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津贴:一胎未领,能否补发?

律师回答
摘要:生育津贴一胎未领取不能补领。生育津贴需在生育后一年内领取,过期不可补领。生育津贴根据地区支付方式和标准分为两种情况。对于生育一胎未领津贴的妇女,已恢复劳动能力,无需重领津贴,国家不予补发。生育津贴的享受条件包括本市户籍的生育妇女、非本市户籍的从业妇女,并符合国家、省、市计划生育规定,用人单位连续为其缴费满6个月以上。生育津贴是国家为职业妇女提供的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旨在帮助其重返工作。
一、生育津贴一胎没有领,可以补领吗
一胎生育津贴不能补领。生育津贴需要在生育后一年之内办理领取,过期不能补领。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
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
二是,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8天。部分地区对晚婚、晚育的职业妇女实行适当延长生育津贴支付期限的鼓励政策。
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
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
二是,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8天。部分地区对晚婚、晚育的职业妇女实行适当延长生育津贴支付期限的鼓励政策。还有的地区对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中男职工的配偶,给予一次性津贴补助。
二、生育津贴享受条件
1、本市户籍(含农村户籍)的生育妇女,无论在职或失业,参加过本市城镇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建立个人账户的;
2、非本市户籍的从业妇女,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且在单位工作、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五险)期间生育的。
3、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应当符合国家、省、市计划生育规定,且用人单位连续为其缴费满6个月以上。缴费以正常参保缴费时间为准,正常参保缴费前的补缴时间不能计算在内。
生育津贴是国家给予的向职业妇女提供的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旨在帮助职业妇女重返工作,恢复劳动。生育一胎未领津贴的妇女已经恢复了劳动能力,无需重领津贴,因此生育后一年一胎的生育津贴国家不予补发。
延伸阅读
结语:生育津贴一胎未领取的情况下,无法进行补领。根据国家法律和规定,生育津贴需在生育后一年内办理领取,逾期将无法进行补发。生育津贴是为职业妇女提供生活费用的一种保障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支付方式和标准有所不同。对于已经恢复劳动能力的妇女来说,一年内未领取的生育津贴将无法再进行补领。
法律依据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第五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三十一条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按照规定获得扶助。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对上述人群的生活、养老、医疗、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第五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三十五条 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再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作废,停止享受有关的奖励和优待。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未婚生育能否领取生育津贴?

未婚生子无法领取生育保险金,因为只有计划内生育的妇女才有权申领津贴和医疗费补贴。根据规定,领取生育保险金需要提供结婚证,而未婚者无法提供此证明。建议女职工在生育之前或之后与男友去民政局登记结婚。...查看全文

一胎生育津贴怎么领取

职工社保中的生育保险往往是最容易被大家所忽视的,但对于适婚年龄以及适孕人群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可以通过生育保险获得一定的费用保险以及领取生育津贴的待遇。那么生育津贴怎么领,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可以领取多少时间? 一、生育津贴怎么领 ...查看全文

一胎是否有生育津贴?

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标准和方式分为两种情况:在实行生育保险的地区,按职工月平均工资支付;在未实行生育保险的地区,由企业支付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部分地区对晚婚、晚育的职业妇女延长支付期限。男职工的配偶也可获得一次性津贴补助。关于无业孕...查看全文

未领结婚证能否领取生育津贴?

没有结婚证不能领取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是对职业妇女因生育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的生活费用补助。支付标准根据地区不同,一般为98天,数额不得低于之前的基本工资与物价补贴。实行生育津贴是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认可,对女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以及提高人...查看全文

生二胎是否有生育津贴可领取

生二胎可以领取生育津贴,补助标准因地而异。夫妻生二胎可领取计生部门的补助。男性不可领取生育津贴,但可享受护理津贴。没交生育险无法领取生育津贴,但可以通过单位报销生育费用和补偿基本工资,或使用丈夫的生育保险报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二胎没准生证能领生育津贴嘛?

律师解答: 看是否符合生二胎政策,。如果符合生二胎政策,第一个没有办理准生证也可以办理二胎准生证,但是必须交清一胎违法生育的罚款,不交清罚款是不会批办的。如果不符合生二胎政策,一胎办了准生证也办不了二胎准生证。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二胎没准生证能领生育津贴吗?

律师分析: 看是否符合生二胎政策,。如果符合生二胎政策,第一个没有办理准生证也可以办理二胎准生证,但是必须交清一胎违法生育的罚款,不交清罚款是不会批办的。如果不符合生二胎政策,一胎办了准生证也办不了二胎准生证。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无锡堕胎能领到生育津贴吗?

生育津贴是生育保险待遇的一种,包括妊娠不满2个月流产的20天津贴,妊娠满2个月不满3个月流产的30天津贴,妊娠满3个月不满7个月流产或引产的42天津贴,以及妊娠满7个月引产的98天津贴。...查看全文

补结婚证是否能领生育津贴

补结婚证能领生育津贴具备的条件:1、是用人单位及其员工按规定参加生育保险,履行连续缴费义务;2、是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或按规定进行计划生育手术。如果员工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使是补发的结婚证也不会影响...查看全文

孩子3岁生育津贴能否补领?

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后,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包括生育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及其他项目费用。符合条件的女职工生育、计划生育手术休假等情况下,可以享受生育津贴,其金额按照职工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查看全文

合法生育二胎生育津贴怎么领

法律分析:合法生育二胎生育津贴的领取方式:连续一年不间断的足额缴纳生育保险,在生育一年内,根据本人工资标准,参照当地生育津贴标准予以领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查看全文

合法生育二胎生育津贴怎么领?

律师分析: 依照我国相关条例规定,只要满足我国生育要求的,无论是一胎还是二胎都是有生育津贴的。所谓的要求就是:要连续一年不间断的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这样才能申请生育津贴。一般来说生育保险覆盖了生育医疗费用与生育津贴两个部分,详情如下...查看全文

合法生育二胎生育津贴怎么领

我国规定符合生育要求的人,无论一胎还是二胎,都可获得生育津贴。具体要求是连续一年缴纳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包含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医疗费用有上限约5000元。生育津贴的金额计算公式为单位平均缴纳工资基数÷30×产假天数。...查看全文

三胎可以领生育津贴嘛?

律师解答: 以北京举例:三胎的生育津贴领取有一个很重要的材料“生育服务单”,只要合法开出生育服务单,不论生育第几胎都可以领取生育津贴,当然按照规定缴纳社保等条件是领取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产假的天数是各地政府自行制定,从98到188...查看全文

三胎可以领生育津贴吗?

律师分析: 以北京举例:三胎的生育津贴领取有一个很重要的材料“生育服务单”,只要合法开出生育服务单,不论生育第几胎都可以领取生育津贴,当然按照规定缴纳社保等条件是领取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产假的天数是各地政府自行制定,从98到188...查看全文

三胎可以领生育津贴嘛

第三胎能享受生育津贴。对于合法的生育都是可以享受生育津贴的,而且现在国家已经开放三胎,所以在第三胎时是可以正常享受生育津贴的。但是享受生育津贴是有一定要求的。对于本市户籍的生育妇女,只要参加过城镇的社保都是可以享受的,而对于一份本...查看全文

二胎生育津贴怎么领取

在一般情况下,生育二胎可以享受国家的津贴和补助。国家补助金额根据当地政策而定,主要来自生育津贴。各地的生育津贴标准不同,通常遵循国家性的补助政策,也可能有地方政府推出的补助政策。除了生育津贴,夫妻生育二胎还有可能获得计生部门的其他...查看全文

二胎生育津贴领几个月

生育津贴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根据政策,二胎生育津贴是发3个月的。更多关于二胎生育津贴领几个月,请继续阅读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二胎生育津...查看全文

四胎可以领生育津贴吗

第四胎不能领生育津贴。只有生育第一胎、第二胎、第三胎的家庭,才有资格领取生育津贴。第四胎以上的家庭,不符合领取生育津贴的资格条件,因此不能领取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的作用是什么 实行生育津贴是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认可。妇女生育是社会发展...查看全文

三胎可以领生育津贴吗

法律分析:以北京举例:三胎的生育津贴领取有一个很重要的材料“生育服务单”,只要合法开出生育服务单,不论生育第几胎都可以领取生育津贴,当然按照规定缴纳社保等条件是领取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产假的天数是各地政府自行制定,从98到...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