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证明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一环,如何维权?

律师回答
摘要:离职公司不给开离职证明怎么办?可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诉、控告。离职证明的用途包括办理失业证、转移社保手续、找新工作、创业等。离职的手续包括书面辞职申请、工作交接、财务结算、保险清算等。离职证明是职工到新单位需要的重要文件。
一、离职公司不给开离职证明怎么办?
可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诉、控告。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二、离职证明有什么用途?
1、去劳动就业保障局办理失业证,需要提供解除离职证明;
2、劳动者去社保局办理转移社保手续,需要出具离职证明;
3、劳动者重新找工作,入职前,新公司人事部要求劳动者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
4、劳动者创业,那么需要提供离职证明和失业证,那么会享受优惠政策。
5、可以凭此转劳动者的人事关系、社保、公积金等等。
三、离职的手续是怎样的?
1、如果职工的劳动合同还没到期的话,需提前一个月向部门领导提出书面辞职申请和《解除劳动合同申请》,待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后报人力资源部。
2、由人力资源部逐级报请,经总经理、董事长批准后,人力资源部通知职工的部门领导安排工作交接。
3、职工需要按《离职员工交接手续表》《工作交接明细表》和《物品交接单》内容依次交接,财务部结清借款后,经交接双方和部门领导签字确认后,交接工作方视为完成。
4、工资中涉及保险,人力资源部同财务部办理保险清算,进行保险减员手续。
5、人力资源部统计其本月考勤,报上级领导批示,到工资结算日发放职工的工资。
6、人力资源部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并给职工开出《解除劳动合同证明》,《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职工到下一个新单位需要的,只要是正规大单位,一般都会要求出具的,有备无患。
延伸阅读
结语:离职公司不提供离职证明,可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诉。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证明,并在15日内办理档案和社保转移手续。离职证明的用途包括办理失业证、社保转移、找新工作、创业等,可用于转移人事关系、社保、公积金等事项。离职手续包括书面辞职申请、工作交接、财务结算、保险清算等,最后由人力资源部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并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务必妥善处理离职手续,以备无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一条 【经济性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老板侵犯劳动者权益,劳动保障如何维权?

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举报老板乱扣工资,并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存在。根据劳动法,员工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拖欠工资、补偿金和可能的赔偿金。建议及时解除劳动关系以保护自身权益。...查看全文

离职未签合同,劳动者权益如何保障?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应支付劳动者每月二倍工资;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支付劳动者每月二倍工资。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如试用期内、被强迫劳动、未支付工资或提供劳动条件。工资应...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要积极及时地学习和了解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部分劳动者因不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知道如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劳动者不知道如何准确适用劳动法律政策,往往导致部分仲裁请求高于国家规...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 要积极及时地学习和了解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部分劳动者因不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知道如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劳动者不知道如何准确适用劳动法律政策,往往导致部分仲裁请求高于国家规定的标...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要积极及时地学习和了解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部分劳动者因不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知道如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劳动者不知道如何准确适用劳动法律政策,往往导致部分仲裁请求高于国家规...查看全文

劳动者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期间是否要继续上班,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与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一般需要继续上班,但若用人单位采取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或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安全,则可以不上班。若劳动者在申请劳动仲...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方法有: 一、应积极及时的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法维权。 二、与用人单位先行协商,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一、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方式:1.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也是最重要的法律武器。2.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查看全文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权衡

根据《劳动合同法》,工伤职工不需要解除劳动合同即可获得工伤赔偿。单位不得随意解除与工伤职工的合同,否则可能违法。如果劳动者自愿解除劳动关系且伤残达到五级以上,单位应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查看全文

分公司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分公司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则劳动关系为分公司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分公司未取得营业执照,则劳动关系为总公司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查看全文

劳动者如何权益维护?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有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即时解除的情况包括未提供劳动保护、未支付劳动报酬、未缴纳社保费等。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包括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发现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劳动者患病或负伤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企业破产等。劳动者...查看全文

外国劳动者的权益如何维权?

外国人劳动纠纷起诉可由合同签约地、合同履行地、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管辖。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产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单位之间因权利义务发生的纠纷。...查看全文

劳动者被开除,权益如何保障?

开除员工赔偿标准及相关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法第87条规定,用...查看全文

兼职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

兼职不给钱的投诉:投诉举报、劳动争议仲裁、诉讼三种解决途径。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多项权利,包括取得劳动报酬、获得安全保护、接受培训等。用人单位应建立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权利和履行义务。...查看全文

劳动保障:如何维权?

公司不给劳动合同违法,不能报警,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合同文本由双方各执一份,公司不交付劳动者应被责令改正,如造成损害则需赔偿。(79字)...查看全文

离职后公司不予放行,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员工只需提前书面申请,即可办理离职手续。辞职是通知单位,不需要批准。如果单位不办理离职手续,造成损失,可以要求单位赔偿。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的情况包括未提供劳动保护、未支付劳动报酬、未缴纳社保费、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损...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权益如何保障?

用人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需要支付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同时面临支付二倍工资的风险。签订劳动合同对双方都有利,否则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查看全文

集体劳动合同如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集体劳动合同生效的条件是劳动行政部门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否则合同无效。前提是工会代表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查看全文

癌症患者的劳动法权益如何保障?

员工得了癌症,用人单位不能直接辞退,但医疗期满后若员工不能从事原工作或新工作,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劳动者患病后不能从事工作,经过医疗期满仍无法胜任工作,单位可提前30天通知解除合同并支...查看全文

劳动者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维护权益的途径:合法签订劳动合同是重要依据和法律武器;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学习了解相关法律;遇到侵犯权益时,通过公权力途径解决,避免冲动行事;复杂情况下,寻求工会、妇联、法援等机构帮助。...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