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期间再犯罪是否构成累犯?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律师回答
摘要:这段内容介绍了强制戒毒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条件。强制戒毒是对吸毒成瘾的人员进行戒毒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教育,以帮助他们摆脱毒瘾并回归正常社会。在公安机关的管理下,吸毒人员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和一定期的心理治疗和教育,以逐步摆脱毒品的束缚。强制戒毒的期限一般为3个月至6个月,具体时间要根据吸毒人员是否能够戒除毒瘾而定。
强制戒毒并非刑事处罚,若在强制戒毒期间,戒毒人员没有前罪,则其犯罪行为不会被视为累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三条【主刑种类】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条【附加刑种类】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第六十五条【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一、强制戒毒的条件
强制戒毒是对吸毒成瘾的人员对其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教育,使吸毒成瘾的人员摆脱毒瘾,回归正常,不是毒品的侵害。
强制戒毒主要由公安机关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强制戒毒的强制性。在公安机关的管理下,吸毒成瘾的人员通过一定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教育,慢慢地与毒品做斗争,逐渐摆脱毒品的束缚,最终回归社会。
执行强制戒毒的第一步是认定哪些吸毒的人员成瘾,第二步是认定成瘾的人员是否需要被强制执行戒毒。具体还是得看是否符合以下条件:
1、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2、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毒品的;
3、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旳;
4、経社区戒毒、强制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毒的;
5、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
二、强制戒毒多久可以解除
强制戒毒的期限一般为3个月至6个月,自入所之日起计算,但要依据吸毒人员有没有戒除毒瘾而定,如果没有戒除毒瘾的,可以延期不超过一年。
依据《戒毒条例》第二十七条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2年,自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之日起计算。
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在公安机关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3个月至6个月后,转至司法行政部门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执行前款规定不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共同提出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具体执行方案,但在公安机关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延伸阅读
结语:强制戒毒并非刑事处罚,符合一定条件的吸毒人员可以接受强制戒毒。强制戒毒的期限一般为3个月至6个月,自入所之日起计算。戒毒期满后可解除,但需根据吸毒人员是否戒除毒瘾而定。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2年,自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三十一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
公安机关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
戒毒条例(2018修订):第四章 强制隔离戒毒 第三十二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脱逃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立即通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追回脱逃人员。被追回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当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脱逃期间不计入强制隔离戒毒期限。被追回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共同犯罪与共犯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共同犯罪与共犯并非完全相同,共同犯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形态,而共犯是指有组织有目的进行犯罪的犯罪团伙。共犯是个案中指各犯罪嫌疑人的相互关系,而共同犯罪是指具体的行为。因此,共犯与共同犯罪只是名词与动词的区别,实质上没有区别。...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刑罚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应免除处罚。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行为未完成时放弃犯罪;二是在行为完成后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审判实践与理论研究

本文探讨了过失犯罪的概念、类型、量刑以及与故意犯罪的区别。过失犯罪是指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心理下实施的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应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查看全文

刑事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民事欺诈是通过夸大或虚构事实,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谋取利益的民事行为。而刑法中的诈骗罪则明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取得对方信任而非法占有财物。...查看全文

最新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本罪的主旨是:本罪在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谋取非法利润的目的。如果行为人没有以谋取非法利润为目的,而是由于不懂法律、法规,买卖经营许可证的,不应当以本罪论处,应当由主管部门对其追究行政责任。...查看全文

死缓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死刑缓期执行的处理方式:无故意犯罪者二年后减为无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者二年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恶劣情节者最高法核准后执行死刑。未执行死刑者重新计算缓期执行期间,累犯及严重犯罪者可限制减刑。...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犯罪是否构成累犯问题研究

判缓刑期间又犯罪是否算累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如果是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则要撤销缓刑并数罪并罚;如果是缓刑考验期已届满后五年内再犯新罪,则不算累犯,但可作为对新罪确定刑罚的酌定从重情节予以考虑。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毒品犯罪再犯与累犯的司法实践与法律规定

毒品犯罪累犯与再犯的区别在于:前后罪种、刑罚、时间间隔和法定从重方面。累犯前后罪都是毒品犯罪,再犯仅后罪是毒品犯罪。累犯前后罪需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再犯无具体要求。累犯需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五年内犯新罪,再犯无时间限制。累...查看全文

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

我国死者意外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而是对亲属的补偿。分割不同于遗产,一般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共同取得,法院不主动分割。如当事人请求分割,按生活亲近程度分配。...查看全文

实刑与缓刑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实刑和缓刑是两种不同的刑罚,实刑限制人身自由,缓刑适用社区矫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情节和悔罪表现,可以宣告缓刑,不再危害社会。...查看全文

探讨司法实践与理论界的研究

诬告陷害罪的认定和量刑处罚:诬告陷害罪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构成要件包括捏造他人的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主体可以是普通公民或国家工作人员。根据刑法第243条,该罪的处罚从轻到重,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查看全文

共同故意伤害罪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共同故意伤害罪构成要件:1.共犯明知危害结果并希望或放任其发生;2.共犯具有意思联络,认识到共同犯罪;3.共同实施非法损害他人身体行为;4.共犯主观上表现为故意。...查看全文

研究赌场罪主从犯的审判实践与理论探讨

开设赌场罪的主从犯的区分及类别。主犯一般指在开设赌博犯罪中起主要或组织作用的犯罪嫌疑人,包括犯罪集团的骨干分子、某些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及其骨干成员。从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刑法规定,主犯应受到较重的处...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再犯罪是否构成累犯

法律分析:缓刑期间再犯罪不构成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再犯罪是否构成累犯?

律师分析: 缓刑期间再犯罪不构成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再犯罪是否构成累犯

法律分析:缓刑期间再犯罪不构成累犯。法律要求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再犯罪的才可能构成累犯,而在缓刑期间刑,罚尚未执行完毕,因此不能构成累犯。此外,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再犯罪是否构成累犯

法律解析: 缓刑期间再犯罪不构成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再犯罪是否会构成累犯?

律师分析: 不构成。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是要撤销缓刑数罪并罚的,而不是累犯,原因在于缓刑与实刑不同,缓刑考验期也只是个考验期,考验期到了,意味着刑罚不用执行,而不是意味着刑罚执行完毕,所以缓刑期间再犯罪不构成累犯。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再犯新罪是否构成累犯?

缓刑期内再犯新罪不算累犯,但需遵守规定。缓刑适用于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不影响社区。缓刑与监外执行不同,监外执行适用于有期徒刑和拘役,条件为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缓...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再犯是否构成累犯

不构成。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犯罪人,并没有刑罚执行完毕,所以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不构成累犯。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消缓刑,将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判处的刑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