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政策下生育津贴与工资的关系

律师回答
摘要:生育津贴支付与失效时间:产假期间,参加生育保险的由基金支付津贴,用人单位不支付工资;未参保者用人单位按前工资支付。生育津贴报销时间以当地社保规定为准,最长18个月,部分地区限制6个月。医疗费需在妊娠至生育或终止妊娠前申办,生育津贴和手术费用需在生育或终止妊娠后1年内申办,男职工假期津贴需在配偶生育后1年内申办。
一、领生育津贴是否还有工资
产假期间,已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津贴,用人单位不再支付工资。若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则由用人单位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支付。
二、生育津贴多久不报失效如下
生育保险报销时间应当以当地的社保中心规定为标准,时间长的可在18个月内报销,但部分地区及城市限制于6个月内。
1、生育医疗费:应当在女职工妊娠至生育或者终止妊娠前申办;
2、生育津贴: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和异地就医的生育医疗费,应当在女职工生育或者终止妊娠后1年内申办;
3、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应当在手术前申办;
4、男职工假期津贴:应当在其配偶生育后1年内申办。
延伸阅读
生育津贴的申请条件和发放标准
生育津贴的申请条件和发放标准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法律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申请生育津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女性申请人应当是合法婚姻或合法同居关系中的一方,并且符合生育年龄要求;申请人应当具备相关的社会保险或医疗保险,或者符合特定的经济困难条件;同时,申请人需要提供相关的医疗证明文件,证明其怀孕和分娩的情况。发放标准通常会根据家庭收入、就业状况以及生育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具体的津贴金额和发放期限。具体的申请流程和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确定,建议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或专业机构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结语:生育津贴的申请条件和发放标准因地区和国家的法律规定而异。一般而言,申请人需符合合法婚姻或同居关系、生育年龄要求,且具备相关社会保险或医疗保险,或符合特定经济困难条件。同时,需提供医疗证明文件证明怀孕和分娩情况。发放标准通常考虑家庭收入、就业状况和生育情况等因素,以确定津贴金额和发放期限。具体申请流程和标准应遵循当地法规和政策,建议咨询相关部门或机构获取准确信息。
法律依据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第五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计划生育。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第五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三十六条 本章规定的奖励和社会保障措施,省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第五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托育机构负责人和保育人员岗位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培训。
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培养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人才。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生育津贴政策

法律分析:1. 生育津贴申领条件:从你交缴生育保险到你的孩子出生,一个是足额缴纳12个月,这样你就可以向国家申请产假中的生育津贴补助了。如果所在单位没的缴纳社保,这样是无法领取生育津贴的,但是你可以去申请这个费用由单位为你...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政策?

律师分析: 1. 生育津贴申领条件:从你交缴生育保险到你的孩子出生,一个是足额缴纳12个月,这样你就可以向国家申请产假中的生育津贴补助了。如果所在单位没的缴纳社保,这样是无法领取生育津贴的,但是你可以去申请这个费用由单位为你支付。...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政策?

律师分析: 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然后生育津贴下来,将与产假工资的差额补给员工,...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政策

生育津贴发放标准为当月本单位人均缴费工资/30天乘以假期天数。实践中,生育津贴一般自女职工生育之日起2个月发放。生育津贴的提交流程是,自生育之日起90天内由单位提交资料,审核通过社保局进行建档,再打款给公司,再由用人单位向女职工发...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与工资或社保基数的关系

生育津贴和医疗费用支付根据参保情况而定。参保者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未参保者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医疗费用同样遵循此规定。...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与上年度平均工资的关系

生育津贴和医疗费补贴的发放标准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包括按平均工资计算、个人缴费基数计算等。对于符合条件的女性,根据年龄、收入和怀孕情况等,可享受不同额度的津贴和补贴。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缴纳生育保险,则无法享受相应待遇,而已缴纳...查看全文

最近关于生育津贴政策?

律师解答: 参加生育保险的员工可以享受生育津贴的福利,具体发几个月,要看产假为多久,生育津贴的标准是本单位上年度员工的平均工资。比如某人产假时间为5个月,本单位上年度员工的平均工资为6000元,那么产假期间,该员工合计可以领到3万...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新政策?

律师分析: 1、生育的女职工可享受98天产假,在浙江工作的女职工可增加30天,共128天; 2、难产的女职员增加15天产假; 3、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1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 4、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有15天产假; 5、怀孕满...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新政策

1、生育的女职工可享受98天产假,在浙江工作的女职工可增加30天,共128天; 2、难产的女职员增加15天产假; 3、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1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 4、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有15天产假; 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查看全文

2021最新关于生育津贴政策

法律解析: 我国的社会保险法规定, 生育津贴新政策有以下5点:1、生育的女职工可享受98天产假,在浙江工作的女职工可增加30天,共128天;2、难产的女职员增加15天产假;3、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1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4、怀孕...查看全文

2021最新关于生育津贴政策?

律师分析: 我国的社会保险法规定, 生育津贴新政策有以下5点:1、生育的女职工可享受98天产假,在浙江工作的女职工可增加30天,共128天;2、难产的女职员增加15天产假;3、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1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4、怀孕...查看全文

2021最新关于生育津贴政策

法律解析: 我国的社会保险法规定, 生育津贴新政策有以下5点:1、生育的女职工可享受98天产假,在浙江工作的女职工可增加30天,共128天;2、难产的女职员增加15天产假;3、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1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4、怀孕...查看全文

三胎政策下的产假和生育津贴

三胎有产假和生育津贴,政策规定从2023年1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产妇可获得5000元分娩补贴。同时,对市域内登记备案的托育机构入托的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补贴,每月300元至1200元不等。申请者需提供相关材料,包括户口本、结婚证、...查看全文

有关生育三胎的产假和生育津贴政策

产假规定对女职工生育权利的保护及待遇的分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女职工享有不少于90天的产假,但三胎政策尚未开放,因此三胎妇女无法享受产假。违法生育同样享有98天的产假,但是否有产假工资存在争议。产假期间,女职工的生育津贴和医疗费用...查看全文

孕期工资待遇与生育津贴:政策有何规定?

根据相关规定,孕妇停薪留职不会获得生育津贴,因为生育津贴是在产假期间发放的。对于休产假的女职工来说,生育保险基金会根据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生育津贴。然而,如果用人单位未缴纳生育保险费,女职工将无法获得生育津贴,而...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免税政策

法律分析:第一种方式:工资还是按照正常申报,但是同时申报与工资扣除"五险一金"个人部分后相同金额的免税金额,实际上申报的金额就只有 "五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为应税工资。第二种方式:产假工资还是正常预扣个人所得税并申...查看全文

北京生育津贴政策

法律分析: 生育津贴的数额用生完孩子的那个月的缴费平均工资除以30再乘以产假。生育津贴高于产假工资的,按足发放,不足的补足。生孩子前缴费没有九个月的,由单位支付。 法律依据 《关于规范生育保险津贴待遇支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生...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最近政策?

法律解析: 生育津贴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发放。也就是说,如果生育津贴低于本人生育休假期间应享受的个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用人单位必须补足;如果生育津贴高于本人生育休假期间应享受的个人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必须全额发给个人。 【...查看全文

最新生育津贴政策

法律解析: 生育津贴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发放。夫妻双方生育保险: 如果只有女方参加了生育保险,其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均可享受;如果只有男方参加了生育保险,女方不能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待遇,但男方可享受15天的陪产假和计...查看全文

最新生育津贴政策

法律解析: 生育津贴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发放。夫妻双方生育保险: 如果只有女方参加了生育保险,其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均可享受;如果只有男方参加了生育保险,女方不能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待遇,但男方可享受15天的陪产假和计...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李鑫

北京市-北京市-丰台区

专职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77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