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假离婚证带来的法律风险

律师回答
摘要:目前地方民政部门信息共享不足,可能导致使用假离婚证重婚、买房等问题。信息联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正在努力推进。不动产登记中心采取措施打击造假行为,包括没收伪造证件并设置提醒标记,发现伪造材料会报案核实。工作人员也会调动资源了解外地公证机构的真实性。
目前很多地方民政部门的信息跟别的职能部门信息没做到共享,所以可能会导致有的用假离婚证重婚、买房等等事情发生。
如果您只是打算买房投资,三两年出手赚钱,也许不会有什么意外。但是,假如在你出手房产之前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联网了呢?那就会导致你这房子的诸多问题发生了,至少,得补交你逃避掉的交易规费外加罚款。
如果您买房是为了长期自用的话,这样的风险就更大了。信息科技的发展速度是很惊人的,以目前的技术水准和网络资源状况来看,信息联网一点问题没有,缺少的是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而且政府正在抓紧时间做这方面的工作。
根据《刑法》第280条第1款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动产登记中心有一套打击造假行为的措施。
首先,受理窗口一旦发现造假的权属证书,会立即没收,并开具收缴凭证;发现造假的公证书、结婚证、离婚证、身份证等,也会当场没收。
其次,工作人员会在系统中对造假行为涉及的权属信息,设置提醒标记,以后再办理相关业务时,系统会自动弹出提示。如果材料存疑,工作人员也会在系统中加注,提醒其他办事人员注意。
在业务审批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发现材料是伪造的,会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是外地公证文书存疑,工作人员会打电话核实,甚至致电外事部门,请求协助核查境外公证机构文书的真假。即使是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的单位,工作人员也会调动资源侧面了解。
延伸阅读
结语:信息共享的不完善可能导致一些人利用假离婚证等手段进行重婚、买房等违法行为。对于只是短期投资的购房者来说,或许不会遇到太多意外。但是,如果各部门信息联网,购房之前就会暴露问题,至少需要补交逃避的费用和罚款。对于长期自用的购房者而言,风险更大。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目前技术和网络资源已经足够,缺少的是部门间的协调。政府正在加紧工作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刑法,伪造、变造、买卖或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证件等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不动产登记中心已采取措施打击造假行为,包括没收伪造证件并在系统中设置提醒标记,同时与公安机关和外事部门合作核实真伪。即使对于没有合作关系的单位,也会调动资源进行侧面了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五百三十二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六百三十八条 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内可以购买标的物,也可以拒绝购买。试用期限届满,买受人对是否购买标的物未作表示的,视为购买。
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内已经支付部分价款或者对标的物实施出卖、出租、设立担保物权等行为的,视为同意购买。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买卖假酒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销售假酒可能构成多种犯罪,如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额为20万的伪劣产品可被判二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低于销售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且不超过两倍。...查看全文

卖淫行为所带来的法律风险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退休老人李某因与老伴关系紧张而分居,被一男一女诱使容留卖淫的案件。李某答应将自己的房子提供给刘某卖淫,并获得每次10元的报酬。然而,李某的老友黄某也参与其中,并在被警方抓获时被捉住。李某因容留他人卖淫被立案侦查,...查看全文

违反买卖合同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买卖合同纠纷一般不触犯刑法,但涉及诈骗且数额较大时会面临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查看全文

随意解除买卖合同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根据《民法典》规定,随意解除买卖合同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不符合约定,应承担继续履行、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如果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行为不履行义务,对方可要求承担违约责任。未支付价款、报酬、租金、利息或不履行...查看全文

闪婚带来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闪婚会增加两人的离婚风险。闪婚的婚姻基础不是很牢靠,双方在不是很了解对方的情况下结婚,婚后可能会出现争吵、打架、外遇等问题。如果婚姻一方被证实存在过错,那么在离婚财产分割上,过错方将不分或少分财产,如果过错方对另一方造成了精神损害...查看全文

企业虚假出资所带来的法律风险

虚假出资或抽逃资本将面临法律责任。根据相关规定,如有严重情节,将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罚金数额为虚假出资或抽逃资本金额的1%至10%。...查看全文

夫妻为买房“假离婚”的法律风险

假离婚买房可以享受首套房贷利率优惠和较低的首付要求,但违反法律并承担法律风险。假离婚后的贷款购房资格可能不受保护,且婚姻关系无法恢复。 假离婚买房存在利益优势,但法律风险不可忽视。 假离婚买房可享受首套房贷利率优惠,但法律上并无“...查看全文

假离婚买房的法律风险有什么

假离婚是违法行为。“假离婚”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风险,共同财产会变成一方的婚前财产;我国明确规定了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范围,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如果一对夫妻原有的房属共有财产,“假离婚”时为了逃避税款,于是在离婚协...查看全文

假离婚买房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在法律上,一旦双方登记离婚,就已经解除了婚姻关系,不存在所谓的“假离婚”。夫妻一方与第三人同居或结婚在此期间都是合法的。然而,如果双方在协议离婚时对财产分配的约定不平衡,可能会引发夫妻共同财产等争议,最终导致假离婚变成真离婚,引发...查看全文

购买假货会带来哪些风险

销售假冒商品的刑事责任与销售金额和情节有关,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未达到该金额的则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可能被责令停产、销售,并处罚款。此外,还可能被没收违法产品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者将吊销...查看全文

领结婚证时学历造假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结婚证谎报学历虽不违法,但不建议。虽不影响婚姻登记,但在未来可能遇到需提供学历证明的情况,难以隐瞒。此举可能对夫妻关系和信誉产生不稳定风险。虽可乱写学历,但不建议造假。学历作假虽不影响婚姻合法性,但法律和道德上不容忍。欺骗对方或弄...查看全文

假冒包装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伪造大量注册商标标识、销售非法产品,涉及超过2万件或非法经营额超过5万元,将构成犯罪并受到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5条,伪造、销售非法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查看全文

开假发票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开了假发票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用于骗取税款的其他发票,涉及税款在1万元以上或抵扣税款5000元以上的,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根据税款数额和情节的不同,刑...查看全文

买卖无证房屋的法律风险

无证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分两种情况:一是合法建筑且无政策限制,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法的私下签订的合同有效;二是非合法建筑的房屋,签订的合同无效。...查看全文

假离婚买房有什么法律风险?

“假离婚”是违法的,共同财产可能变成一方的婚前财产。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范围被明确规定,房屋属于共有财产。即使再复婚,房屋仍属于一方婚前财产,另一方可能遭受损失。...查看全文

为买房假离婚有法律风险吗

通常情况下,夫妻双方自愿到民政局申请离婚,民政局工作人员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及财产问题做出处理的,发给离婚证。双方在民政局办理协议离婚手续后,理应遵守离婚协议书的约定,任何一方不得反悔。现实中,夫妻双方为了规避国...查看全文

如何规避借名买房带来的法律风险

防范“借名买房”风险的要点:了解房屋性质,不购买有政策限制的房产;签订明确的合同,防止所有权纠纷;借名买房人保存足够证据,证明实际产权归自己所有;约定严格的违约责任,防止名义产权人转让或抵押给第三方。...查看全文

买卖号码的法律风险

违反国家规定,买卖电话号码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严重情节可处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从事职责或服务中获取的个人信息,若出售给他人,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查看全文

买卖单位房产证的法律风险

单位房产证买卖合同有效,房屋买卖过户流程包括了解房屋现状、签订买卖合同、申请过户审查、办理立契、缴纳税费、办理产权转移过户手续、办理贷款手续、领取房屋所有权证等步骤。...查看全文

私自变卖抵押物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在抵押期间,债务人可以转让抵押物,但需通知债权人,不构成犯罪。若抵押人私自转让抵押物或再抵押,未经债权人同意,行为无效。若私自卖出抵押物,涉嫌诈骗,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抵押物价值、案情和后果等因素。...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