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不同之处

律师回答
摘要: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二者相同之处在于认识危害结果和不排斥其发生,但不同之处在于直接故意认识到结果必然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只认识到结果可能发生,并分别表现为积极追求和放任结果发生。
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同属犯罪故意的范畴。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不同之处在于:
(1)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
(2)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
延伸阅读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法律区别与适用场景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法律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和适用场景。直接故意是指明知并有意进行某种行为,以达到特定的结果。而间接故意则是指明知某种行为可能会导致特定结果,但并非直接追求该结果。在法律上,直接故意往往被视为更严重的犯罪行为,因为其意图明确且直接。而间接故意则可能涉及更多的因果关系和证据推断。适用场景上,直接故意常见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严重罪行。而间接故意则更常见于一些意外伤害、过失行为等情况。了解这些区别和适用场景对于法律实践和司法裁决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二者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上有所不同。直接故意明知危害结果必然或可能发生,并积极追求该结果;而间接故意则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但放任其发生。在法律上,直接故意被视为更严重的犯罪行为,适用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严重罪行;而间接故意则更常见于意外伤害、过失行为等情况。了解这些区别对于法律实践和司法裁决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法律分析:二者的区别在于: 一者在认识因素方面: 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虽然都有认识,但认识的程度不同:直接故意一般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但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间接故意只能是行为人明知...查看全文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法律分析:间接故意杀人是没有未遂的,因为故意杀人犯罪的故意内容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是不同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查看全文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法律分析:间接故意杀人是没有未遂的,因为故意杀人犯罪的故意内容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是不同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

律师分析: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分: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法律依...查看全文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异同点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两种表现形式。二者在认识因素上的区别是直接故意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在意志因素上,直接故意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二者相同之处在...查看全文

故意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吗

法律分析: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查看全文

故意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吗?

律师分析: 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犯罪。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查看全文

故意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嘛?

律师解答: 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犯罪。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查看全文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不同点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认识程度和意志因素。直接故意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性或必然性,且希望或明知该结果发生;间接故意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性,放任结果发生。对于定罪意义和主观恶性,直接故意更严重。...查看全文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对比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是两种犯罪故意的表现形式。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结果发生;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结果发生。二者的区别在于认识因素和意志因...查看全文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差别?

律师解答: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的区别

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的区别主要有在意识因素方面,直接故意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和可能发生;间接故意只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不能包括必然发生。在意志因素方面,直接故意希望危害结果发生,间接故意表现为放任的态度。...查看全文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差别?

法律解析: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的区别

师解答   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   从行为人的认识因素看:   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犯罪的直接故意既可以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查看全文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犯罪故意的类型及其区别: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结果,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必然或可能发生,并积极追求其发生;间接...查看全文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律师分析: 刑法中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来说,两者在认识因素和意志...查看全文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如何区分

法律解析: 一者在认识因素方面: 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虽然都有认识,但认识的程度不同:直接故意一般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但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间接故意只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查看全文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如何区分

法律解析: 一者在认识因素方面: 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虽然都有认识,但认识的程度不同:直接故意一般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但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间接故意只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查看全文

如何区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第二,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犯罪...查看全文

怎么区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可以从以下的2个因素来区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1、认识因素。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2、意志因素。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