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送达司法解释

律师回答

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第二百六十一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传唤双方当事人、通知证人和送达裁判文书以外的诉讼文书。

以简便方式送达的开庭通知,未经当事人确认或者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当事人已经收到的,人民法院不得缺席判决。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由审判员独任审判,书记员担任记录。

新民诉法第八十七条:“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当前电子送达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为更好地适应审判实践需要,新民诉法增加了电子送达方式,首次以基本法律形式对电子送达制度加以确认,开通了诉讼送达“高速路”,拓宽了送达途径,提高了送达效率。但电子送达在具体适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送达的适用质效,需进一步明确、统一和改进。

一是电子送达的确认方式不明确。电子送达应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采用电子送达需经当事人同意,但对于当事人同意的确认方式,必须是书面还是可以口头,是单独采用同意电子送达确认单还是直接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中增加电子送达选项,抑或其他方式,法条未予明确。实践中,有的法院单独定制格式电子送达确认单、有的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中增设“同意电子送达”栏、有的则在庭审笔录中记明当事人邮箱或传真号码,由当事人在庭审笔录上签字视为确认等,做法不一,有失法律威严,亟待最高院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及各地出台实施细则予以统一。

二是电子送达时间的固定技术达不到要求。新民诉法八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电子送达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该特定“到达日期”的确认,需赖以特定的电子信息技术予以固定,但司法实践中,对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确认和固定,也即电子送达时间的确认和固定,往往没有专业的、专门的电子科学技术设施予以辅助,致使该送达日期难以固定,无形中削弱了电子送达方式的适用率和效能。

三是电子送达“回证”固定难。诉讼文书送达当事人的目的是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须保证受送达人“确已收悉”,因此,送达回证至关重要,并需要附卷、存档,以备日后查阅使用。但实践中,目前多数法院由于信息技术达不到要求,电子送达“回证”难“回”。

四是电子送达安全性缺乏保障。司法实践中,电子送达因其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优越性而备受青睐。但由于电子邮件需借助于网络传输,存在相当的安全风险,因此,电子邮件送达在技术上潜藏着极大的不安全性。如黑客能够非法侵入电子信箱,篡改、伪造法律文书,木马等病毒会使邮件难以打开等,给法院正常工作以及案件的公平审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适用电子送达,要求法院必须配备高端信息技术设施和高水平计算机技术人员,但目前,法院普遍难以达到电子送达的上述要求。

二、规范电子送达适用的对策及建议

一要强化法院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开发安装专门的电子送达程序软件系统,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技术,保障电子送达的安全。另一方面,对于电子送达“回证”问题,设置自动回复功能,如法院承办人将法律文书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后,该程序附带收到自动回复功能,以证明“到达受送达人的特定系统”,并打印该回复信息进行存档。

二要拓宽送达地址选择项。电子送达的适用是因地制宜的。基层法院面对的当事人多为普通百姓,电子送达适用对象相对较少较窄,可以考虑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中增加电子邮箱、传真号码等电子送达选择项,由当事人自由选择送达方式并填写,明示当事人的选择权。中级法院以上的法院,因当事人多为城市居民,可以单独定制专门的格式电子送达确认单,由当事人亲自填写并确认。

三要增加电子公告送达。网络时代,诉讼活动逐渐科技化、网络化是现代诉讼制度发展的趋势。手机电脑深入寻常百姓家庭,微博微信广泛普及使用,网民越来越多,网络传播迅猛、关注度高;而读书看报之人则越来越少,通过报纸刊登公告送达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建议增设电子公告送达,在特定的网络平台上,以向社会公众发布电子信息的形式,公告送达诉讼文书,经过法定期间,视为送达。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电子送达规定司法解释

电子送达司法解释 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第二百六十一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传唤双方当事人、通知证人和送达裁判文书以外的诉讼文书。 以简便方式送达的开庭通知,未经当事人确认...查看全文

电子送达规定司法解释最新

电子送达司法解释 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第二百六十一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传唤双方当事人、通知证人和送达裁判文书以外的诉讼文书。 以简便方式送达的开庭通知,未经当事人确认...查看全文

最高院送达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送达的司法解释规定了送达地址的确认和变更方式,适用于一审、二审和执行程序。法院在无法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时,可以通过邮政机构以专递方式邮寄送达,但需满足特定条件。送达的主体是法院,接受送达的是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送...查看全文

最高院送达的司法解释

在法律中的送达的意思和我们理解的不一样,送达是法院将相关文书递交个送达人一种行为。一般的送达方式有很多种,由法院根据情况而定。不能适用民事诉讼法有关送达的规定。那么,最高院送达的司法解释是什么?下面就由我为您解答最高院送达的司法解...查看全文

名词解释送达

什么是送达 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在理论上,人们往往把法院负责送达事务的人称为送达人,将接受诉讼文书的人称为受送达人。 送达是人民法院的一种重要的诉讼行为...查看全文

送达名词解释

送达一般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将相关文件送交当事人或有关机关的行为。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等。《民事诉讼法》规定,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查看全文

送达名词解释

什么是送达 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在理论上,人们往往把法院负责送达事务的人称为送达人,将接受诉讼文书的人称为受送达人。 送达是人民法院的一种重要的诉讼行为...查看全文

人民法院关于送达的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送达的司法解释如下:当事人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中确认的送达地址,适用于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执行程序。当事人变更送达地址,应当以书面方式告知人民法院。当事人未书面变更的,以其确认的地址为送达地址等等。最高院...查看全文

需要知道送达期限的司法解释

根据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鉴定送达期限为三十天。然而,对于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鉴定过程需要更长时间的情况,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鉴定的时限可以延长。延长的时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在鉴定时限延长的情况下,必须及时告知...查看全文

送达的名词解释

什么是送达 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在理论上,人们往往把法院负责送达事务的人称为送达人,将接受诉讼文书的人称为受送达人。 送达是人民法院的一种重要的诉讼行为...查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送达的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 关于送达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为:在其中对于送达有所规定,因当事人提供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导致民事诉讼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直接送达的,民事诉讼文书留在该地址之日...查看全文

电子送达不点开算送达吗

算。电子送达,是指法院利用传真、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现代化电子手段进行的送达。通过电子邮件送达的,可以约定通知的信息发送至合同中对方指定的电子邮箱一定时间内,即视为送达,对方即便没有打开电子邮件,也可视对方已经收到通知。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电子送达的送达时间认定?

律师解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送达和传统邮寄送达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在电子送达中,送达时间的认定与电子邮件的发送时间有关,但需要注意后台处理时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若收件人的电...查看全文

电子送达不点开算送达吗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电子送达不点开算送达,算,我国《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人民法院送达法律文书的形式和认定标准,诉讼当事人不配合送达时,法院可以采取留置、公告等特殊方式送达。对于民商事主体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民商事主体可以在合同中明...查看全文

电子送达的送达时间认定

律师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送达和传统邮寄送达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在电子送达中,送达时间的认定与电子邮件的发送时间有关,但需要注意后台处理时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若收件人的电...查看全文

调解书可以电子送达吗

民事调解书可以电子送达。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能够确认其收悉的电子方式送达诉讼文书。通过电子方式送达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受送达人提出需要纸质文书的,人民法院应当提供。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查看全文

电子送达平台

法律分析:在严格遵守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关于电子送达适用条件的前提下,积极主动探索电子送达及送达凭证保全的有效方式、方法。有条件的法院可以建立专门的电子送达平台,或以诉讼服务平台为依托进行电子送达,或者采取与大型...查看全文

电子送达平台

法律分析:在严格遵守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关于电子送达适用条件的前提下,积极主动探索电子送达及送达凭证保全的有效方式、方法。有条件的法院可以建立专门的电子送达平台,或以诉讼服务平台为依托进行电子送达,或者采取与大型...查看全文

电子送达的法规规定?

法律解析: 在经过受送达人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确认能够令其收到并知晓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注意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采用上述电子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电子送达

法律分析:1、民事诉讼中,电子送达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即时收悉的特定系统作为送达媒介。电子送达以送达信息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刘婉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民间借贷、民间借贷

已服务21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