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有无共同故意

律师回答
摘要: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由当事人缺乏细心或过于自负而引起的,与共同犯罪不同,不存在彼此之间的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在认识特征上,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而在意志特征上,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或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的。
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由当事人缺乏细心或过于自负而引起的,与共同犯罪不同,不存在彼此之间的故意。
过失犯罪的分类:
根据犯罪过失心理态度的不同内容,犯罪过失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1、疏忽大意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比如,行为人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在启动汽车时,没有注意汽车周围的状况,以致将一个在汽车后面玩耍的小孩轧死。此案例中,行为人身为一名驾驶员应当在启动汽车时,注意汽车周围的状况,否则极易造成危害结果,但因为他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严重后果。此处行为人的心理态度就是一种典型的疏忽大意的过失。
在认识特征上,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负有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义务,并具有预见的可能性。应当预见是一种预见义务,不仅包括法律、法令和各种规章制度所确定的义务,也包括日常生活准则所提出的义务。但是,法律不强人所难,不会要求公民去做他实际上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只是对有实际预见可能的人赋予其预见的义务。因此,预见义务是以预见可能为前提。如果行为人不可能预见而造成危害结果的,即使结果再严重,也不应让其承担刑事责任。如何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刑法理论对此见解不一,主观说认为,应以行为人本人的注意能力为标准进行判断;客观说认为,应以一般人或平均人的注意能力为标准进行判断;折衷说认为,行为人的注意能力高于一般人时应以一般人的注意能力为标准,行为人的注意能力低于一般人时应以行为人的注意能力为标准。我们认为,应当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来确定行为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即应将行为时的具体情况和行为人本人的条件,如行为人的年龄、所从事的职业、技术熟练程度、社会阅历、智力发育情况等主观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判断。根据这一标准,一般人在通常条件下能够预见的,行为人可以因为本人的认知能力较低或者行为时的特殊情况而不能预见;一般人在通常条件下不能预见的,行为人也可以因为本人的认知能力较高或行为时的特殊情况而能够预见。可见,仅根据行为时的具体条件或行为人本人的条件来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是片面的;只有将这些主客观的事实结合起来进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意志特征上,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或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的。而行为人之所以实施行为,且未采取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必要措施,以致危害结果发生,是因为他根本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这种危害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比如,行为人驾车,虽明知强行超车会肇事,但认为路面较宽,而且自己驾驶技术高超,于是强行超车,导致车祸,造成人员伤亡。此案例中,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强行超车的行为可能导致车祸,但认为路面较宽、自己技术高超,超车行为不会发生车祸,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此处行为人的心理态度就是一种典型的过于自信的过失。
在认识特征上,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如果行为人在行为时,根本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则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可能成立疏忽大意的过失或意外事件;如果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而不是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则属于直接故意,而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所谓“轻信能够避免”,是指行为人在预见到结果发生的同时,又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相信自己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但所凭借的主客观条件并不可靠。轻信能够避免主要表现为:其一,行为人过高地估计了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其自身的和客观的有利因素;其二,行为人过低地估计了自己的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轻信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心理区别于其他罪过形式的重要特征,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得以成立的根本原因。
在意志特征上,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行为,是因为他轻信能够避免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虽然没能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认识,采取一定的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
延伸阅读
犯罪过失是指犯罪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根据犯罪过失的分类,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犯罪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犯罪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

犯罪过失的特点包括:1. 犯罪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 犯罪人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没有预见或者轻信能够避免;3. 犯罪人的行为导致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犯罪过失是一种犯罪行为,其法律后果是负刑事责任。在刑事诉讼中,犯罪过失需要与故意犯罪进行区分。
结语: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由当事人缺乏细心或过于自负而引起的,与共同犯罪不同,不存在彼此之间的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在认识特征上,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在意志特征上,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或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的。过于自信的过失则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在认识特征上,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在意志特征上,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五条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有什么不同?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直接故意表明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性或必然性,并希望或明知道结果发生;而间接故意则是放任结果发生,对结果发生满不在乎。对两种故意的定罪意义也不同,而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更大。...查看全文

故意和过失可以构成共同犯罪吗

法律分析: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可以构成共同犯罪,而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能构成共同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股东,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法律依...查看全文

一方故意一方过失是共同犯罪吗

法律分析:一方故意一方过失不是共同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求二人以上必须都怀有犯罪的故意,否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查看全文

一人故意一人过失是共同犯罪吗

法律分析:一人故意一人过失的是不会构成共同犯罪的。根据《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

一方故意一方过失是共同犯罪吗

一、一方故意一方过失是共同犯罪吗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一方故意一方过失的不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要求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过失犯罪两种类型的定义和特征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 1、疏忽大意过失的定义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有过失犯罪吗?

法律解析: 没有。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的,才是过失犯罪。在过失犯罪中仅有法律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有过失犯罪嘛?

律师解答: 没有。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的,才是过失犯罪。在过失犯罪中仅有法律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有过失犯罪吗?

律师分析: 没有。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的,才是过失犯罪。在过失犯罪中仅有法律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有共同犯罪吗

过失犯罪是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如下:1、各行为人都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注意义务。2、数人实施或促成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3、行为人在主观上都是过失。不论是疏忽大...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有共同犯罪吗

法律分析:过失犯罪没有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有过失犯罪吗?

法律解析: 没有。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的,才是过失犯罪。在过失犯罪中仅有法律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有过失犯罪吗

法律分析:没有。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的,才是过失犯罪。在过失犯罪中仅有法律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有没有过失犯罪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是没有过失犯罪的。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有没有共同犯罪?

律师分析: 过失犯罪是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如下: 1、各行为人都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注意义务。 2、数人实施或促成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 3、行为人在主观上都是过失。不论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还是过于...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不同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 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章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 A. 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查看全文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

法律分析:从犯罪构成要素中的犯罪主观条件来讲,犯罪行为可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一、故意犯罪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查看全文

有共同过失犯罪吗

法律分析:没有共同过失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过失有共同犯罪吗

法律分析:过失没有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其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由此可见,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之一是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主观犯罪故意,只有过失...查看全文

过失有共同犯罪吗

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过失不算共同犯罪。如有罪则分别处罚。共同犯罪的条件之一是共同故意,过失不能成立共犯。...查看全文

无共同故意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无共同故意不构成共同犯罪。根据法律规定,共同犯罪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共同故意,这种故意的共同性有三个特征:1、共同犯罪人之间在主观上有一定的联系。2、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都有预见。3、共同犯罪人都希望或者放任犯罪...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