时,夫妻双方未就探视权提出请求,而在离婚后发生探视权纠纷的,可以“探视权纠纷”为由,单独提起诉讼。
延伸阅读
结语:合理拒绝探视权的方法是根据《民法典》规定,当探望一方对子女存在违法犯罪行为、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有严重的健康障碍威胁子女健康、存在严重品质缺陷直接威胁子女健康或安全等情形时,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权利。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但如果探望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人民法院也可以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探视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任何一方不得拒绝对方行使权利,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探视权纠纷可以通过诉讼来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探视权侵权赔偿问题探讨

侵犯探视权需承担法律责任,可被拘留和罚款。《民法典》规定,拒绝协助他方探望权者可受法院强制措施。离婚后,父母有探望子女权利,需协商安排,否则法院判决。如探望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中止探望,但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最高人民法院解释...查看全文

如何起诉探视权问题?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视权的起诉应向享有抚养权的一方户口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若一方阻碍对方行使探视权,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探望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如父母...查看全文

探讨公职人员如何应对欠债问题

国家公职人员欠钱债权人可通过协商、诉讼或支付令等方式追讨债务。协商方式便捷但无强制执行力,诉讼方式有执行力但耗时较长,支付令成本低但易失效。...查看全文

探讨派出所如何应对不公平问题

当事人对派出所处理结果不公平时,可通过向当地纪委、监察委或检察院投诉解决。投诉后,相关机构应认真审查,并及时作出回复或决定。任何人都不得压制或打击报复对法律进行检举或控告的公民或组织。...查看全文

探讨:如何应对女方出轨及离婚问题?

女方有外遇提出离婚,如何处理及孩子抚养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如果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法院应准予离婚。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双方可向法院起诉离婚并由法院判决孩子抚养权。抚养权判决应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查看全文

关于警察如何应对黄牛问题的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公文、证件、票证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对于此类违法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以处以拘留和罚款的组合处罚,罚款金额在一千元以下。此条款主要针对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各类证件和票证...查看全文

探讨如何应对侵权行为?

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以及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查看全文

探讨如何应对专利侵权

《专利法》第七十一条规定了专利侵权的赔偿方法,根据侵权人的实际损失或利益,或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确定赔偿数额。对于严重的故意侵权行为,赔偿数额可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当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时,法院可...查看全文

探视权被拒绝,如何应对?

离婚后,子女探望问题有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行使探望权的方式和时间,如果协议不成,法院会判决。行使探望权需要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法院会依法中止探望权,中止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探望权。同时,离婚后不直接抚...查看全文

探讨:怀孕期间如何应对合同到期问题

劳动者可向劳动纠察大队投诉或走司法程序维权,若劳动合同期满且满足法定条件,应续延至相应情形消失时终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的、在医疗期内的患病...查看全文

离婚后探视权问题如何解决?

离婚后的探望权纠纷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探望权是法定权利,拒绝协助或协议不成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民法典》,离婚后无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有探望权,另一方有协助义务。探望方式和时间由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如探望...查看全文

离婚对子女的探视权问题

离婚子女探视权规定是按照协议优先的原则。父母应当按照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根据夫妻双方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访问时间和方式。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拒绝履行有效的探视判决或者调解书,另一方申请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对不履行义务...查看全文

探讨债权债务问题

本文讲述了法定继承纠纷需要处理债权债务,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需要清偿被继承人应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遗产实际价值为限。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同时,债权债务继承情况有继...查看全文

探讨应对信用卡问题的策略

信用卡实在还不起了该怎么办?透过最低还款、账单分期和与银行协商等方式解决。信用卡逾期还款后果严重,包括高额罚息、法律纠纷和信用不良记录。持卡人可向家人朋友借钱还款,或与银行沟通部分还款。...查看全文

探视权如何终止探视权

《民法典》规定探视权是指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与子女的见面交往权。离婚后的另一方不得探视孩子的情形有对方探视会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其余情况下,不能让对方不探望孩子,因为探视权也是义务。一、关于行使探...查看全文

拘留所探视权问题

拘留所不允许亲属探望,但行为人被拘留后会尽快通知家属,亲属可通过律师探视。律师可以代劳家属关心的事情,并将分析结果告知家属。家属作为代理人进入拘留所探望困难,但被判刑的罪犯及戒毒所可以探望。拘留所内有商店,家属可汇钱给行为人改善生...查看全文

探视权与过夜问题

离婚后,探视权包括带孩子过夜,但需与对方商量。探望次数由双方协商,法院可审查协议。探视权不需对方同意,监护人需协助探望。法律明确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享有探望权,但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时可中止探视。...查看全文

面对对方不明不干涉探视子女问题,如何应对?

离婚后,如对方不允许探望子女,可向法院起诉。在诉讼离婚的情况下,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的对象是拒不履行协助责任的个人和单位,而非子女。若子女已满10岁,法院应征求其意见,如子女不同意探望,不得强制执行探望权。...查看全文

拒不履行探视权,如何应对?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拒不执行探视权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民事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调解书和其他法律文书也必须履行,拒绝履行的一方可向法院申请执行。因此,当事人应及时履...查看全文

探讨如何应对提供虚假证言的治安问题

虚假证言和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属于妨害司法行为,将受到司法处罚或刑事处罚。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或妨害证人作证的行为也将受到相应处罚。提供失实证言或证据但非有意伪造的行为不属于伪造证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